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汽车|财经|鲜城|旅游|城市|美食|快投诉|网站地图|手机版
江门

新浪广东>江门>正文

7月起江门市区老人乘公交享优惠不再分户籍

2016年07月12日 10:57 南方日报  评论(人参与

  在江门市区居住满半年以上的非市区户籍老年人(60周岁及以上)可享受乘坐市区公共汽车的优惠待遇,这一新政实施已有十余天时间了。其中,年满60周岁不满65周岁的老年人享受半价优惠,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乘坐。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近3万在江门市区常住的非市区户籍老年人,可加入优惠乘车大军。有人欢喜有人愁,这一新政对上班族和学生来说,早晚高峰出行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6月26日起,上海停止实施持“敬老卡”免费乘坐公交车及地铁政策,带来立竿见影效果,高峰时段老年乘客比以往至少下降八成以上,于是各地仿效新政的呼声高涨;江门财政支付给公交公司的补贴,能否也发放给享受优惠政策的老年人,或者限制优惠乘车的时段,为错峰出行减压?

  早高峰老年乘客出行多

  每天一早,只要天气晴好,在蓬江区凤凰山公交车站候车的乘客当中,约有一半是老年人;而在蓬江区体育场站,是老年人上下公交车较为频繁的一个站。实际上,每天早上7时到8时许,在主城区的公交车上活跃着的老年人,在地王站下车到羊桥市场,在长堤风貌街站下车到水街市场的最多。

  这个时间段,恰恰也是学生上学、上班族上班的高峰时段,路面交通拥堵,公交车上人头涌动,公交车急刹间或发生,老年人来挤车,不仅很累而且存在安全隐患。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公交业内人士,都建议老年乘客错开高峰期出行,即在早上的7时至8时30分这个高峰期尽量减少出行,以错开学生、上班族出行高峰。

  “有老人纯粹游车河叹空调”

  2013年5月起,新会汽车总站投放10辆新型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到303路作为“敬老文明号”使用,这条城区长者集中出行的路线一直人满为患,投入新车也未能缓解。

  从早上6时开始,每天都有10辆303公车穿梭在新会城区至晚上10时30分。司机陆师傅驾驶303路线已有10年时间,7时左右,303途经知政路到人民会堂这一段,知政北站有很多到时年技校上课的学生,陆师傅反复提示车上的老人,在下一站人民会堂下车的不妨走个100米,腾出位置来给学生上车,无人响应;车再向前开,圭峰路对面有几个要搭303路上班的,也经常向陆师傅抱怨挤不上来。

  在陆师傅印象中,老人争座并不稀奇。更有个别老人经常坐着303来回不下车,只为游车河、叹空调。“北园有个80多岁的阿姨,有时一天坐车近10次”,陆师傅一问,她毫不避讳地说,“坐在车上叹空调,看风景,和其他老人聊聊天,在家好寂寞,摔跤了都没人知道”。要是在陆师傅的车上呆久了不好意思,她就下车换乘下一班。

  统计发现,会城老人一天搭乘6次公交的很普遍,最高纪录1天搭乘11次之多。陆师傅总结了不少老人每天乘坐公车的规律,一天3趟不为过,而且不少会城近郊的老人也已加入挤303公车的行列。

  市区已办200多张长者卡

  2008年1月31日起,江门实施市区户籍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市区内的公共汽车,年满60周岁不满65周岁享受半价的政策。作为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城市,江门的公汽车厢里,经常见到很大比例的老年人。

  据公布,目前在江门市区常住的非市区户籍老年人约29172人,其中,60—64岁的约10567人,按每人每年补贴65.4元计算,一年需财政补贴69.1万元;65岁以上约18605人,按每人每年补贴281.3元计算,一年需财政补贴523.4万元,两项合计一年需财政补贴592.5万元。不过,相关部门并无明确表示,此补贴是否直接全额补给公汽公司。

  在市区,常住江门市区的非市区户籍老年人办理《五邑通长者乘车卡》,只需按规定携带办卡资料到市五邑通智能卡有限公司市直客服中心或新会区五邑通客服中心办理即可。记者11日了解到,市直有200多人已办卡,新会方面则有三四十人办卡,与可享受政策的3万人相比,响应不算积极。

  南方日报记者 杨兴乐

  他山之石

  上海取消优惠乘车改发津贴

  从6月26日起,上海停止自2009年实施的70岁以上老人持“敬老卡”免费乘坐公交车及地铁政策,改为向老人发放老年综合津贴。这也意味着,沪籍老人乘坐公交和轨道交通时,都要和普通乘客一样付费。同时,上海从5月起给年龄在65岁以上的沪籍老人发放综合津贴,每人每月75到600元不等。新政实施后,老年乘客比以往至少下降八成以上。一时间,仿效上海做法的呼声高涨。

  每天早高峰期,公交车上老人和正在打拼的年轻人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上海的做法,实际是在做高峰时段公交资源的重新配置。既不损害老人利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江门不妨做个尝试?但究竟有多少江门老人愿意让渡高峰乘车的权利来换取津贴,可先做个民意调查。

  在当下子女异地就业越来越多的大背景下,让非本地户籍的老年人享受乘车优惠等同城老人待遇,是城市人性化管理的一种体现。但是,在扩大优惠乘车人群的同时,又形成高峰时段公汽运力的潜在压力,老年人如何错峰出行,或可再调研出台政策。反正财政补贴都要掏出来,给公汽公司,还是给老人?错峰效应价值是巨大的,直接改善的就是城市的就业环境和投资环境。给谁,值得思考。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