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汽车|财经|鲜城|旅游|城市|美食|投诉平台|网站地图|手机版
广告
江门

新浪广东>江门>正文

传承四百年 飘色匠人展绝技 凌空而立藏玄机

2016年03月30日 14:04 金羊网-新快报   
■沙湾飘色在荔枝湾巡游。■沙湾飘色在荔枝湾巡游。

  ■策划:林波 陈琦钿 冯艳丹

  ■统筹:新快报记者 辛捷恺

  ■采写:新快报记者 谢源源

  ■摄影: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

  凌空而立,或脚踏飞燕,或双脚悬空,孩子们飘浮在空中有如神助。这项民俗艺术活动在北方叫“抬阁”,在南方叫“飘色”。最早起源要追溯到2000余年前,由北方逐渐传入南方,孩子扮演的角色也逐渐从神话人物演变为戏剧角色和历史人物。

  飘色幕后工匠将“色梗”巧妙隐藏,使得这项民俗艺术活动成为近四百年沙湾人民身边的“魔术”。飘色艺人也因此获得了“魔术师”的称号。如今,何燮和是飘色艺人中资格最老的一位。从传统的色梗制作到使用新型材料,从传统表演到引入沙湾音乐元素,近40年来他一直在尝试,从未停止过脚步。

■黎伟明(左一)在传统色板搜集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黎伟明(左一)在传统色板搜集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和叔(左)在制作色梗。■和叔(左)在制作色梗。

  匠名:何燮和,人称“和叔”

  匠龄:1948年出生,30岁开始成为飘色艺人

  匠址:沙湾体育中心

  匠好:喜好画画、飘色制作

  起源北帝诞 传承四百年

  在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体育中心内,飘色所用的色柜、色梗、各色布料、戏服等摆了满满一屋子。这里是沙湾飘色协会的所在地,也是沙湾飘色传承人何燮和(人称“和叔”)平时创作的地方。创作飘色近40年的他,虽已年近古稀,但谈起飘色来顿时眉飞色舞,随手拿起一根钢枝,便在空中挥舞了起来。

  他回忆道,沙湾飘色传下来已有四百年,在北方叫“抬阁”,但具体的起源时间已不可考。对于沙湾飘色起源目前有三种说法,一是起源于明朝永乐年间兴起的“北帝诞”习俗,二是清初由员岗传入,三是起源于清末咸丰年间的“以色代戏”。

  沙湾飘色最兴盛时期是在清末民初,粤剧艺人将粤剧表演与“北帝诞”期间的北帝巡游及“游必演戏”的习俗结合起来,将小孩装扮成戏曲中的人物抬着在各村巡游,看似演戏但不唱戏,受到民众的喜爱。每年举行飘色游行,由一居三坊十三里等17个单位组成“出色”,连续4天,每天出色数动辄二十多板,最多时达到50多板,十分壮观。

  “听老师傅讲,沙湾飘色巡游都是在农历三月三北帝诞时表演,1945年飘过一次,1958年飘过一次,后来直到1979年才恢复,中间停滞了21年。”何燮和说。从那一年后,制作飘色的工匠才逐渐“重出江湖”。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