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阳广霞 通讯员 李绍斌 彭福祥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从医六十载,勇斗帕金森;甘为他人梯,潜心育英才……”这是一年前,中山一院举行“最美党员医生、护士”颁奖会时,对刘焯霖的颁奖词。

  2016年6月14日,刘焯霖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他是我国著名神经遗传病学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年8 7岁。在去世之前,已到耄耋之年的他一周仍看三次门诊,坚持工作到最后一刻。

  发表文章被引用至今

  共获17个科技成果奖项

  刘焯霖曾被誉为“帕金森斗士”。

  1929出生的他,在1954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之后留校在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工作。

  从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刘焯霖就将研究重点放在神经遗传和帕金森病,是我国帕金森病治疗领域的权威。刘焯霖已在国外发表论文13篇,国内发表论文332篇, 其中上世纪80年代发表的“广东省神经遗传病流行病学调查”一文的数据仍是权威,故该文被引用至今。他主编的《神经遗传病学》,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多项科技成果奖项记录了他的成绩:共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等17个奖项。

  走街串巷给病人看病

  30多年坚持上门随访

  家住广州的陈姓一家人将刘焯霖称为“大恩人”。37年前,陈女士患有先天性脑发育不全,父母带着她四处求医,病情一直无改善,陈母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刘焯霖写了一封信,谁知,刘焯霖第二周便亲自回信,并约定星期天上门为她女儿看病。

  在 这之后,刘焯霖无数次登门回访,与陈家人已成老友。为了表达感谢,陈母手把手地教女儿在卡片上写了一句“刘教授,你比雷锋更雷锋,你比(白)求恩更(白) 求恩,你是我的大恩人,祝你快乐安康!”从不接受病人礼物的刘焯霖,破例收下了这份特殊的礼物,并一直保存了下来。

  这并非刘焯霖首次上门随访病人,上世纪60年代,刘焯霖还是一名年轻的医生的时候,因为认识到神经病科病人功能神经受损,大多都行动不便,他便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给病人看病。他曾在中山一院神经科首创“家庭病床”服务,对病人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随访。

  带着导尿管会诊

  病人赞“菩萨心肠”

  1991年,当时已是62岁高龄的刘焯霖本已随家属办理了移居美国手续,但3年后,因工作需要,他还是放弃了在国外生活的机会,只身回国,继续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在年过八旬时,刘焯霖还每周3次出诊,甚至专门开设周六门诊。在临终前两年,中山一院内分泌科老教授余斌杰见到刘焯霖,还劝他“要不就别工作了”,当时,刘焯霖笑嘻嘻勉强答应,但并没有履行。

  从医几十年间,为了病人,刘焯霖先后献血近一万毫升。中山一院神经科周列民教授常见到他为了一个病人周转于各个科室,只为带病人进行会诊,帮病人找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科 里同事记得,一次深圳某医院有一个病人需要刘焯霖教授去会诊,由于病情危急,需要立即动身。当时他因为前列腺肥大已经几个小时排不出小便了。但刘焯霖决定 马上去导尿,并带着导尿管立即赶赴深圳参加会诊。一位患肌萎缩的患者因病悲观,刘焯霖在治疗的同时,还专门到书店买一些鼓励她的书,使她情绪稳定,她曾给 刘焯霖写信:“你是我见过医德最好的医生,是真正的菩萨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