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某中介机构相关人员垂头丧气地来到惠州市发改局接收《关于开展信用修复的提醒函》。原来,该机构被列入“信用中国”失信“黑名单”,但仍抱着侥幸心理,企图在惠州中介超市“蒙混过关”,结果被“红牌”责令禁止提供服务,直至信用修复完成。

  这是惠州中介超市真正戳到信用管理痛点的典型案例之一。以往,中介机构失信成本低,甚至做好做坏“一个样”。但现在通过建立“互联网+信用”的管理模式,中介超市营造了浓厚的“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氛围。数据统计,惠州中介超市已发出“信用警告”近400次,近10家中介机构因失信被拉入“黑名单”并清退。

  采用“互联网+信用”管理模式

  一直以来,投资项目在行政审批的过程中,涉及不少中介服务环节。以往经常有企业抱怨中介服务环节多、耗时长、收费乱、垄断性强等问题。

  惠州市发改局副局长黄俊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将上述现象形容为“脏乱差”。他认为,原先惠州乃至全省各地面临着信用体系缺失的尴尬,中介机构失信成本低,甚至认为信用“做好做坏一个样。与此同时,行业监管仍处于“空白”。

  因此,在2014年,惠州市率先成立广东第一家互联网“中介超市”,采取“网上竞价+随机摇珠”的方式,在同等资质的中介机构中选择价格最低者,若有多家中介给出同等最低价,就通过电脑摇珠决定。在中介机构从入驻到退出、从项目报名到服务结束的全过程中,均采用“互联网+信用”管理模式,避免利益寻租。

  通过与行业主管部门日常监管工作同步联动,与“信用广东”“信用中国”系统对接,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同步予以惩戒。这意味着,中介机构一旦进入失信名单,将真切感受到“一次失信,处处受限”的“苦果”。

  给守信机构更大发展红利

  数据统计,惠州中介超市已发出“信用警告”近400次,近10家中介机构因失信被拉入“黑名单”并清退,53家中介机构因不良信用记录被挡在门外。 对于失信机构,中介超市放大了失信成本,让失信者无路可走;但对于守信机构,中介超市则给予更大的发展红利,让守信者通行天下。

  今年6月29日,继“奖、限、停、退”四项信用奖惩制度后,中介超市正式推出了“择优选取”这一信用管理的创新模式。所谓择优选取模式,是依据过去4年积累的历史评议记录,允许采购单位根据评议情况设置筛选条件,旨在让采购项目进一步向优质企业倾斜。

  “信用让管理更为简单,”黄俊堂介绍,发挥信用在市场监管中的基础性作用,将促进行政管理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化。下一步,惠州中介超市将继续扩大业务范围,提升业务质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信用的红利。

  陈骁鹏 李海婵 邹坤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