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权力不能游戏!广东采取这些举措,紧盯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

  权力是把双刃剑。关键少数尤其是一把手手握重要权力,既能成为领头羊,也可能成为污染源——

  十八大以来,广东省查处的省管干部中,一把手或曾任一把手的占到50%以上;佛山市纪委查处的143名市管干部中,这一数据占到63%;肇庆市一年中五家人民医院院长倒在了医药贿赂上,败坏了行业风气……

  “因为缺少监督,大事小事都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第一次收钱的时候胆战心惊,发现没人监督胆子就大起来了”,在他们的忏悔中,几乎都提到了监督不力的问题。

  不虑于微,始成大患。在全覆盖背景下,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特别是把一把手管住管好,既是治未病、紧盯“关键权力”的有力之举,也成为以点带面、提升全覆盖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管好关键人——

  是警示提醒也是关心爱护

  “只听说过跑官买官的,还从没听说过威胁给官的!”肇庆市委书记赖泽华在跟某市直单位一把手黄某谈话时,直指这位一把手过于“老好人”、不敢管队伍的问题。

  回忆起市委书记和纪委书记今年对自己进行的两次谈话,黄某眼眶又红了,说自己终身难忘。

  按照谈话提醒工作机制,每次巡察过后,市委书记和纪委书记都要就发现的问题,与每个单位一把手进行谈话。而在此单位就发现一位干部因为不满职级待遇安排,经常在办公室围堵一把手要官当,甚至半夜打电话威胁说要杀他全家;不仅如此,此人还消极怠工,黄某却拿他毫无办法,时间长之后,甚至产生“要不算了吧,别跟他斗了,就依了他”的妥协退让思想。

  市委书记赖泽华和纪委书记吴泰国严肃地向他指出:“一把手决不能在党的组织原则前动摇,必须得敢于担当、担负好管队伍的责任,坚决把这种歪风邪气压下去!”

  “我当时哽咽了、流泪了,情绪激动得一时讲不出话”。黄某坦言自己与市委领导这么零距离、毫无保留的交心交底算是第一次,两位领导不仅精准地指出他的问题,还谆谆教言,教他如何当好一把手。“谈话真的非常好,是对我的提醒也是帮助,那以后我再有思想上的心结、工作中的困惑,都主动去找领导谈话。”黄某说。

  同样的场景,对赖泽华来说却是身份的转换——谈话人也要接受被谈话。在十二届广东省纪委二次全会上,尽管认真准备了半个月,发言稿也修改了好几遍,当天还特意挑了一身“自己最好的西服”,但站在台上述责述廉时,赖泽华仍感觉很紧张——要求讲问题的部分不少于30%,并现场接受评议询问。

  加强上级一把手对下级一把手的约谈,让各级一把手在纪委全会上述责述廉,这正是来自去年广东省委出台的《加强对各级党组织一把手监督的意见》中的措施,而这都是为了给一把手敲警钟、压担子。

  广东出台的六项措施,对各级一把手编织了一张严密的监督网,体现对一把手的严管厚爱。”广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施克辉说。

  管到关键处——

  让手中的权力难以任性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的发达,使某些地方一把手手中拥有支配巨额资产的权力,盯住关键环节成为监督的重点。

  里水镇,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被称为岭南明珠。去年这个镇的GDP就达345亿元,拥有8家上市企业。而这里曾经的一把手朱辉球,通过修改土地出让金分配比例,转手就将镇资金拱手送给原土地使用权人沈某1.5个亿,自己从中拿走10%的回扣1500万。

  “说我有问题,你们得拿出证据来。”程序合规,出让事宜都是上会研究通过的——在与调查组最初的“交锋”中,朱辉球显得很有底气。虽然在执纪审查的强大攻势面前,他最终败下阵来,但这件事却引起了市纪委的思考:如何从貌似看不出猫腻的决策中,堵住权力使用的漏洞,减少权力自由裁量的空间?

