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四百年 飘色匠人展绝技 凌空而立藏玄机

■策划:林波 陈琦钿 冯艳丹
■统筹:新快报记者 辛捷恺
■采写:新快报记者 谢源源
■摄影: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
凌空而立,或脚踏飞燕,或双脚悬空,孩子们飘浮在空中有如神助。这项民俗艺术活动在北方叫“抬阁”,在南方叫“飘色”。最早起源要追溯到2000余年前,由北方逐渐传入南方,孩子扮演的角色也逐渐从神话人物演变为戏剧角色和历史人物。
飘色幕后工匠将“色梗”巧妙隐藏,使得这项民俗艺术活动成为近四百年沙湾人民身边的“魔术”。飘色艺人也因此获得了“魔术师”的称号。如今,何燮和是飘色艺人中资格最老的一位。从传统的色梗制作到使用新型材料,从传统表演到引入沙湾音乐元素,近40年来他一直在尝试,从未停止过脚步。


匠名:何燮和,人称“和叔”
匠龄:1948年出生,30岁开始成为飘色艺人
匠址:沙湾体育中心
匠好:喜好画画、飘色制作
起源北帝诞 传承四百年
在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体育中心内,飘色所用的色柜、色梗、各色布料、戏服等摆了满满一屋子。这里是沙湾飘色协会的所在地,也是沙湾飘色传承人何燮和(人称“和叔”)平时创作的地方。创作飘色近40年的他,虽已年近古稀,但谈起飘色来顿时眉飞色舞,随手拿起一根钢枝,便在空中挥舞了起来。
他回忆道,沙湾飘色传下来已有四百年,在北方叫“抬阁”,但具体的起源时间已不可考。对于沙湾飘色起源目前有三种说法,一是起源于明朝永乐年间兴起的“北帝诞”习俗,二是清初由员岗传入,三是起源于清末咸丰年间的“以色代戏”。
沙湾飘色最兴盛时期是在清末民初,粤剧艺人将粤剧表演与“北帝诞”期间的北帝巡游及“游必演戏”的习俗结合起来,将小孩装扮成戏曲中的人物抬着在各村巡游,看似演戏但不唱戏,受到民众的喜爱。每年举行飘色游行,由一居三坊十三里等17个单位组成“出色”,连续4天,每天出色数动辄二十多板,最多时达到50多板,十分壮观。
“听老师傅讲,沙湾飘色巡游都是在农历三月三北帝诞时表演,1945年飘过一次,1958年飘过一次,后来直到1979年才恢复,中间停滞了21年。”何燮和说。从那一年后,制作飘色的工匠才逐渐“重出江湖”。
猜你喜欢
- 教育装备产业:江门经济发展新动能
- 评论(0) | 分享03月30号 14:12
- 一带一路美术作品展环球巡展在江门开幕
- 评论(0) | 分享03月29号 10:44
- 斯诺克世界冠军斯图亚特·宾汉姆到访江门
- 评论(0) | 分享03月29号 10:42
- 名家共绘五邑乡村之美 弘扬五邑优秀文化
- 评论(0) | 分享03月29号 10:40
- 9家公司领问询函 信披违规成新三板短板
- 评论(0) | 分享03月29号 10:36
- 民宿成宠儿 酒店巨头注资个性化住宿平台
- 评论(0) | 分享03月29号 10:34
- 江门六项车管业务同城通办 自下月1日起实施
- 评论(0) | 分享03月29号 10:23
- 渔民珠江口捕获200斤巨鲟 疑似中华鲟
- 评论(0) | 分享03月29号 10:20
- 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启动 雷军董明珠当导师
- 评论(0) | 分享03月29号 10:18
- 恩平男子驾驶电动车伺机偷狗 换来3年徒刑
- 评论(0) | 分享03月29号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