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大朗镇,联合拆除违法建筑现场会举行。图为违法建筑爆破瞬间 图/首席记者 郑琳东 摄

  东莞镇街善用城市更新之法,为产业腾挪空间,催生发展新动能

  东莞时间网讯(记者 吴金华 李健武 邓文燕)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大朗镇一栋11层的违法建筑被夷为平地。发生在4月26日的这一幕,被多家媒体定格,也被广泛认为是将东莞“两违”整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土地资源逼近极限,高质量发展如何推进?今年初以来,东莞各镇街整齐划一向存量要空间,结合“美丽东莞”建设,把拆除“两违”作为关键突破口,倒逼“三旧”改造,推进城市更新,为新兴产业腾挪空间,以重新定位城市功能,催生发展新动能。

  近日,本报记者就此展开深入调研,梳理多个镇街拆除“两违”建筑、推进“三旧”改造,搭建新兴产业载体,推动城市更新与产业动能转换的经验做法。

  美丽宣言

  东莞镇街把拆违工作与绿色发展相结合,拆出发展新空间,盘活用好腾出的土地资源。

  4月26日下午,东莞首例高层违法建筑顺利爆破。这栋建筑位于大朗镇高英村东英路199号,占地680平方米共11层高,总建筑面积8489平方米。

  众所周知,东莞土地开发强度大、土地资源紧张,已经从增量时代进入到存量时代,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实际上,进入4月份,各镇街层层加码,出重拳、出快拳整治“两违”,以此作为“美丽东莞”建设的关键突破口。通过拆除“两违”,倒逼“三旧”改造,为新兴产业腾挪空间,提高产业承载力。

  “两违”侵占产业发展空间,影响优质项目引进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导致城市建设杂乱无章,严重影响市容市貌,损害城市环境和对外形象。其高强度、低水平、无序的开发,是导致城市“脏乱差”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与“美丽东莞”建设背道而驰。

  当前是东莞承接深圳优质产业外溢的窗口期,新旧动能转换、城市发展受到土地空间限制。东莞“两违”历史问题严峻,碎片化、低端物业严重影响产业发展空间。大朗违建爆破,表明了东莞严控“两违”、向存量要空间的决心,是我市“两违”治理的缩影。

  以黄江为例,4月3日,该镇组织19个部门,依法强制拆除辖区3处违法建筑。据不完全统计,自2017年以来,黄江共拆除违法建筑169宗,面积约90652平方米。

  重拳打击违法建筑,拓展了黄江城市发展空间,提升了政府公信力,改善了城市生活和投资环境。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更新是破解土地资源瓶颈的有效举措,将坚定不移遏制新增违法建筑,通过创新“三旧”改造模式,加快建立产业为主、产城融合的业态格局。

  “有什么样的城市,就有什么样的产业,就有什么样的人才。”这是东莞一直强调的“产城人”融合理念。

  各镇街在推进“美丽东莞”建设过程中,把拆违工作与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相结合,拆除违建腾出的土地,按照镇内发展需求进行绿化,并以此为抓手,不断美化城市环境,进行连片开发,盘活土地资源,拆出发展新空间。

  城市引领经济和社会的综合转型升级,是世界潮流,也是东莞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素。站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大背景下,区域经济面临重新分工,而加快城市更新,推进“美丽东莞”建设和城市品质提升,将提高东莞参与大湾区竞争的水平与能力。

  破立之间

  同一块90余亩的土地,改造更新后,养猪场变产业园,不仅带来数倍增长的税收,也告别“脏乱差”。

  城市更新是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也是城市动能的重新发现,以实现土地和房屋空间的最高最佳使用,创造就业机会、增加财政税收、贡献经济增长。

  “塘厦镇毗邻深圳,承接深圳高科技产业能力较强,正在为承接优质项目腾挪土地空间、更新产业载体。”塘厦镇委书记方灿芬表示,城市更新是塘厦破解资源瓶颈的关键抓手,通过对社区闲置土地、老旧厂房和工业区、零散土地等进行连片开发或改造,招引大项目,推动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加速产业动能转换。

  当前,塘厦镇加快“工改工”,推进石潭埔科技产业新城、林村连片“工改工”、128工业区连片产城融合、四村福基围连片旧村改造等几个片区连片改造。一方面,狠抓镇村联动发展,推动连片土地集约开发,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引进“月亮型”“太阳型”大企业。另一方面,推动城市更新,腾挪产业发展空间,引进用地少、产值高的高科技产业平台,为塘厦发展带来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

  横塘社区养猪场变产业园,是塘厦镇镇村联动统筹发展,通过“三旧”改造、城市更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例证。

  “昕旺创智谷高科技产业园占地90多亩,以前是横塘社区的养猪场,由深圳市恒丰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修建。”塘厦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园将建成以高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转型基地,引进不少于7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初步预计,昕旺创智谷高科技产业园建成后,年产值50亿元,税收贡献每年3亿元,将拉动整个横塘社区创业、就业及消费水平的提升,促进社区经济增长。

  同一块90余亩的土地,更新改造后,摇身变成现代化产业园,将带来数倍增长的税收,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高质量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横塘社区也将告别养猪场“脏乱差”。

