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4月25日电 (蔡敏婕 莫冠婷)人脸识别、指纹掌纹比对、口音识别……广东省民政厅近日称,该省利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在两个半月内成功帮助767名流浪乞讨滞留受助人员找到亲属。
2018年1月15日至3月31日,广东省民政厅开展流浪乞讨滞留受助人员寻亲返乡专项行动,全省各级救助管理机构在确保100%向全国救助寻亲网推送滞留人员寻亲公告、100%书面报请公安机关提取滞留人员DNA信息的基础上,主动协调公安机关开展指纹、掌纹、人像比对等科技寻亲服务,深挖细查寻亲线索。
在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警务室内,驻站民警取出警用手机,打开“核查通APP”的人脸识别功能,对着一名流浪受助人员照片“刷脸”。10秒后,手机屏幕上出现了20名形似人员的身份信息。其中一条相似度90%以上的人员信息引起了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注意——“林耀忠(化名),广州从化人”。
这与在救助站内一位有精神疾患、自称“林耀星(化名)”的男子名字仅一字之差。自2002年林耀星接受救助以来,救助站工作人员尝试通过询问、刊登寻亲公告、协调公安部门采集DNA比对等各种办法为他寻亲,但一直没有结果。
在这次“刷脸”比对出的20条结果中,救助站工作人员抓住了这条线索,到辖区派出所通过公安综合信息查询系统找到了林耀忠的户籍信息,并通过联系当地村委辗转找到了林耀忠,林耀忠确认:“林耀星是我的双胞胎弟弟。”最终将林耀星护送返乡。目前当地村委已帮助林耀星恢复户籍、协助他办理低保。
此外,“跟小孩子唠嗑发现蛛丝马迹”“利用3D街景地图按‘图’索骥”等都成为广东民政“寻亲队伍”的方法。
据统计,在寻亲方式上,通过反复与滞留受助人员交流沟通、综合分析滞留受助人员叙述内容获取身份信息的方式寻亲成功的人数最多,占69.74%。
其中,东莞市救助管理站通过与市公安局治安巡警支队户政科建立了专人对接、定期开展无身份受助人员人脸比对的长效机制,提供202名无身份受助人员照片,借助公安部门人脸识别技术,短期内寻亲成功58人,比中率为2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