  “对一把手的监督,最难的是对决策权的监督。因为程序都走了,但决策的源头有很多寻租的空间。我们就这个问题用了半年时间,调研了29个一把手,对包括朱辉球在内的一些落马干部案例进行剖析,从中总结教训。”佛山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痛定思痛,防患于未然。佛山市纪委监委对一把手问题线索实行提级处置。对于涉及镇(街)党政一把手的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由市纪委监委受理处置;对于涉及基层站(所)长、村(社区)主要负责人的重要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由区纪委监委受理处置。

  同时在里水镇等地进行试点,就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建立一把手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将一把手在“议事决策、选人用人、招商引资、土地资源”等七大领域中能做的、应做的和不能做的规定得明明白白,清晰划定权力边界,扫清暧昧模糊的地带。

  “你看看在镇委书记权力清单中土地资源这一栏,明确写着‘禁止采用任何形式调整原权属人土地出让金的分配比例’”,里水镇纪委书记杨华向记者介绍,“现在把这个规定死了,公布出去了,哪个领导还敢动这个口子。”

  权力清单不仅是让一把手与相关部门知道自己的权力明细与边界,更大的意义是让监督者包括上级党委、同级纪委、群众监督的尺子更精确。“我们之前有时候有些事情,上会的时候临时提请商议,现在别说纪委书记了,党办主任就会跟我明说,麦镇长,规定不能私自临时增加议题哟——他们也有了监督我的底气与凭据。”里水镇镇长麦满良说。

  决策是否科学,是否出于公心?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也是重要的一环。去年该市顺德区启动村级工业园改造,需动用资金上千亿,廉洁风险很大,佛山市又建立重大政策风险评估制度,请第三方对决策独立评估,必须要有评估报告作参考才能上会审议,让决策权难以任性。

  广东,这个改革的前沿阵地,在对权力尤其是一把手权力监督探索上,也不断地在向前迈进。

  管住关键事——

  洁净一方水土

  “拿工程,没关系,怎么行;干工程,不送钱,那哪行。”五年前,在肇庆市高新区,这个曾在改革开放初因一位农民承包鱼塘引发“雇工算不算剥削”全国大讨论的改革先锋之地,竟悄然流传起这样一句话,背后正是一把手带坏了风气。

  肇庆市委原常委、高新区党委原书记刘龙平等10多名主要领导干部与工程老板称兄道弟,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老板们拉工程、开后门。畸形的政商关系不仅腐蚀了一大批领导干部,也扰乱了市场环境,影响了经济发展。

  不仅是广东,现实表明,许多地方领导干部腐败变质,背后都有商人利益输送的身影。紧盯关键少数与企业交往行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监督住领导干部容易“跌倒”的地方,成为肇庆高新区净化政治生态、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一个突破口。

  一方面抓制度体制创新,将腐败“物理隔绝”,如印发《政商交往行为守则》,为政商交往划出清晰尺度,比如规定领导干部可以参加企业举办的公开商务活动,但不得参加抽奖,不得参加设在私人会所的商务活动……同时建立全国首家实体的政商交流中心,以轮值、预约等方式,安排区委和各职能部门一把手到中心与企业见面,或送服务上门,帮助解决问题,让企业拉关系走后门变得没有必要。

  另一方面是督促检查、谈话提醒,使心里发生“化学反应”。《守则》印发以来,高新区进行相关廉政谈话提醒共508次,提醒领导干部做到亲而有度;同时聘请政商关系作风监督员,通过明察暗访对懒政怠政取证留存,及时上报,督促领导干部做到清而有为。

  无论从找领导咨询还是解决实际问题,都公开透明、便捷高效。“不久前遇到了一个难题,在交流中心向领导反映后,没喝我一口水、抽我一支烟,一周时间就解决了。”科茂树脂厂副厂长余炳金告诉记者。企业轻松了,也降低了领导干部被“围猎”的风险。

  紧盯关键少数,亲清以致远。在去年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肇庆高新区仍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强劲势头,GDP、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说白了,现在招商引资都没有什么突出的资源、交通、政策优势,竞争就竞争在良好的营商环境上。”肇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罗文军说。

  这是广东省加强一把手监督、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一个缩影。今年1月,广东省纪委监委又出台了《关于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发挥职能作用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领导干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在服务企业中主动担当作为……

  在岭南大地,许多故事都在验证着这样一个道理:只有把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盯住了、抓好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水平才能有一个大的提升,党内政治生态才会产生根本性变化,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提供强劲动力。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责任编辑: GD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