  新动能来自新产业,新产业呼唤新载体。城市更新不仅对硬件设施进行改造,还通过动能转换,带来产业结构、人才结构的变化,也对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功能业态、社会心理等进行延续与更新,并渗透到金融、科技、民生等领域。

  “要用最少的土地,创造最大的产业。”方灿芬介绍,去年塘厦引入13个大项目,总投资额达145亿元。今年又引进4个大项目,包括两个科技产业平台型项目。如硅谷动力科技研发总部,项目投资23亿元,计划引入200家以上高科技企业。

  通过连片改造,未来塘厦将增加几百万平方米的工业产业用房。打造4-5个加速器平台,吸引深圳中小型科技企业集聚,并把深圳孵化的科研创新成果放到塘厦投产、提速发展。

  新旧更替

  同样的空间,不同的质量、不同的效益,这正是通过城市更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所在。

  在统筹产业空间,走效益挖潜、内涵提升发展新路子的探索上,清溪走在全市前列。清溪创新实施统筹发展模式,率先在全市成立城市更新局、招商局、控股集团公司、旅游集团公司等四大平台,实现从个别项目招商向整体平台招商转变,从碎片化开发向连片改造转变,从政府单一收储向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利益共享转变,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进入新时代,过去由产业带动城市化进程的模式已难以为继。”清溪镇委书记范燕彬表示,必须深化改革,通过城市更新推进城市升级和引领产业转型发展。

  在这一施政理念的主导和推动下,清溪规划统筹青湖、银山两大产业片区合共4700亩的旧厂房和闲置用地,积极先行先试新型产业用地(M0)政策,由清溪控股集团与深投控、招商蛇口深度合作,成立项目公司,开发建设“大湾区·清溪科技生态城”和“米德兰工改工”等项目。

  “4700亩的土地,原有企业150家,年税收仅1亿元。如今,‘大湾区·清溪科技生态城’项目中已启动的先行区‘青湖湾科创中心’一个项目,虽然只占地212亩,预计就可达到年税收5亿元。”范燕彬跟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同样的空间,不同的质量、不同的效益,这正是通过城市更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所在。”

  实际上,清溪统筹产业空间所产生的效益远不止这些。记者了解到,整个“大湾区·清溪科技生态城”项目预计将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年产值1500亿元、年税收100亿元。

  再来看看“米德兰工改工”项目。米德兰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清庭表示,目前企业一年产值约1亿多元,但已经在走下坡路,经营规模日渐萎缩,空置的厂房也被几家企业分租。而进行“工改工”后,该旧厂区将变成拥有总部基地、会议中心、研发大楼、人才公寓的产业综合体和园区。届时进驻企业将由目前4家增至400家以上,年产值将达到130亿元,税收约15亿元,创造就业岗位2万个,由此可见一斑。

  王清庭认为,“城市更新”恰如其分地阐明了园区改造的本质,并不仅仅是拆一片旧厂房、建几栋工业大厦,新型园区也不只是员工“上班的地方”,而是能承载人生梦想与生活品质的地方,在这里能充分享受到高品质的现代服务。

  该两个项目前后效益的巨大反差,体现的是破立之道,更是新旧动能的转换和产业结构的转型调整。

  平衡之术

  如何进行利益的平衡与调节,实现共赢,是城市更新的难点,也是关键点。

  城市更新是对城市的二次开发,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产业发展的部分,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因此,城市更新工作首先要慎重规划,要有全局观念,高水平规划、高品质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方面,城市更新、“三旧”改造涉及政府、开发商、村(社区)多方利益,甚至包括产业载体的投资者及使用者,需要政府、企业、市民、公众多方参与。另一方面,前瞻性的、高水平的规划,有助于提升城市品质内涵,提高产业载体竞争力,最大化地释放新动能。

  “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是长安城市更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是城市更新项目申报、审批及实施的主要依据。”日前,长安镇召开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动员大会,长安镇委副书记、镇长郭荣新表示,要科学谋划,强化政府主导,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实现从一般规划向法定规划转变、从市场主导向政府主导转变、从空间蓝图向实施计划转变。

  如何进行利益的平衡与调节,实现共赢,是城市更新的难点,也是关键点。对投资者来说,“三旧”改造、项目更新、存量提升、完善功能带来投资机遇;对政府来说,以城市更新提升核心区域形象,吸引优质企业落户,提高单位产出和税收。

  具体实施过程中,村(社区)以及村民、居民都是利益相关方。他们希望城市更新能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完善周边配套服务,特别是强调集体产权保护,享受更多的发展红利。

  范燕彬表示,创新统筹发展模式,坚持在政府主导下,集聚镇、村、企等多方力量参与城市更新和项目开发,并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实现资源整合、多方合作、利益共享,推动产业空间的统筹和拓展。

  “土地统筹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关键是要平衡各方利益。”清溪镇委副书记、镇长王耀明说,“清溪改变了过去的做法,以往政府单干,企业利益较少,如今企业既可以把土地出让给政府,也可以入股参与未来发展。”

  正是找准了镇、村、企三方利益的平衡点,清溪统筹发展模式得以快速推进。目前,“青湖湾科创中心”已奠基动工,预计三年内建成并运营;“米德兰工改工”项目正在申报增补市重大项目,计划今年年底动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