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汽车|财经|鲜城|旅游|城市|美食|网站地图|手机版
江门

新浪广东>江门>文化>正文

岭表宗师名远扬 明理致用遗泽长

2015年09月10日 06:30 南方日报  评论(人参与
朱九江纪念公园内,“京卿第”前的朱次琦雕像。 朱九江纪念公园内,“京卿第”前的朱次琦雕像。
朱九江先生纪念堂。 朱九江先生纪念堂。

 

  核心提示

  民间有言:“言李必陇西,言张必清河,言黄必江夏,言朱必沛国。”据广东各地《朱氏家谱》记载,广东境内朱氏多为沛国宗(今江苏徐州沛县一带),多是南宋朱熹公的后裔。在宋代时,朱姓已经南迁至粤北南雄的珠玑巷,宋代末期和元明清各代,又相继开枝散叶。目前,广东的朱姓主要集中于珠三角的南海、番禺等地,此外,清远、梅州、潮汕等地均有朱氏的分支。

  相传,广东朱氏入粤始祖是朱熹六世孙朱文焕,其子孙后代薪火相传,以先祖的道德文章为荣,诗书传家,和睦相处,传承散播30余代,为岭南文教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此过程中,广东朱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家族文化,注重修撰家谱,不忘本源,发扬祖德。南海九江在明清两代便享有“儒林乡”的美誉。清代中后期,南海朱次琦成为岭南一代宗师,他不仅德高学硕,名重海内,还注重修身养性,并在九江开设礼山草堂,为家乡培养了许多俊彦之士,他的弟子遍及两广,既有儒学名家简朝亮,广东最后一个状元梁耀枢,还有维新领袖康有为。朱次琦倡导并力行的孝悌和睦、读书明理、修德致用等理念影响当地至今。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陈龙 实习生 陈欣捷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刘力勤 实习生 何雯婷

  九江望族

  文风繁盛 称誉儒林

  南海九江镇下西村有一座“良二千石”牌坊,相传是明朝万历皇帝赐给进士朱让的功德牌坊。而在不远处,则是朱让的外孙陈子壮在高中探花后,为纪念外祖父而建的桥,后人称为“探花桥”,至今已有390多年历史。

  南海九江朱氏始祖为宋代南雄州保昌县朱元龙,其次子朱子仪于宋度宗咸淳十年迁居九江上沙,开启了南海朱氏在珠三角繁衍的历史,朱子仪成为九江朱氏的一世祖。

  明清两代,朱氏成为九江最大的名门望族,才人辈出。据南海九江镇志记载,明清两代,九江有34人考中进士,209人考中举人。其中,九江朱氏共出过两位进士,17位举人,数百年间,朱家领一方风骚。明有进士朱让、朱实莲,著名书法家朱完,清有岭南大儒朱次琦。九江自明代以来文风繁盛,名祠名墓及园林名胜皆以朱氏为冠首。明清时期,九江的社学、私塾、书院、学堂遍布各村,最兴盛时期社学达28所,书院18所,有“儒林乡”之美誉。

  晚清鸿儒朱次琦便出生于这样一个有着浓厚传统文化氛围的桑园渔乡,自幼培养了“敦行孝悌”的道德规范。朱次琦的父亲朱成发自幼父母双亡,勤奋自立,艰难起家,曾赴江南经商,仗义疏财,有仁厚之风,他时常对朱次琦四兄弟谈论各地政情民生,在乡邻朋友间口碑极好。后来,朱次琦在赴山西任知县前后扶危济困,匡济时艰,治学论世主张通经致用,都是承袭父亲遗风。

