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如良
当记者写新闻报道,金水先生是我的前辈,我在报社工作时,他已从县电视台台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当时虽然悭缘难得一见,但他的大名,我是久仰了。他一生酷爱文学,在教育、文化、广电系统“摸爬滚打”了40 余年,堪称通山文化界的老将;他为人正直、谦和、透着善良的亲和之气。
金水先生不但人性好,文品亦佳。他的文章老成持重,如同史家笔法,字字求实,掷地有声。此番,他将多年来创作、发表的各类文章结集出版,可谓水到渠成。这是一本特殊的文集,粗粗分来,约为两个大的版块:一块是文艺作品,包括散文、诗词、对联、传说故事、报告文学、广播剧本等;另一块则是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新闻作品与应酬文章。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于故土、于人生、于事业的真挚的、深沉的爱。
《岁月如湮》收录文章 200 余篇(首、副),其中一些文章,或在大报大刊上发表,或在各种征文比赛中获奖。一路慢慢读来,许多精彩的篇什与章节,还是令我感慨颇多,赞叹不已。从文章中,我读到了作者艰难坎坷的成长经历,五味俱全的生活环境,对于故土的由衷赞美,对于亲人、乡亲的无私赤爱,对于名川秀水的向往与崇拜,以及对于社会和生活给予的美好的一切所抱以的感恩之心。这些文章,还让我读到了金水先生这个来自山村、走向城市、向往完美的人,读到了他山一样淳朴的思想,水一样清澈的情怀,善良、明亮、积极向上的健康灵魂。我以为,无论是作文还是做人,这一点是极其重要且难能可贵的。
读金水先生的文章,第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有一种源自生活的鲜活灵动的气息扑面而来。那种感觉来自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基层,还来自火热的工作第一线。长期在基层工作的经历,加上对文学的爱好,在赋予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工作经验的同时,也锻炼了他那善于发现素材的眼力和畅达从容的文笔。这样的眼力和笔力,使得作者在表情达意方面,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再加上比较厚实的古典文学素养,使得他的这本文集,焕发出一些异样的光彩。
我一向认为文章不能巧作,更不能伪作,而是赋予真情,秉笔直陈,把感受和领悟交给读者。金水先生是用生活在写作,不事技巧,注重“原生态”的表达,从不喋喋不休地感慨,大发议论。虽然,他的取材大都是乡间琐事,很少碰撞“大题材”,但是,他的眼光是独到细腻的,他的感觉是丰沛多情的,他的手法是质朴老到的,几乎像从地里采收庄稼一样,信手拈来便是一篇好文章。
以亲身经历鲜活为文,将乡间诸事渲染成章,这是金水先生这部文集的突出亮点。这种直面人生的写实风格,和有闻必录的勤奋耕耘,使得他的作品充溢着民俗学的色彩。许多篇什读来振聋发聩、令人警醒,不但对相关部门的工作有借鉴意义,而且对于文史资料的编纂和地方史志的撰写,都将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文集中的每一行文字,都是金水先生的真情流淌,而且这种流淌,是涓涓地、清晰地流淌。正因为这种活力的流淌,使得整部文集之中乡韵、乡情一片诗情盎然。是为序。
(作者系通山县文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