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受访者感觉“网络水军”公关现象普遍存在

  过半受访者认为他们不负责的言论会扭曲网民的价值观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孙山

  所谓“网络水军”,是指一群活跃在各大网站、论坛和社交平台上,大量发布特定内容的网络写手。他们往往伪装成普通网民,通过网络提供有偿发布或删除信息等服务,扰乱网络环境和市场秩序。自2017年5月以来,公安部部署各地公安机关开展打击“网络水军”全国集群战役,已破获“网络水军”违法犯罪案件40余起,涉案总金额上亿元。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0%的受访者认为利用“网络水军”宣传公关的现象普遍存在,65.6%的受访者呼吁治理“网络水军”。54.8%的受访者建议建立长效的网络行为监督治理机制,51.9%的受访者建议倡导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

  从事医药工作的詹丽群去年被一部电影的宣传阵势吸引,看过后却觉得并没有那么好。“我发现网络上很多言论都在捧这部电影及主演,内容看上去差不多,感觉像是用‘网络水军’来宣传的。”詹丽群留意到,“网络水军”还被商家用来“抹黑”竞争对手,“我曾和朋友去一家新开的饭店吃饭,觉得很不错,想推荐给其他人,却发现某网站有很多关于这个店铺的负面评价,内容相似。我觉得有可能是竞争对手雇‘水军’给的差评。”

  “现在很多明星或者营销推广都需要流量,有了流量就能受到关注。”北京某高校学生刘敏(化名)觉得利用“网络水军”公关普遍存在,但她坦言自己只能明确分辨出一部分,“比如转发量异常多或者内容类似的。”

  调查显示,74.0%受访者认为利用“网络水军”宣传公关的现象普遍存在。24.6%的受访者称自己一般能识别出水军,62.2%的受访者称能识别一小部分,13.2%的受访者称完全识别不出来。

  “‘网络水军’平时也会发一些普通的消息,但在关键的时刻会大量转发消息或评论。”詹丽群说,她看过一篇介绍“网络水军”的文章,“里面讲到他们平时怎么运营维护自己的社交账号,以避免被举报、封号,所以大部分‘网络水军’表面上看和正常网络用户没两样。”

  调查显示,“网络水军”层出不穷,59.4%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一些网民缺乏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53.5%的受访者归因于“网络水军”隐蔽性强,不易识别,47.8%的受访者指出网络相关的法律制度有漏洞,44.2%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一些网民心态不够成熟理性,34.6%的受访者指出“网络水军”受商业利益驱使。

  “对于‘网络水军’来说,写一条宣传内容可能收入不多,但量大就会拿到很多钱。”刘敏说,一些做“网络水军”的人只想着赚钱,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

  “网络水军”会造成哪些影响?调查中,59.9%的受访者指出“网络水军”破坏正常的网络秩序,54.3%的受访者指出他们颠倒黑白,混淆视听,51.5%的受访者认为他们不负责的言论会扭曲网民的价值观念,其他还有:恶意诋毁、侵犯当事人权益(42.8%),引发恶性商业竞争(34.8%),降低网民对网络媒介的信任感(28.2%)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26.2%)等。

  “一些靠流量生存的平台,会雇‘水军’来冲高阅读量、评论数等,虚高的数据扰乱了网络秩序。”詹丽群认为,“网络水军”混淆视听,影响公众的价值判断。

  调查中,65.6%的受访者指出“网络水军”公关宣传是一种不良的网络现象,应该治理。詹丽群认为,应积极引导广大网络用户自觉遵守网络秩序,同时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加大对“网络水军”的打击力度。她还建议推广网络实名注册,“这样可以减少一个‘写手’在同一平台有好几个账号的情况,也许可以对水军形成更有效的打击”。

  关于治理“网络水军”,调查中,54.7%的受访者建议建立长效的网络行为监督治理机制,51.9%的受访者认为应倡导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48.6%的受访者希望进一步完善网络法律制度,其他建议还有:提高监管的技术手段(43.4%)、严惩违法网络公关行为(36.5%)、完善对异常网络行为的举报机制(31.7%)、网络平台加强对内容的监管(29.4%)和增强网民的媒介素养(17.2%)等。

  受访者中,00后占2.3%,90后占32.4%,80后占47.2%,70后占13.3%,60后占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