  得益于诗书家教和仁厚家风,朱家四兄弟均成才,士琦成举人,次琦中进士,宗琦为贡生,炳琦为监生。四兄弟相互砥砺,和睦友爱,在当地被传为美谈。

  朱次琦一生谨守儒家道德,是远近闻名的孝子。继母关氏对四兄弟视如己出,四兄弟对关氏也敬爱有加。关氏生病的时候,他侍奉汤药,每每废寝忘食,一次继母深夜发病,朱次琦顶着狂风暴雨出门寻医求药,令乡民们感叹不已。在科场盘桓的多年里,朱次琦先后三次为父母守丧,他遵守礼法,每次都守丧三年,守丧期间绝不饮酒食肉。朱家一直传承敦行孝悌的家风,朱次琦的儿子朱之绂、侄子朱衢尊后来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孝子。

  礼山设教

  桃李芬芳 经世济民

  经过一片片鱼塘,驱车前往九江中学,一进校门就可看见一幢三层宫殿式红砖建筑——始建于1936年、重建于1994年的朱九江先生纪念堂。

  “千秋新学开南海,百世名儒仰九江”,这副由康有为弟子梁鸾仓所撰写的对联,分别描写了康有为和朱次琦二人的千秋功绩和地位。朱次琦世称九江先生,在“岭表儒宗”“高乎百世之上”“岭表纯儒”“岭海儒宗”这些后人对他的题词中,可以读到人们对一代大儒朱次琦的崇敬之意。

  朱次琦自幼潜心读书,青少年时期便以才思敏捷、学养醇厚闻名乡里。当时的两广总督、儒学大家阮元,广东学政翁心存,越华书院山长陈继昌,阮元弟子钱仪吉等与他接触后,均为朱次琦的人品和学问叹服。

  当时许多人以与朱次琦见面结交为荣,渴求他的墨宝,甚至还愿意在功名上提携他,但朱次琦刚直不阿,原则性很强,他极力避免与朝廷大员接触,以免嫌疑,同时也为自己保持清净的读书环境。

  朱次琦在中年时已经享誉海内,名动京城,但他的科举之路却充满坎坷,也让他逐渐看淡了功名。道光二十七年,他考中“同进士出身”,签发山西知县。虽然政绩显著,但仅半年之后,他便回到岭南老家,此后再也没有涉足政治,而是在九江陈氏宗祠设“礼山草堂”,开启了数十年设教传道的生涯。

  在后世研究看来,朱次琦在学问上破除汉学、宋学的门户之见,主张归宗于孔子,为促进国家进步,他提倡经世致用之学。根据平生修身治学的经验,他为礼山草堂制定了“四行五学”的学统。“四行”即“敦行孝悌,崇尚名节,变化气质,检摄威仪”,是修身养性之道;“五学”即“经学、史学、掌故之学、性理之学、辞章之学”,是读书治学之道。

  礼山草堂是晚清岭南一大儒学之源,慕名求学者从两广各地而来,但朱次琦为了对学生负责,始终将人数保持在50人。出于同样的理由,他也始终拒绝出任广州学海堂的学长。

  二十余年间,礼山草堂为两广地区培养了众多优秀学生,其中最出众的,当属简朝亮、梁耀枢和康有为三人。简朝亮是朱次琦道德学问的继承人,不仅成为名儒,而且著作等身,编有《朱九江先生讲学记》《朱九江先生年谱》等。梁耀枢考中状元后成为朝廷重臣,历任翰林院修撰、湖北学政、山东学政等职。而开启中国近代学术思想风气的维新领袖康有为,则从老师那里得到了儒家学问的正脉,又在西学的刺激下突破传统,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业。

  1908年,康有为在《朱九江先生佚文序》中评论尊师曰:“其行如碧霄青天,悬崖峭壁;其德如粹玉馨兰,琴瑟彝鼎;其学如海;其文如山;高远深博,雄健正直。盖国朝二百年来大贤巨儒,未之有比也。”“以躬行为宗,以无欲为尚,气节摩青苍,穷极问学,而以经世救民为归。”后人以为公允之论。

  今天的九江中学仰承前贤,学风浓厚。校长梁刚慧告诉记者,学校师生沐浴九江先生遗泽教化,学生品德优良,每年很多学生考取名校。

  朱次琦生前非常注重家族治理和家谱的编修。他不遗余力地劝诫族人恪守礼法、尊祖敬宗,发动族人捐资,主持修缮宗祠和族谱,建义仓以赡养族中老小,使九江朱氏家族成为远近和睦互助的典范。

