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汽车|财经|鲜城|旅游|城市|美食|快投诉|网站地图|手机版
中山

新浪广东>中山>正文

传统百年纯手工制作 香脆可口的九江煎堆

2017年02月09日 17:39 大洋网-广州日报  评论(人参与

九江煎堆:

  煎堆色泽金黄,表皮薄脆清香,而又柔软粘连,馅又香甜可口。全国唯一一种扁的煎堆就是广东佛山南海的九江煎堆。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在佛山南海九江,九江煎堆制作技艺已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遗项目。作为非遗传承人的胡伯伦,在过去这个春节自然也是十分忙碌。胡伯伦是九江邹广珍煎堆的第四代传人,他的两个儿子现在已经成为第五代传人。

  对于大部分广东人来说,金黄的煎堆象征喜庆和财富,是过年不可或缺的食品。不少地方都有自己制作煎堆的“独门秘方”,家族口耳相传,继而自成一派。对于胡伯伦和两个儿子两代人来说,在冲突中慢慢走向理解,从分歧中慢慢趋于认同,构成了他们的故事。

九江煎堆制作过程

  1.用糯米粉搓成面团;2.将黄糖放入锅里高温融为糖浆;3.将面团放入黄糖水煮熟,取出冷却,然后手工把面团擀成皮;4.用优质的糯米花加入花生仁混合,注入以黄糖煮成的糖浆,拌匀,即成馅料;5.搅拌好的馅料就可以包裹上面皮,再沾上芝麻;6.油炸至金黄色即可出锅;7.再经过脱油,酥化爽脆的煎堆才算大功告成。  

老店:塘边的小平房里藏着百年老字号

  南海九江龙涌村,塘边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平房。如果你没有抬头看看上面悬挂着的招牌,根本无法将这小平房与非遗技艺联系在一起。一进入该平房,记者顿时可以感觉到热火朝天的景象:平房内依照制作工序和功能分隔出若干小间,这间搓面、煮糖、包馅,那间油炸、脱油,再往里面还有将成品包装的小房,里面30多个工人各司其职、分秒不停地工作着。

这家老店至今已走到第十个年头,经历了上百年的沉淀。

  九江煎堆与其他地方的圆形煎堆不一样,呈扁圆状。胡伯伦的祖先邹便南是这种扁圆状煎堆的创始人,在当地非常有名。后来,邹便南将煎堆店传给儿子邹日全,邹日全又将店传给了二女儿邹珍珠。

  邹珍珠正是胡伯伦的母亲。上世纪60年代,年仅10岁的胡伯伦,就跟着老母亲在村里给大伙儿做煎堆,一做便是数十年。2007年开始,煎堆店正式搬到了现址。

传承:两代人博弈 从抗拒到喜爱

  也许跟大多数的“家族生意”一样,胡嘉杰和胡嘉恒两兄弟一开始对继承父业还是有一丝抗拒的。两兄弟都是85后,胡嘉杰今年32岁,胡嘉恒今年30岁。两人也是从小被父亲叫到作坊里帮忙。后来两兄弟上了大学,胡嘉杰学室内设计,胡嘉恒学企业管理。这两个专业,都与煎堆风马牛不相及。

  刚开始的时候,两兄弟都有自己的工作,并不愿意子承父业。后来,两兄弟都陆续回来,慢慢将做煎堆变成了正职。

  一眨眼间,胡嘉杰已经从事这行第十个年头了,而胡嘉恒也有两年多了。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有新的认识。他们俩现在都不约而同地把父亲作为自己的“偶像”,非常认同自己是“邹广珍”第五代传人这个身份。“我父亲一个人传承了一个非遗项目,我很佩服他。”胡嘉恒说。

  不过在经营方式上,父子间还是有分歧。“几年前爸爸就说让我们接手的啦,不过现在还是什么都是他在打理,他始终放心不下。”胡嘉杰说。

  胡嘉恒则想让煎堆店做成公司的形式,要请人回来进行管理,同时请业务人员,主动寻找销售渠道,而不是在家等人找上门,“老人家的思想还是没有走出来。”

  在记者面前,胡伯伦也透露出有“退休”的念头,但他同时也担心两兄弟跟不上,“怎么和客人接触,怎么去谈成一单生意,他们还是火候不够。”

坚守:全手工制作 只求质不求量

  记者采访当天,已经60多岁的胡伯伦,正在走廊里翻阅着厚厚的订单,而时不时还会有一些慕名而来的旅客,走进来问胡伯伦有没有现炸的煎堆。无奈订单已满,胡伯伦都是摆了摆手,抱歉地送走客人。“明年我打算再扩大一下厂房,现在的产能根本跟不上……”胡伯伦告诉记者。

  九江煎堆制作技艺之所以会成为省级非遗项目,就是因为其为全手工制作工艺。胡伯伦这种家族作坊式的生产,即使请再多的人,其产量自然也比不上当地的一些大厂。不过,“全手工制作”正是胡伯伦坚守的“底线”。

  坚守并非代表一成不变,胡伯伦父子三人也尝试着在工艺方面进行创新。大儿子胡嘉杰举例说,以前奶奶制作煎堆的时候,会出现“走馅”的现象,他后来通过一些小技巧避免了这种情况,外观更漂亮了。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