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工变身老师傅 别具匠心创作各式色梗


和叔与飘色结缘是在1979年。这一年飘色恢复巡游,需要在国庆前做好多组飘色。当时的沙湾北村只有两个老师傅会做飘色,需要有人帮忙打下手。平时喜欢画画的和叔被选中,参加飘色的装饰工作。“那个时代还是赚工分的,村里说做装饰也有工分拿,可我对飘色一无所知,完全是冲着工分去的。”和叔笑着说。
结果,不是他选择了飘色,而是两个老师傅选择了他。当做完飘色的装饰工作后,两个师傅就不让他走了,希望他留下来协助做飘色。“真的是机缘巧合,现在也忘记当时为什么就答应了师傅的请求。”和叔说,从此他的生活就与飘色绑在一起。
经历了学徒期,掌握了一些制作飘色的关键技术后,和叔发现做飘色是没有现成套路可以学的。“师傅年纪越来越大,刚开始还能带着我一起动手制作,后来主要靠自己去琢磨、尝试。”和叔说,靠着美术基础和对飘色的喜爱,他一“飘”就是近40年,逐渐从“北村和叔”变成“沙湾和叔”,也成为了该项技艺的传承人。
别具匠心创作各式色梗
飘色活动中,色柜台面上站立的人物造型称为“屏”,凌空而起的造型称为“飘”,屏和飘之间靠一条经过伪装的“色梗”连接,成为一体,展现粤剧故事的片段或者历史故事场面。观众在观看飘色时,只见小演员凌空而立,或脚踏飞燕,或站在一片芭蕉叶上,或站在一根竹子上,却难明白其中的窍门。实际上,这些白鸽、芭蕉叶、竹子等就是飘色的“色梗”。
色梗的形状不仅要吻合故事情节、承托表演者的重量,更重要的是其巧妙连接,使色梗伪装无形,让表演者看上去似凌空而起,营造出“飘”的效果。创作新的飘色作品要根据历史故事来构思,还需要画图、设计板色,不仅是个技术活,而且需要工匠的艺术感。“重要的是让观众看不出这些小孩是怎么凌空而立的,这就要靠装饰。”何燮和说,这些点子他要想上几个月,用不同的材料做试验。
例如,他构思的“古镇琴音”就是根据沙湾何氏三杰的故事而来,色梗的装饰用了芭蕉叶和琵琶,构思灵感来源于“雨打芭蕉”。而“赛龙夺锦”色梗装饰用的是龙船和奖杯。
在装饰中,还会用上活的动物,例如活兔、活鸟。在表演时,当观众看到“飘”在空中的小孩脚踏一只眼睛骨碌碌转着的白兔或小鸟,常常感到惊奇,这也增加了飘色的神秘性。
“哪吒伏魔”中“哪吒”踩着的风火轮以往是用纸扎,何燮和将风火轮装上电动的轮子,巡游时“哪吒”踩着的轮子转动起来,更加活泼有趣。另外,有些板色,色梗中的茶壶会倒水,龙口会喷水,从这些小小机关中都可窥见飘色工匠的用心。
用新工艺改进色梗承重
所谓四两拨千斤,一根细细的色梗上如何能承受起几十斤重的儿童呢?传统色梗通常长约1米,粗7-10厘米。色梗的长短和粗细要符合力学与美学的原理,体现飘色艺人的才智,其中窍门就在角度和结构的运用中。
色梗越细越能表现“飘”的巧,如果粗枝大叶那么飘色的观赏性就打了折扣。但是太细的色梗又承受不了太重的儿童。和叔说,过去的色梗最多只能承受20斤的重量,因此挑选飘色的儿童,多是挑选两三岁的小孩,而且必须是挑身材苗条的。但是太小的孩子忍耐力较差,在空中表演时间久了不方便。因此如何使色梗可以承受更多重量成了制作飘色的关键。
“过去色梗都是纯手工锻打,现在用机械焊接生产,能承受的重量更大,再加上在制作时对色梗的结构、角度进行调整,现在可以承受40斤重的儿童,表演儿童的年龄范围也扩大到6岁。”何燮和说,大一点的孩子在表演时更加活泼,改进之后飘色活动更加丰富。
“你看他们站着, 其实都是坐着”
和叔拿起了刚刚随手挥舞的钢枝,可别小看这根钢枝,它除了固定造型之外,还起到承载孩子的作用。平时看似金鸡独立或双脚悬空的孩子,看起来好像耍杂技,非常惊险。若是揭开“屏”和色柜,这些色梗便暴露无遗。和叔笑着说:“你看他们站着,其实都是坐着。”
原来,由于飘色演员年纪小,表演时间又长,因此在色梗上都设计有一个坐兜,把孩子们固定在色梗和坐兜上。演出时观众看不出其中端倪,就要靠飘色艺人的精心设计和巧妙伪装了。“像一个悬空踢腿的小孩,你不可能让他保持踢腿的动作一两个小时。秘密在于他坐在坐兜里,两只脚穿在特制的同一条裤腿里,飞踢出去的那只‘脚’,其实是用色梗和塑料加上装饰做出来的‘假脚’。”和叔笑着说。
飘色协会让飘色飘得更远
沙湾飘色协会会长黎伟明不时会去和叔那里坐坐,希望多与和叔这些老师傅们沟通,获得更多飘色的创作灵感和作品。“我们鼓励老师傅将色梗拿出来,因为放在家里就是一根钢条,而拿出来大家一起探讨研究,才能将这项技艺发扬光大,有了年轻人的参与而不断创新。”黎伟明说,为了鼓励工匠们进行创新,只要师傅们想出一板新色,画出草图,经过大家同意就能获得奖励。
