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惠州十三五 做珠三角改革创新中坚力量
弹指间,惠州已挥手作别“十二五”的艰辛来路,整装踏上“十三五”的雄壮征途。在这征途开始之时,复盘已成历史的过往,谋划已在脚下的未来,以自知自明之德,怀自信自醒之志,开海阔天空新局面,也就格外重要。
虽为古城,其命维新。回望惠州“十二五”,不变的是“变”,变的则是方方面面。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生态优势日益凸显、民生福祉明显改善以及组织保障更加有力,正如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在市第十次党代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报告(以下简称“党代会报告”)指出的六个方面“成绩单”,是惠州“十二五”变化的成就,更是“十三五”发展的底气所在。
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精准把握“第二梯队”的内涵是基本前提。珠三角整体处在高速发展中,九城之间也存在强烈的竞合关系,“第二梯队”就并非固定不变,而处在动态发展中,应不断从新的时代发展精神来理解。惠州完全可以,也理应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在整体进二的前提下局部争先,力争在绿色发展,基层社会治理,大项目提升发展质量等方面输出经验,为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贡献惠州力量。
穿越在惠州境内的高速公路上,沿途可见的是好风好水好景致,宜居宜业宜游,不言自明。从今而后的五年时光里,惠州唯有抱破釜沉舟之决心,以敢为天下先之勇气,奋勇拼搏,众志成城,才能在国内国际的竞争大潮中占据有利的一席之地。
激荡“十三五”,而今从头越,定让天下不敢小惠州。
惠州新气场▶▶从“量”的追赶到“质”的升级
经济新常态是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对惠州而言,如何因地制宜进行判断和取舍,尤为关键。
用最近的数字看,市党代会报告指出,2015年,惠州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40亿元,增长9%——这个数字高于全国和全省同期增长速度。
用更具象的例子看,惠州机场从2015年2月复航,一年以来的旅客吞吐量超过2014年全国开通的9个机场全年总和。人流和物流的迅猛增长,预示着惠州经济蕴藏的巨大潜力。
从更大的时间尺度看,“十二五”期间,惠州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173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140亿元(预计,下同),5年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0年的131.22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39.99亿元,年均增长21%,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稳居全省第5位。
从质与量的辨证发展看,惠州不能走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老路”,也要警惕一味寻求“质量”而延误正常发展速度。不能把握机遇提升发展质量是过失,具备良好条件却未能充分发展也是过失。若能理清质与量的辨证关系,并将之落实到发展实践中,惠州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也就水到渠成。
与投资、消费、净出口的消费类三驾马车驱动经济发展相比,供给侧改革是一种寻求经济新增长新动力的新思路,其核心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创新能力的提高,已经被证明是持续提高生产率的不二法门。
为此,惠州制定了创新驱动发展“1+6+N”文件,规划建设环大亚湾新区、潼湖生态智慧区,惠州全社会研究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1.11%提高到2015年的2.4%,专利申请量跃升至全省第6位,增幅连续4年居珠三角第一。这些创新实力的提升,为惠州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的“质”还体现在生态优势的保护和利用上。党代会报告指出,惠州倍加珍惜惠州绿色生态优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增创生态环境新优势。要加大生态文明创建力度。开展新一轮绿化惠州大行动和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
惠州新格局▶▶从大项目落地到对接世界经济变革
厚积方能薄发,远虑便无近忧。挟“十二五”发展之势,惠州的发展格局已经打开,与广、深、港等经济中心的距离,与世界经济舞台的距离正不断拉近,又一个“黄金窗口期”已经到来。
最能体现这种距离接近的速度与发展格局的尺度的,莫过于“两港三网”的建设。
两年之前,厦深铁路建成通车,惠州告别没有高速铁路的历史,迈入“高铁时代”;近一年前,平潭机场实现复航,惠州告别有机场无民航的岁月,飞入“航空时代”。近期,莞惠城轨常平东至小金口段即将正式运营,惠州告别没有城际轨道的年代,正驶向“城轨时代”。
展望“十三五”,党代会报告提出,惠州将建设包括赣深高铁、广汕铁路、深惠城轨在内的多个高铁、城轨和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以及惠州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惠州港亿吨大港。
到“十三五”末,惠州境内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1000公里,实现市区到全部县区的40分钟通达,所有乡镇“半小时上高速”;轨道交通总里程达500多公里,有望实现与广、深、港的半小时生活圈。
在信息互通方面,续2015年基本实现4G信号全覆盖,惠州将以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打造无线城市,实现wifi全覆盖。
一张铺天盖地,囊括海陆空的“大交通+通信”网络正在逐步成型。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畅通了,惠州与世界的距离近了。
如果说上一次让惠州与世界经济紧密联系,来自位于仲恺高新区的三星工厂和位于大亚湾的中海壳牌石化基地为代表的龙头项目落地,在惠州开放格局进一步打开后,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实现资源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可谓势在必行。
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作为惠州发展史上投资额最大的产业项目,将在惠州炼油一期1200万吨/年炼油装置的基础上,新建1000万吨/年炼油和100万吨/年乙烯装置。预计总投资达501.21亿元。和蔚为可观的规模增长相比,以世界级石化基地为目标的大亚湾石化向产业链深度拓展的方向更值得欣喜。
