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汽车|财经|鲜城|旅游|城市|美食|快投诉|网站地图|手机版
珠海

新浪广东>珠海>正文

珠海造全球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

2016年07月26日 09:13 南方都市报  评论(人参与

  南都讯 记者杨亮 历时七年多研发,全球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A G 600于7月23日下午在珠海总装下线,预计年底将在珠海进行首飞。A G 600部分性能指标已经超越日本U S -2,其研制成功意味着中国将迈入世界水陆两栖飞机制造大国。鲜为人知的是,举世瞩目的A G 6 0 0背后有一支8 0后研发设计团队,他们用什么挑起了“大梁”?神秘的珠海工厂究竟长啥样?南都记者走近团队为您揭秘。

  神秘的总装工厂

  珠海机场往南约300米,一块不算醒目的牌匾上写着“中航通飞”几个字,顺箭头向左拐,一片低矮的建筑群映入眼帘,这里就是吸引全世界目光的A G 600水陆两栖飞机总装基地。

  7月23日下午,其中一个巨型厂房内人声鼎沸,数百名中航工业通飞的员工、A G 600的总装、设计人员以及数十家媒体记者云集于此。伴随嘹亮的歌声,红色大幕缓缓拉开,在一台牵引车的拖拽下,这架“体型”比波音737客机还要庞大,远看似海豚、能够飞起来的“大船”缓缓向人们驶来,首次向世人揭开了面纱。

  一年多前,组成A G 600的5万多个结构和系统零部件、近120万个标准件从全国各地的上百家工厂运抵这里进行总装。呈长条形的蓝色总装厂房虽然是一层楼结构,高度却堪比四五层楼,长约200米。地面有轨道,空中有铁架组成的一个个定位模块。工人们通过电脑和数字化设备,像搭建积木一样,用仪器将这些精密到微米级别的部件准确地拼接铆装在一起,当然其难度比搭积木复杂了成千上万倍。

  据设计人员介绍,飞机既要在高空飞行,又要能下海,要抵御大浪,要能在起飞、降落时承受水面巨大的冲击,对飞机的气密性要求极高,部件和部件之间的铆装对接精度达到微米级,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70分之一,需要通过监控放大到电脑上才能看到。

  中国水轰-5“后继有人”

  A G 600的研制实现了两代中国人的夙愿,意味着中国水轰-5水上飞机在研制40年之后终于“后继有人”。

  据业内人士介绍,我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制“水轰5”,当时因技术薄弱和经验不足,该机在设计上留下了许多遗憾,如没有采用复杂的增升装置来优化短距起降性能,导致水轰-5离水速度达到145公里/小时,离水滑跑距离达到482米。此外,水轰-5无法两栖操作,只能在水面上起降,限制了使用范围。

  受当时的工业条件和科技水平限制,水轰- 5研制历时多年,至上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服役,服役至今已有30年时间,已达生命末期。为了填补在国家应急救援体系中大型水上飞机的空白,2009年9月,我国正式批复立项启动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研制项目。它与大型运输机运-20、大型客机C919并列为我国三个大飞机项目。飞机最初定名为“蛟龙-600”,后因一款同型号潜水器诞生抢走了名字,遂更名A G 600。

  据中航通飞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全球水陆两栖飞机总共约300架,此前拥有生产能力的国家只有美国、俄罗斯、日本和加拿大。A G 600的研制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空白,也意味着中国跻身世界水陆两栖飞机制造大国。

  A G 60 0总设计黄领才表示,A G 600的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同类飞机制造国的先进水平,部分指标更优秀,一次汲水12吨,一次最多可救助50人,救援能力是目前全球水陆两栖飞机中最强的。其最大巡航速度500公里/小时,最大航时12小时,最大航程4500公里,也就是说,它可以从三亚飞抵我国整个南海海域执行各项任务,在1000公里的任务半径内,船只需要20多个小时才能赶到,它只需要两个小时。

  “遇难人员在10-15℃的海水里面浸泡,1-2个小时他就会失去知觉,生存时间仅为3个小时左右,如果能在这个时间内实施有效救助,就能挽回宝贵的生命。”研发人员介绍。

