东莞将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人的生活更加健康快乐。广报全媒体记者石忠情摄

  大洋网讯 近日,记者从东莞市民政局获悉,《东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出炉。

  记者发现,与此前的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相比,此次的规划不仅言明东莞养老工作任务艰巨的形势,而且直面东莞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完善及适应老龄化社会人文环境不足的缺陷。由此提出在“十三五”期间,东莞除了进一步加大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关注老人“养”的内容之外,还将重视老人在社会、经济方面的价值意义,建立适应老龄型社会的人文环境。

  ·到2020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社区养老照顾服务覆盖全市100%社区(村)

  ·逐步建成以护理型为重点、助养型为辅助、居养型为补充的机构养老服务体系

  ·建立适应老龄型社会的人文环境,进一步完善老年优待政策

  建立社保护理保险制度

  据统计,2015年东莞市60周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有29.24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5%。“十三五”期间,东莞户籍老年人口数将呈加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20年,60周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占户籍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7%。由此,《规划》认为,养老服务不仅需求总量显著增加,而且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和快速上升特征,养老任务艰巨、压力明显。同时,目前东莞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仍有待完善。

  在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方面,“十三五”期间,东莞将不断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到2020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研究探索建立社保护理保险制度,解决住院及长期护理费用的问题;逐步提高老年福利,从2015年起,独生子女死亡的家庭,扶助金发放标准为每人每月1000元,独生子女伤残的家庭,扶助金发放标准为每人每月800元;逐步扩大敬老优待服务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进一步扩大对常住本市的外地老年人给予同等优待服务范围等。

  在完善社区养老体系方面,东莞将不断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同时发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养老服务功能,在现有的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机构基础上,进行统筹规划,到2020年,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乡镇和90%以上农业社区。另外,将健全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到2020年,社区养老照顾服务覆盖全市100%社区(村)等。

  发展医养结合创新模式

  在优化机构养老发展模式方面,《规划》提出,东莞将明确把养老机构分为护理型、助养型和居养型三类,并将按照“一中心四组团”的城市格局,每个区域建设一个护理型老年照顾中心,逐步建成以护理型为重点、助养型为辅助、居养型为补充的机构养老服务体系。

  同时,东莞还将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对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申请兴办养老机构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重点支持民办护理型、助养型和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养老机构,到2020年,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占比不超过50%,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不低于35%。

  在发展医养结合创新模式上,东莞将要求综合性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到2020年,35%以上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病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完善挂号、诊疗系统管理,开设专用窗口或快速通道、提供导医服务等方式,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重病、失能老年人挂号、就诊、转诊、综合诊疗提供优先便利条件。

  此外,东莞将探索建立无围墙康复养老床位管理系统,并且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社区养老支持照顾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基础上,探索建立社区、医疗机构和家庭共同管理的家庭康复照护床位,合格床位纳入本市机构养老床位数计算,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达42个以上。

  鼓励老人参加志愿者活动

  《规划》还提出,要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以及建立适应老龄型社会的人文环境。

  到2020年,60%以上城市社区达到老年宜居社区基本条件,40%以上农村具备老年宜居社区基本条件,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能够在社区得到满足。建立适应老龄型社会的人文环境,进一步完善老年优待政策,鼓励社会各行各业提供老年人优待服务,增加老年人优待项目,形成尊重和包容老年人制度习惯,营造良好的关怀老年人、适应老龄型社会的人文环境。

  此外,《规划》鼓励老年人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推行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到2020年老年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12%。按照《规划》,东莞也将大力开展老年教育工作,到2020年建有老年学校的乡镇(街道)比例达到50%,建有老年社区学习点的村(居)比例达到30%以上,经常性参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25%以上。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龙成柳、王其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