黎伟明在飘色的传统色板搜集、推陈出新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以前色梗的制作是保密的,很多是父传子承,表演完色梗都被带回家去。而现在不再是以前封闭的环境,我们要做的是让观众看不出破绽的‘秘密’。因此很多材料会重新选择,不再用原来的办法,而是不断去发展创新。”黎伟明说。
如今,沙湾飘色有不少创新,以前的飘色多是一“屏”一“飘”,而现在则有了更多一“屏”多“飘”、多“屏”多“飘”,大家所熟悉的“三英战吕布”、“赛龙夺锦”、“古镇神韵”等板式,高达五六米,多个“飘”使色板更加具有可观赏性。
哪吒伏魔:原名“哪吒战石矶”,取材于《封神演义》。哪吒肩挎乾坤伏魔圈、腰缠混天绫、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大战女妖石矶娘娘。寄喻不惧邪恶势力,鼓起勇气,克服艰难险阻,正气终能战胜邪恶。
古镇琴音:内容取自本土题材。沙湾人在广东音乐上创作丰盛,民众对粤剧、曲艺之爱好无以复加,他们创作和演练吹、拉、弹、唱,自娱与娱人,日日笙歌,夜夜箫鼓,乐声闻于市井,好音飘乎曲巷。如今表现在飘色上,另有一番琴音婉约之韵味。
○对话
新快报:你有收徒弟吗?
何燮和:带过两个,但跟了一两次就不来了。年轻人接触飘色的比较少,不是专业来搞飘色活动,只是有活动时来帮一下。不是他们不肯来,这个活动不赚钱,而他们还要上班,时间有时难安排。我年纪大了,不得不认老啊,也不知道还能干多久,我希望年轻人能够接班,毕竟这是沙湾本土文化、民间艺术。
新快报:目前沙湾飘色有什么困境吗?
何燮和:活动一般是三月三北帝诞才搞一次,有时两三年组织一次,缺少机会给年轻人锻炼。现在沙湾有飘色协会负责统筹、组织、管理,有更多的机会了。
新快报:小朋友踊跃扮色吗?家长支持吗?
何燮和:很踊跃,但是要小孩体重符合,有胆量,还要家长有时间陪同。现在小孩子都是各家的宝,有时师傅一接手放上去,小孩哭了不敢参加,就得换人。不过很多家庭都支持,参加飘色是很光荣的事情,有些小孩也很喜欢表演。
○记者手记
练成“魔术师”并非一日之功
得知能接触色梗,探究其中秘密,记者着实兴奋。可当和叔揭开色梗的神秘面纱时,我鸡手鸭脚的瞬间取代了兴奋劲。十来斤重的钢条,在和叔的手里像一个听话的孩子,任其摆布。拿到我手里,却重如千斤,更别说扭动它一点点。看到我焦头烂额,手脚并用地想将钢条扭出一点点角度,和叔忍不住笑了。
“孩子,这已经是优化了的钢条,不像以前用的旧材料,我都扭不动,你就别浪费力气了。”和叔说,由于使用了新的材料,在色梗的制作和微调的工序上,几乎都用上了现代化的扭压工具。只见和叔把钢条往旁边的夹压机上一放,电机开动,坚硬的钢条变得顺从听话,想它扭成90度或60度,不费吹灰之力。
“ 我有点儿担心飘色后继无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前保密甚严,父传子承的飘色传承,现今都不再神秘,但是师傅愿意教也难找到徒弟,年轻人对飘色传承的兴趣不大,这种需要花费长时间进行钻研,却拿不到工钱的事情,没什么人愿意做。”
——何燮和
猜你喜欢
- 教育装备产业:江门经济发展新动能
- 评论(0) | 分享03月30号 14:12
- 一带一路美术作品展环球巡展在江门开幕
- 评论(0) | 分享03月29号 10:44
- 斯诺克世界冠军斯图亚特·宾汉姆到访江门
- 评论(0) | 分享03月29号 10:42
- 名家共绘五邑乡村之美 弘扬五邑优秀文化
- 评论(0) | 分享03月29号 10:40
- 9家公司领问询函 信披违规成新三板短板
- 评论(0) | 分享03月29号 10:36
- 民宿成宠儿 酒店巨头注资个性化住宿平台
- 评论(0) | 分享03月29号 10:34
- 江门六项车管业务同城通办 自下月1日起实施
- 评论(0) | 分享03月29号 10:23
- 渔民珠江口捕获200斤巨鲟 疑似中华鲟
- 评论(0) | 分享03月29号 10:20
- 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启动 雷军董明珠当导师
- 评论(0) | 分享03月29号 10:18
- 恩平男子驾驶电动车伺机偷狗 换来3年徒刑
- 评论(0) | 分享03月29号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