与此相似的,还有党代会报告中提到的信利AMOLED一期4.5代项目。该项目于2016年上半年投产,不仅将解决惠州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品配套问题,推动平板显示产业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还将产生产业集聚效应,提升惠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向研发端攀升。
除此之外,新能源项目一期的两台机组将在今年春节后开工建设,中科院“两所两装置”、惠州LNG接收站等项目也在紧张筹划中……
当然,惠州发展也存在若干短板。不久之前,陈奕威接受南方日报社采访时就表示,惠州要实现“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这个核心目标,需要正视并解决总量不够大、结构不够优、质量不够好、创新不够强、区域发展不够平衡等五块短板。
对短板和瓶颈保持清醒认识,也就意味着要看到,它们往往是惠州发展的潜力所在,蕴含着跨越式发展的充沛势能。
以区域发展不够平衡为例,在“十三五”期间,目前发展相对滞后的龙门县不仅将进入6条高速公路、广河高铁带来的“高速时代”,县城规划区面积也将从106平方公里扩大到260平方公里,沿省道119线的产业主要发展轴也已初具雏形。更多城市组团的发展,成为全市城市发展扩容提质的重要途径。
惠州新智慧▶▶|因地制宜广纳国际资源
根据党代会报告,惠州的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9.5%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可以说,这是兼顾了宏观经济环境和具体发展阶段得出的理性目标。
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容易。比如,目前惠州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值很大,但截至2014年底,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只有183家,无法与电子信息理应具有的“高精尖”特点相匹配。虽然党代会报告提出了力争2016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的目标,但距离深圳的4700多家,同期东莞的755家,差距明显。与此同时,现有的制造环节,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和地区“再工业化”与东南亚等地区发挥“人口红利”的双重挤压。
跳出惠州看惠州,周边诸城市的发展历程不无借鉴意义。
邻近的深圳,是惠州发展的核心标杆。从模仿和跟随起步,深圳在全国率先完成发展动力转换,更提出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创新之城,打造产业创新最强、市场环境最优、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硅谷”。
35年前,佛山以加工环节切入全球产业链条,凭借民营经济的巨大活力,一跃成为全国制造业大市。如今,佛山选择“机器代人”“企业技改”“自动化升级”方式,由“数量”向“质量”的产业转型大幕已经拉开。
2015年的中山虽然GDP总值被惠州超过,但其基层专业镇蕴含的民营经济活力,仍可为惠州之师。去年,中山制定省内首个系统化的新型专业镇创新驱动方案,把新型专业镇建设作为实施创新驱动的主战场。
上述城市发展的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凡是有足够魄力的区域,就能实现质与量的协调发展,反之眼光局限、瞻前顾后的则不能;
凡是能抓住经济变革趋势,不断提供更大市场所需产品和服务的城市,就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反之固步自封、“走一步慢三拍”的则不能;
凡是懂得从长谋划营造环境,聚合更广阔人、财、物、技术和创新资源的地方,就有可能在今后发展中“异军突起”,逐渐缩短与发达区域的差距,反之敝帚自珍、坐井观天的地方则往往逐步落后于人;
凡是能最大限度吸引人才并激发其创造力的城市,就能将人才的创新能量最大化释放,实现经济发展的跃进,反之不懂得营造创业创新环境,不懂得培育、吸引和使用人才的场所则会坐失发展良机。
凡是能让政府和市场在不同范围发挥作用,以智慧和胸襟让政府“弱”一些,充分发挥“强”市场的力量,并同时提升服务和统筹能力的,就能提高潜在生产力,促进各种市场力量竞相迸发;反之,一味用政府命令代替市场调节,以强势监管代替公共服务的则可能在产业升级浪潮中陷于被动。
回到惠州看惠州,惠州应结合本地产业特点和经济发展趋势,最广泛聚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加快供给侧改革,将不适合产业发展趋势的低端、劣质产能逐步“去库存”,培育新能源、现代服务等新支柱产业,不断加深经济发展的“板凳深度”,并将已有的人才吸引政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政策红利“吃干用尽”。
党代会报告对惠州过去5年工作的总结掷地有声:这五年,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以“革自己命”的精神和“向我开炮”的勇气,深化改革增红利、破阻力……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推动全市上下形成了团结协作、干事创业的生动局面。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5年奋斗之后的惠州,又到发展关键点,再临跨越窗口期,一个醒目的发展路标已经矗立在2016年开年的此时此刻。
改革者进、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无论今日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都将载入惠州发展的史册。如何集纳众智众力,广纳内外资源,海纳创新要素,每一位惠州人都不是旁观者,方不辜负这个创新创业大潮涌动的时代,不辜负正在脚下展开并将奠定惠州长久发展格局的崭新未来。
猜你喜欢
- 惠州高潭供电所:荣膺中国最美供电所称号
- 评论() | 分享01月22号 08:27
- 惠州GDP:2016年目标增长9%-9.5%
- 评论() | 分享01月22号 08:25
- 惠州北上各高速今明均会有冰冻
- 评论() | 分享01月22号 08:21
- 前海葡萄酒创新管理 携手物流打造服务标杆
- 评论() | 分享01月21号 17:15
- 每周35.7小时 深圳人触网时间全国最长
- 评论() | 分享01月21号 17:01
- 从广州始发回家 需留意火车票上备用点信息
- 评论() | 分享01月21号 16:49
- 广州时尚和IT跨界论坛趴 促融合谋转型发展
- 评论() | 分享01月21号 16:41
- 消防员没防化服中毒 省人大代表促成亿元投入
- 评论() | 分享01月21号 16:39
- 21项全国复制推广经验一半源自广东自贸区
- 评论() | 分享01月21号 16:37
- 央企光大入股分利宝 联手布局互联网金融
- 评论() | 分享01月21号 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