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成为全国第29个开行中欧班列城市。开行初期暂时只开行出口班列。

  大洋网讯 广州“粤满欧”中欧班列成功运营8个月后,中欧班列在广东再添始发站。昨日装载价值20万美元集装箱货物的X8428次列车缓缓驶出深圳盐田港,一路向白俄罗斯明斯克驶去,深圳首趟中欧班列正式开行。

  据介绍,中欧班列(深圳至明斯克)开行初期实行每周单线(出口)运输,频次为一周一班,计划9月份开始实现双向运输。

  运行时间缩短三分之二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昨日开出的这趟中欧班列(深圳至明斯克),起点为国际货物中转大港——深圳盐田港,并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终点到白俄罗斯明斯克,运行线路总长约9900公里,预计运行时间约13天。

  深圳大鹏海关副关长曹宁介绍,这趟中欧班列从深圳盐田港始发,运载的是大宗电商产品以及对交货时限有要求的轻工、高科技电子产品,预计13天后就能到达明斯克,比以往缩短了三分之二的时间。他表示,开行中欧班列的目的是有效整合珠三角以及东盟等地区货运资源,利用深圳港口及铁路优势,再分拨到其他省市与区域,促进珠三角地区外贸稳定增长。

  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统计,中欧班列自2011年开行至今,已开行4000多列,其中今年开行的列数已突破1000列。目前全国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已达28个,覆盖21个省市区,到达欧洲11个国家的29个城市。

  “深圳是全国第29个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广铁集团广州货运中心副主任李文海表示,深圳华强北商业街是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集聚地。在过去,出于对电子产品的时效和安全考虑,华强北有相当部分的电子产品只能通过义乌的中欧班列销往欧洲。中欧班列终于开在家门口,深圳电子产品出口迎来新的机遇。

  广东省运输经济专家金一兵教授认为,中欧班列(深圳至明斯克)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分享“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红利,在深化大湾区与沿线国家经贸与文化往来的同时,将迎来新一轮产业大发展的重大机遇。

  节省三成以上物流成本

  “中欧班列(深圳至明斯克)开行初期只开行出口班列,待粤港澳大湾区、东南亚地区货源稳定后,适时增加班列频次以及返程班列,或开通新的深圳往返欧洲其他国家线路。目前,我们有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将该班列延伸到德国汉堡。”广铁集团货运处处长郑圣刚介绍,中欧班列(深圳至明斯克)开行初期实行每周单线(出口)运输,频次为一周一班,计划9月份开始实现双向运输,争取每周两班出口,每周一班进口。

  DHL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黄国哲表示,随着交通网络的铺开,运价不排除有下降的空间。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秘书长郑艳玲表示,该班列是目前广东省内第一条没有政府补贴的中欧班列,计划通过整合货运资源,利用深圳港口及铁路优势,将深圳打造为海陆空铁多式联动的亚洲货运转运中心,促进珠三角地区外贸稳增长。

  朗华董事长张春华则表示,公司通过中欧班列(深圳至明斯克)进出口货值预计全年将突破1500亿元。“这趟中欧班列的开行,为珠三角、港澳台地区和东盟等地的货物运输开辟了除海运、空运外的第三种运输方式,可以节省三分之二以上的运输时间成本。最为关键的是,我们通过‘中欧班列+港口运输’的‘海铁联运’模式,可以节省三成以上物流成本。”

  记者了解到,有别于其他城市中欧班列由物流公司单一运营服务的情况,深圳始发的中欧班列是以朗华供应链公司为运营主体,集外贸通关、智能物流、保税仓储、跨境电商、民营金控(供应链金融、小额贷款、融资租赁)、会展等综合服务于一体,能全方位为客户整合碎片化、分散式服务资源,降低实体企业运营成本,达到客户收益最大化。

  中欧班列(深圳至明斯克)开行后,有关部门和企业还计划将汉诺威、慕尼黑工业展“移植”深圳,加快我国“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建设,助推工业“4.0”快速进入中德合作新时代。

  广州“粤满欧”班列运营8个月

  自去年8月28日首发至今,广州“粤满欧”中欧班列已运营超过8个月。截至今年5月初,共发运货物9606.7吨,货物件数151.7万件,出口申报货值折合人民币8.4亿元。

  中欧班列是通过铁路国际货运的形式将我国商品运抵至欧洲的一种较新的运输方式。目前,国内中欧班列主要有西、中、东3条运行线路——西线班列经新疆的阿拉山口或霍尔果斯出境,中线经内蒙古的二连浩特出境,东线经内蒙古的满洲里或黑龙江的绥芬河出境。其中,广州大朗启运的“粤满欧”属于东线班列,目前已基本固定为一周一列。

  “搭乘‘粤满欧’中欧班列出口的货物90%为广佛深地区制造,从出口产品结构看,班列出境货物种类逐渐丰富,高附加值货物逐渐增加。”广州海关隶属天河车站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