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电影大亨邹文怀于11月2日因病去世,享年91岁。

  也许你对邹文怀这个名字不算熟悉,但说起大名鼎鼎的嘉禾电影公司,影迷应该不陌生。

  邹文怀

  上世纪70-90年代,由邹文怀创办的嘉禾电影公司是香港电影盛世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发行公司之一,曾经融资制作超过600部电影,不但使华语功夫电影扬名世界,还创造出香港搞笑片和动作喜剧片。而跟邹文怀打交道的,无论是先为老板后为竞争对手的邵逸夫,还是他一手捧红的李小龙、成龙等超级巨星,说起来个个都是名字响当当的大人物。

  影迷非常熟悉的嘉禾LOGO,正是邹文怀自己设计

  邹文怀是潮州人,1928年生于香港,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新闻系,期间曾任大学学生报编辑,毕业后在上海一家西报当记者。1949年邹文怀来到香港,在英文《虎报》任体育记者,1951年转往美国新闻处主持“美国之音”节目。

  1957年,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翌年,邹文怀被来港不久的总裁邵逸夫罗致入邵氏公司,出任宣传部主任。1963年李翰祥离开“邵氏”后,邹文怀备受重用,主持制片业务,升任副总经理,并兼管制片。当时,邵氏里的明眼人都知道除了老板,邹文怀最大。邵氏导演张彻更是直言,邹文怀是“头等人才,三等职务,特等权力”。

  邹文怀曾经是邵逸夫的得力手下

  邵逸夫、邹文怀带港督戴麟趾游邵氏片场

  邹文怀与邵逸夫的合作是“才干”与“财力”的结合,开创了“邵氏”独霸影坛的局面。但邵逸夫更看好方兴未艾的电视业,于1967年创立香港电视广播公司(TVB),并为TVB的发展削减了邵氏一半的拍片计划。

  1970年,邹文怀基于个人的理想,与何冠昌等脱离邵氏,自立门户,创办嘉禾电影公司,从此与邵逸夫分庭抗礼。次年5月,国泰机构结束在香港的拍片业务,与嘉禾合作,把永华制片厂交由嘉禾经营,改名嘉禾电影制片厂。

  嘉禾成立庆功宴

  当时,邵氏奉行“大片场”制度,嘉禾初期也是延续邵氏的管理模式,还拉来邵氏武侠品牌“独臂刀”系列的主演王羽,与日本公司合作拍摄《独臂刀大战盲侠》,也因此被邵逸夫告上法庭,以嘉禾赔偿邵氏10万告终。

  就在此时,一个未来的巨星从美国返港,谁也没有想到,他和邹文怀一起催生了一套与“大片场”制度迥然相反的新商业模式。后来,邹文怀正是凭着这套新的商业模式推翻了邵氏王朝。

  他,就是李小龙。

  李小龙

  嘉禾电影公司的转折点,来自于李小龙的加盟。李小龙一开始想要投靠的是邵氏,但邵逸夫没有应承他开出的片酬价码,还要求他签包身约。邵逸夫的怠慢让李小龙火冒三丈,邹文怀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主动派人到美国邀请李小龙,并以一份“7500美元片酬外加分红”的合同成功与李小龙签约。

  结果,李小龙主演的首部港产片《唐山大兄》创下香港开埠以来电影最高票房纪录,不但李小龙声名鹊起,嘉禾也犹如掘到金矿,其后的《精武门》、《猛龙过江》也一样引来世人瞩目。  

邹文怀与李小龙

  据说,当年邹文怀为保住李小龙不被挖角,不惜亲自贴身保护, 就这样,李小龙的传奇在嘉禾开始书写。

  在与李小龙首次合作的基础上,邹文怀推出了当时已经在好莱坞兴起的“独立制片人”制度,也就是支持一线创作人员创立自己的公司,嘉禾把这些公司变成卫星公司,双方合作分成。邹文怀与邵逸夫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邹文怀肯舍去一部分利益,同意那些台柱级的明星和导演参与票房分成,这几乎比邵氏的片酬提高数倍。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让嘉禾得以发展壮大,也网罗了大量的优秀演员。

  

邹文怀与许冠文

 

邹文怀与成龙

  

洪金宝、成龙、元彪都在嘉禾成立过卫星公司

  李小龙、成龙、许冠文、洪金宝。。。。。。嘉禾相继造就了多个超级巨星,而小资本和大自由度的“独立制片人”制度也成为香港电影业的新主流。

  邹文怀还致力于把香港电影国际化,加强中外合作,在荷里活打出新市场。1990年,嘉禾出品的《忍者龟》在美国2000多家电影院上映,赢得满堂红,收入高达10亿港元。嘉禾随即推出《忍者龟》续集,在美国3000多家电影院上映,总收入达7亿港元,成为当年世界第3位最卖座电影,连带使“忍者龟”玩具也风行一时。邹文怀因此成为在国际影坛上享有殊荣的香港制片商。

邹文怀与“忍者龟”玩具

  邹文怀在香港电影事业和对推动香港电影国际化所作的努力,使他成为最重要的香港电影人之一。1980年,他被美国戏院联合商会推选为“最杰出国际影人”,1988年荣获OBE勋衔。

  2007年,邹文怀将嘉禾股份出售给橙天娱乐,自此隐退江湖,结束了一段香江传奇。如今,愿这位电影大亨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