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召开的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如何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借势提升区域竞争力,成为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有政协委员建议佛山应主动出击,加强全市统筹,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铁经济创新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工业设计长廊。

  融入大湾区要主动出击

  市政协委员陈小霞指出,佛山是大湾区的非中心城市,面临东莞等地的激烈竞争。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直没有一个明显的中心,港澳广深四地的实力都很强,但都没有成为绝对中心的实力。东莞明确提出,要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制造中心。佛山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跟广深甚至东莞相比都有很大差距,佛山在高端创新集聚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端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有待加强。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类似,人力资源供给越来越不足,土地资源瓶颈日益严重。服务业欠发达,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力不足。她建议佛山要立足制造业优势,站在大湾区高度,整合区域资源,实现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重点在创新引领、生产性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营商环境打造方面谋划。

  她建议,佛山应该主动谋求与龙头城市的合作。佛山是个组团型城市,积极融入更需要加强市级的规划、交通、产业布局等重大资源要素的统筹。着重提升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辐射能力,要高水平推进禅南顺三地的高端创新集聚区从规划到落地,全面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打造佛山版的“松山湖”创新高地,以此推动“一环创新圈”的全面升级。要打造“佛山高水平理工大学(包括南海大学城)+佛山西站”创新圈,依托高铁经济带和佛科院打造高水平理工大学的契机,将佛山西站与佛科院新校园之间定为佛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铁经济创新圈,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专项设立在这里,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辐射粤西乃至大西南的高铁经济创新圈。以广东工业设计城和南海的工业设计为平台,整合香港和深圳、广州的工业设计资源,将佛山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工业设计长廊,与深圳、东莞的工业设计齐头并进,成为珠江西岸工业设计的高地。打造“佛山+香港”现代服务业创新轴线,全面服务佛山制造业升级。以广州大学城卫星城与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广东财经大学三水校区为平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下佛山创新人才高地,整合三个高校创新人才资源,引入香港高校的科研团队、服务业团队,让佛山成为辐射珠江西岸创新人才的摇篮和高地,也成为吸引香港、澳门创新人才进驻大陆推动粤港合作的新窗口。打造枢纽型城市,大力发展空港经济。

  急而不慌注重前期规划

  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顺德团集体提案中指出,提高区域的经济竞争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科技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内容。从目前情况来看,港珠澳大桥建设快速推进,使得珠海和中山与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两极(香港和深圳)紧紧地“抱在一起”。珠江东岸和中南段两岸城市越咬越紧、越抱越紧,相比之下的佛山顺德,两头均不靠,有被边缘化的担心和忧虑。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种背景下,曾经“敢为人先”的顺德该如何应对,该扮演什么样角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问题。

  提案建议顺德应急而不慌,固本强基,畅新通道,美巢留凤坚定信心,做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在地理位置上,顺德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中心” 有一定的区位优势。顺德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产业发展在粵港澳城市群中占有一定优势和底气。建议顺德应建立大湾区建设组织领导机构,抓紧编制顺德融入大湾区发展规划,制定治理机制,推动顺德进入大湾区,站住核心区,强化“顺德制造”核心竞争力。制造业是顺德的根,是顺德的今天和将来最大的靠山。因此,建设粵港澳大湾区,参与大湾区,融入大湾区,顺德应坚定地高举“顺德制造”旗帜,不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使 “顺德制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品牌招牌。建议尽快打通南北两条通道。一是加快打通顺德北部与广州火车站南站、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最北端广州大学城的深度对接,汲取广州核心区的辐射,南沙的地位和区位将会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能在顺德东部——南沙建立一条良好的产业发展通道,对顺德东北部发展有很大益处。

  统筹/珠江商报记者赵鹏

  文/珠江商报记者赵鹏 王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