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汽车|财经|鲜城|旅游|城市|美食|网站地图|手机版
江门

新浪广东>江门>文化>正文

新会民俗学者林福杰 著书讲述五邑地名故事

2015年09月10日 07:55 南方都市报  评论(人参与

  双水真是两条水道吗?江门为何没有一、二堡?恩平那吉镇的“那”是什么意思?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新会民俗文化研究学者林福杰刚出版的新书《新会地名溯源》里都可以找到。昨日,林福杰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从2004年担任新会区地名委员会顾问以来就关注五邑地名,历时12年终于完成此书,全书共26万字,120多篇文章,讲述了新会及五邑部分地名故事的“前世今生”。

  新会曾划地给中山珠海

  林福杰在著作中分别写道,中山、珠海都曾从新会划地。

  “据《宋会要辑稿》,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九月十五日,朝廷诏升香山镇为广州香山县,从东莞、南海、番禺、新会4县划地,其中新会县划东南沿海的黄梁都、乾务、古镇等地,包括金斗盐场。”“中山的很多氏族原从新会迁徙过去发展,如沙涌马族、大榄李族、淇澳钟族等。”

  有趣的是,新会、中山一衣带水,除了从新会划地到中山,中山也有划地入新会。“二县界上的大鳌岛,东部原属中山县辖区,于1964年4月全部划归大鳌公社,变为新会县地。”

  珠海市斗门区与江门市新会区相邻,历史上原为新会县地域。

  林福杰在著作中写道,“斗门县地域,基本上原是新会县历史地域,正式从新会划地给斗门是1965年8月。新会与斗门也有地脉、人脉关系,上世纪60年代从新会抽调一批干部派驻斗门区域开展‘四清’运动,建县后留在斗门,俗称‘留斗干部’。建立珠海特区以后,又有一批新会人到珠海工作、创业、居住。珠海人与江门新会人有‘亲戚关系’的不少。”林福杰说。

  会城现存“三大古井”

  旧时,水井是人们生活用水之源,有单家独户挖一口水井,也有三五人家甚至一个村共用一口井。会城是新会的中心,人口稠密。1995年版《新会县志》记载,新中国成立之初,会城镇有住宅水井2100多个,公用水井12个。

  “由于地貌变迁、现代城镇建设影响,大批井泉消失,今幸存的也多被居民楼化粪池污染。现存的会城名井,公认有‘三大古井’,均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福杰在《会城现存的“三大古井”》中,着重讲述了会城“三大古井”的故事,分别是新西隅路象山脚慈尊宫旁边的石井,为明朝初年邑人谢景玄凿石建井,井深4米;新盛街的莲花井,是元朝至正年间邑人林济所凿,井口形如莲花;朱紫路的炼丹井,该路段旧名“炼丹街”,相传为北宋道人李之先开凿,清朝同治九年、民国十年两次重修。

  双水镇真是两条水道?

  广东很多地方以水命名,一个有趣现象是,开平有单水口,佛山有三水,新会有双水。林福杰说,前两者分别指新侨水潭江出水口,北江、西江与绥江汇流三水,那么,双水镇是不是两条水道呢?

  林福杰研究后予以否认,他认为,新会区双水镇并非指该地有两条水道,双水作为地名,“在明、清写作‘瀧水’,瀧是多义多音字,一音‘龙(lóng)’,另一音‘双(shuāng)’,《新华字典》注:”地名,在广东新会县‘,可见,新会’瀧水‘读’双水‘。因’瀧‘字笔画复杂,读音特殊,民国时,写成同音的’雙‘,实行简化字后,’雙水‘又写成今天的’双水‘。“

  江门为何无一、二堡?

  江门地名中有一批带“堡”的村乡名,从三堡到十堡齐备,独无一、二堡。

  林福杰研究后,特别写了一篇文章分析,棠下镇有三、十堡;双水镇有四、五堡;罗坑镇有六堡;会城有七堡;三江镇有八、九堡。

  一些人问“一、二堡去哪儿了?”

  林福杰认为,宋、元时期,在要津设寨,有的寨下设堡,作为一种军事聚落,后来有的演变成地名,五邑的“堡”,多是乡村聚众为堡,是“民堡”,尤其是明末清初,很多村落自发组织,聚众为堡以自卫,所以,一村为堡,以村名即可,二村联堡的,力量有限,基本都是三村以上成堡。

  链接

  书中提到的趣味地名

  1、新会今古洲新城区有“葵光路”,本义是“葵乡之光”,但音同“亏光”,生意最忌。

  2、江门至顺德均安的新路,有提出各取一字为“江均路”,但粤音与“光棍路”相近,成笑话。

  3、会城田螺滘和大滘、司前黄鱼滘和海滘、双水火筒滘和大王滘、荷塘马滘,棠下有濠滘,礼乐有不滘,结果本地人串联起来戏称,“田螺叫-黄鱼叫-火筒叫-海叫-马叫-大王叫-嚎叫,最后不叫。”

  4、新会双水镇名村“崔嘉亨”,出了崔世安、崔德祺等政商名人,该村原名“崔家坑”,一直到民国时期,后来被改为“崔嘉亨”,取美好、亨通之意。

  5、江门有许多地名以“那”开头,林福杰分析认为,以“那”开头的地名,疑与古越族地名遗存有关。古越语中,那是田的意思。比如,新会沙堆有那伏村,意思是那一边的田;大泽有那齐,意思是田边长出一种叫“齐”的水草;台山市北陡那琴,意思是低洼田地;恩平市那吉镇,意思是水冻的田。

  6、“一系第一巷,二系义民桥,三系三丫营,四系四方井,五系五显涌,六系六湖屏,七系七指坑,八系八角亭,九系九曲池,十系十字市。”林福杰在《会城的数字地名》中写了这首儿童时代念过的一段“顺口溜”,这串数字说的是会城以前的10个地名。

  7、新会大泽五和村有竹园里,因孙中山先生题字而闻名,该村原俗称“崩口”。清末民初,该村美籍华侨陈永惠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民国元年,他请孙中山为家乡题字,但“崩口”太土,孙中山为其更名为“竹园里”,取“竹之大气节”之意,另一说法是附近有“李园”、“果园”,再添“竹园”成“三元(园)”。

  采写:南都记者曾育军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