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安葬形成常态,图为增城正果墓园。广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摄
大洋网讯 昨日是清明正日,广州市民前往各大墓园祭拜先人、寄托哀思。广州近年殡葬人数有所增加,节地安葬、绿色安葬已成主流:骨灰还林、骨灰撒海、草坪葬、花坛葬、壁葬等节地生态葬法逐步被市民接受。据统计,2017年底广州市节地生态安葬率已达81.5%。今年,广州将继续推进殡葬改革力度,预计节地生态安葬率还将攀升。
节地生态安葬占地少 价格大众化
近年广州市每年殡葬人数约6万,其中广州市殡仪馆年处理遗体3万多具。为给逝者更好的安葬场所,近五年来广州市、区两级财政加大资金投入,更新改造殡仪场馆、公墓、骨灰楼等设备设施。目前,广州市建有5间殡仪馆、11个经营性公墓,132个公益性骨灰楼(安放地)。
在增城的正果万安园,好几株茂密的杜鹃花正在怒放,花树下长埋着逝者的骨灰。
这种花坛葬的方式逐步受到认可,采用可降解材料包装骨灰就可以实现循环埋葬,几乎不占土地。“花坛葬近年受认可的程度逐步加深,有些市民暂时还不能接受可降解材料,还是用骨灰坛埋葬到花树下,但以后会逐步过渡到可降解。”万安园相关负责人说,节地生态安葬比传统墓葬占地少,材质也环保,且价格大众化,近年墓园已逐步停止开发传统墓位墓葬。
花坛葬是广州市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缩影。死者不与活人争地,广州率先在全国范围推广节地生态安葬,推出了骨灰还林、骨灰撒海、草坪葬、花坛葬、壁葬等节地生态葬法。截至目前,全市有6个(超过一半的)经营性公墓推出草坪葬、花坛葬、树葬、壁(格位)葬4种类型的绿色节地葬法,共安葬约2.25万例骨灰。
据记者了解,截至2017年底,广州市节地生态安葬率已达81.5%。
近65%的骨灰存放在骨灰楼
目前,骨灰寄存已逐步成为最主流大殡葬方式。广州市积极推广骨灰寄存节地安放,广州市5家殡仪馆均配有骨灰楼存放骨灰,其中广州市火葬场现存骨灰就有15万多具。最新数据显示,广州全市共有132家公益性骨灰楼,近65%的骨灰存放在骨灰楼。广州市还推出措施,户籍居民可申请减免5年骨灰寄存费,困难群众还可申请减免10年骨灰寄存费。
骨灰存放可以减少土地使用,减少市民经济负担。广州市金钟墓园从去年4月开始建成使用金钟报恩楼,以小格位存放骨灰为主导,提供的1.5万个格位可以安置3.8万具骨灰。而如果以传统的墓葬来计算,安置这些骨灰则需要多花75亩土地。
先人已逝,魂归大海,1988年广州市开始组织骨灰撒海活动。2009年起,广州又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免除群众参与骨灰撒海的活动费用。截至2017年底,全市已经举办86批次骨灰撒海活动,撒海骨灰2.1万多具,参加群众3.3万多人次。
骨灰还林这种绿色殡葬法在广州则开始于1989年,白云山思园进行首批骨灰还林。截至2012年,全市组织骨灰还林96批次,累计还林骨灰2.1万多具,参加仪式群众达4.3万人次。
广州鼓励各经营性公墓推行低价的草坪葬、花坛葬、壁(格位)葬等绿色节地葬法,并出台鼓励的奖补政策。2017年3月《广州市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实施意见》出台,对生态奖补提标扩面:一是将骨灰撒海补贴提高至2000元/具;二是对花坛葬、草坪葬等节地安葬方式按照800元/具的标准给予补贴;三是实施骨灰存放的,按照10元/具/年的标准对公益性骨灰安放单位予以补助。
此外,广州殡葬行业的廉洁教育和阳光服务持续推进,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全市殡葬行业开展廉洁殡葬建设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将严禁收受“红包”纳入殡葬行业从业者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
近三年免除殡葬费用9573.58万元
特殊困难群众的殡葬事宜由政府补贴,广州实施户籍、非户籍、困难群众的3大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减免政策。具体为:2013年起广州市正式实施《广州市困难群众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减免办法》;2015年出台户籍居民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免除政策;2016年9月28日起,对在广州市死亡的非户籍人员免除殡葬基本服务费用。
2015~2017年,全市共减免户籍居民殡葬基本服务费用10.2万多例,免除费用9573.58万元;2016~2017年,办理1.3万多例非户籍居民基本服务费减免,免除费用1225.08万元;2013~2017年,办理7716例困难群众基本服务费减免,免除费用1027.5万元。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卢文洁 通讯员印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