  国外技术垄断倒逼高度国产化

  超高的国产化程度是AG600的一大亮点。据介绍,A G 600的发动机、上百万个部件中,98%均由国内供应商提供,机载成品90%以上为国产。尽管它最终在珠海总装下线,但研发过程中有全国20个省市、150多家企事业单位、是10余所高校的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参与。但在这背后是一个无奈的现实。中航工业通飞公司相关负责人称,在研制水陆两栖飞机时,中国曾尝试向国外寻求技术合作,包括采购一些装备,但都被拒绝了。

  欧美在技术上的垄断促使中国的研发人员不得不“自力更生”。中航工业通飞总经理曲景文说,相关人士透露,随着中国完全自主研发的这款水陆两栖飞机研制成功,曾拒绝的相关企业又主动找来寻求合作。

  群相

  80后设计团队挑大梁

  A G 600的背后是一支年轻的研发团队,如50余人的设计师团队中,近九成人是“80”后。在7月23日下午的下线仪式上,挥舞国旗庆祝的研发设计人员,很大一部分都是年轻面孔。而在A G600飞机启动之初,质疑声便接踵而至:“这么年轻的队伍能胜任这么重大的项目吗?”

  一名80后设计人员告诉南都记者,为了打消外界的质疑,设计团队只能通过自己更勤奋努力、细致的工作来回答。在其他机型中,通常每个设计人员负责的只是整个飞机几个部件甚至几个零件,但A G 600近5万的零件数量以及近100万的紧固件都压在了该团队50多人身上,而每个结构方案通常又要经历调研、初步方案设计、方案评审讨论、详细方案设计等阶段,因为一旦方案定型,想改动就要牵一发动全身,“设计任务就像一座大山,压力很大”。

  A G 600研制期间,加班成了这群年轻人的家常便饭。“几乎没有双休日,没有晚上休息时间,就连中午吃饭后仅有的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也都用上了,加班至深夜,有时赶时间甚至通宵,”该名研发人员称。

  年轻的佟德喜成了“铁人”。同事们说,佟德喜是后机身负责人,负责部段零件约3000余个,进入结构详细设计发图阶段后,他几乎每天工作时间达16个小时,经常晚上12点后才回家。

  有设计人员坦言,在那一段时间里,因为压力大任务重,失眠是大家经常要面对的。“人就这么少,活又那么多,做与不做,活就在那里,我们只能用时间来消化它们,”负责舱门框加强以及窗系统的设计师杨伟说,自己经常工作忘了时间,等想起来看时间已是凌晨1点,索性就睡在主任办公室的沙发上。

  长期出差,家人分离成常态

  为了研发A G 600,很多人牺牲了与家人团聚。参与项目研发的屈恒因为工作忙得昏天暗地,没有休过周末,连晚上也要加班,女友好长时间见不到他,特意从西安赶过来陪他过周末,但屈恒却一直在加班,两人连面都没见上,女友最终生气地回去了。

  员工孙晓辉参与A G 600研发时,刚当父亲半年,因为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家庭,只能忍痛将妻子和孩子送回老家,托给年迈的父母照顾,当通过微信听到孩子叫第一声“爸爸”时,孙晓辉内心悲喜交加。

  类似的情景对于每一个参与A G 600的员工都不陌生。A G 60 0进入飞机生产试制阶段,由于试制生产地不在珠海,设计师们需要长期驻守成都、西安、汉中、石家庄、哈尔滨等地,一出差就是2- 3个月甚至半年,长期承受与家人分离的痛苦。

  有设计师说,由于试制厂区太大,他们骑自行车频繁往返于各个厂区,一年下来,自行车轮胎都换了好几条,那段时间特想家人,直到天气转冷,大家陆续轮换利用回珠海准备入冬衣物的机会才得以与家人简单团聚,休息没几天又要返回生产一线,“有的设计师延误了婚期,正值育龄的设计师延迟了孕育下一代的计划。”

  今年初,飞机进入攻坚倒计时,A G 60 0华南公司装装配中心主任工程师杨息军每天早上很早出门,晚上九、十点以后才下班,一忙就是一整天,经常忘了吃饭时间。

  同事们说,食堂晚餐,杨息军经常是最后那拨到的人,剩了啥吃啥,囫囵吃一口又赶回车间;午餐时间常因繁忙的工作而经常错过。同在一个单位的爱人责怪他“不要命了”,只好每天中午带饭给他,不善言辞的杨息军只是嘿嘿一笑。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