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江商报记者张泰银 图/珠江商报记者周焯杰

  头雁简介:曹润明,现任勒流街道南水村党委书记。自2001年担任南水村党组织书记以来,他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和群众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农民,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小康之路。

  “当时村集体收入低于30万元的叫贫困村,而当时南水的村集体收入才23万元。”谈及2004年之前的南水村,曹润明感慨地说,当时南水是有名的贫困村。而他原本只想做几年就卸任的,结果自己“好面子”,耐不住“劝”,一做就是17年。而正是因为他的“好面子”、不服输,在他的带领下,如今的南水已蜕变成“中国十佳小康村”。

  推进基塘连片整治,改善养殖条件

  南水村的支柱产业是农业,水产养殖业发达,村民脱贫致富主要靠它。然而,如今助力村民过上小康日子的养殖业,在2004年之前,却也是困难重重。原来,南水基塘经历几十年的耕种,到2004年时,已是基崩、塘浅、路难行。

  当时,南水每亩鱼塘的投包款在600元到700元之间。“就算鱼养好了,销售也成困难,由于路难行,车无法开到塘头,只能人工将鱼运到外边的公路再装车,无形中提高了交易成本,也卖不到好价钱。”回忆起当年的情形,曹润明很是感慨,那时村民的养殖意愿都不高,村集体收入低。

  2003年,恰逢鱼塘承包到期,曹润明带领村“两委”班子及时与村民沟通,达成共识,决定对鱼塘进行科学规划整治。次年,南水利用区、街道两级财政对基塘整治的补贴,对全村鱼塘进行了高标准的“格子化”整治。统一按每口鱼塘7亩到8亩的面积进行改造,个别鱼塘则是10亩,以适应不同的水产养殖要求。同时,他还带领大家对村内的几座危桥和破损道路进行重建、改造。

  曹润明说,“基崩、塘浅、路难行”的状况改变后,村民的养殖积极性和养殖信心明显提高,养殖的种类也从过去以四大家鱼为主发展到现在以鳗鱼等高价值鱼类为主。鱼塘投包款也从当初每亩600元到700元增加到现在每亩6300元左右。村民分红从2001年的每股500元增加到现在的4000元,实现了土地增值、农业增产、集体增收的“三赢”局面。

  倡导科学养殖,走绿色发展之路

  事实上,除了大力推动基塘整治,为了保证有好的水质发展养殖业,南水村还自己出资在内河涌建设了6座水闸,并请专人管理。他表示,河涌水一定要流动才能“活”,水闸的作用就是人为制造水流,让内河涌的“死水”排出去,将水质较好的外江水引进来。

  不仅如此,南水村还积极配合区、街道的工作和要求,建设了村级管网污水收集处理工程,污水经处理后排放到自然生态湿地,再回流到河涌,尽可能减少污染。目前,村内超过9成的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平日里,曹润明经常走访水产养殖户,了解科学养殖的情况。在他的推动和支持下,南水村经常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养殖户普及科学养殖知识,特别是用药知识,让养殖户及时掌握病虫害防治方法,科学合理用药,防范养殖风险。

  出于对南水养殖业长远发展的思考,曹润明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对水产养殖的用药监管,为此,年初他提出了《关于构建水产养殖业鱼药监管信息平台的建议》,指出要以信息化手段,做到鱼药信息共享、跟踪溯源,更好地指导农户安全用药,避免假药、禁药流入鱼塘。这既有利于维护南水乃至全区农户的利益,也有助于提升顺德农产品的质量和声誉,打响顺德农产品的品牌。

  村务财务公开,干群齐心创未来

  经济的发展提升,也带来了村容村貌等方方面面的大改变。行走在南水的村道上,别墅式民居舒适大气,一个个环境优美的公园就在家门口,设施较为齐备的健身锻炼场地也建起来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今天的南水村,已拥有“广东省生态示范村”等众多荣誉光环加持。今年,南水更是入选“中国十佳小康村”,成为广东省唯一获此荣誉的村。

  曹润明说,南水的发展,是上级部门、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做实村务财务公开是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关键。十多年前开始至今,南水就坚持定期将村务财务情况印成通俗易懂的表格单张下发到各家各户,曹润明称其为“明白纸”。2009年,南水村又开通了政务网。

  2012年12月,南水还先行先试推出了“手机村务通”APP,对村务财务进行公开,并通过手机APP及时收集、回复村民的意见建议。“建设手机APP,是我和村中青年聊天时收集到的建议。”曹润明说,手机APP增强了年轻人以及外出村民对村务的了解,方便了村民参与村居事务,也有助于村“两委”工作的开展。

  在曹润明的带领下,现在南水环村道路、苏六朋纪念馆等一大批道路、古祠的改造、修缮、活化利用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一个集休闲、娱乐、美食、自然生态于一体的特色南水正在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