  现存的《南海九江朱氏家谱》在全国的朱氏家谱中都堪称典范。据记载,《南海九江朱氏家谱》由朱学懋修纂于明万历五年,清康熙年间朱昌瑶续修,第三次重修则是由朱次琦兄弟于清同治八年倾力所为:朱次琦监修、作序,朱宗琦纂修。朱次琦修纂朱氏家谱确立了科学严谨的体例,从宗支、恩荣、祠宇、坟茔、艺文、家传、杂录等七个类别加以撰述,追求实证有据,博学严谨,考述详备,将道德伦理融于其中,成为一部精品家族史。

  朱次琦不仅自己风义高尚,而且对九江的民风教化也贡献很大。他一生清贫,生活节俭,却慷慨助人,不求回报。乡里朋友早逝,朱次琦帮他抚养遗孤。清末世风败坏,赌风流行,朱次琦极力呼吁禁赌,乡里赌徒每见到“先生”就赧然而退,后来渐渐赌风消失。在他的影响下,“九江社会风气之淳朴,粤中称最”。这种淳良民风,在他身后延续多年,也成为今天九江风气的来源。

  光绪七年,光绪帝因朱次琦“讲明正学,身体力行,比闾族党,薰德善良”,对他和广东学者陈澧予以褒奖,赐赠朱次琦五品京卿衔。在新建成的朱九江纪念公园里,朱次琦的雕像矗立在广场上,道德风范继续影响着今天的九江百姓。

  岭南朱氏

  忠义爱国 诗书传家

  广东境内朱氏不少以宋代大儒、思想家朱熹为先祖。而据史料记载,朱熹的六世孙朱文焕是朱氏入粤的始祖。

  据清远《两岳朱家族谱》记载,朱文焕先祖居陕西关中,后徙于闽。朱文焕21岁登进士第,官至大理寺评事。1276年,元军大将伯颜率军攻陷临安,俘获宋恭帝赵显,但益王即位于福州,诏诸路忠义勤王,朱文焕率师入卫,旋即护驾南来广州。宋祥兴元年(1278年)驻崖山,朱文焕奉命抗元于英德北江,因寡不敌众而身死殉国。其子朱继贤也随其抗元。朱文焕殉难后,朱继贤负父亲遗骸乘夜潜清远横石,在簕竹坦埋葬朱文焕,庐墓守孝。这就是今天清远上下岳朱氏的源头。

  如今的清远佛冈上岳村,远离尘嚣,有着别样的恬静。上岳村民安古居始建于南宋,清代达到鼎盛,距今已有720多年的历史。上岳古村占地约200公顷,其中村庄建筑面积约31公顷。村内由108座古民居组成的建筑群错落有致,特色鲜明,现已被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前的小溪像一条薄纱围绕着古村,潺潺流动,仿佛轻声细语地向人诉说文焕公的往事。至今,朱文焕的子孙在上下岳已繁衍30余代。朱文焕墓的四周栽种了39棵柏树,同时建了一座三层高的抗元英雄纪念馆,系清远市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朱文焕有三子,分别迁往新宁(今台山)、南海等地,其子孙又迁往新会(古冈州)丹灶乡草园里。朱氏后人其后不断迁往珠三角各地,遍及广州、肇庆、南海、番禺、顺德、增城、中山等地,对岭南文教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朱熹是继孔孟之后对中国文化影响颇为深远的一代宗师,原载于《紫阳朱氏宗谱》的《朱子家训》寥寥300多字,却浓缩了几乎所有的儒家道德精华,涵盖了仁、忠、慈、孝、友、恭、和、柔、礼、信、敬、爱等多种道德原则,以及家庭亲睦、人际和谐、重德修身的法则,堪称为人亲族的典范。

  朱氏源自圣贤,迁居岭南后始终遵守祖训,爱国爱民,和睦乡里,诗书传家。相传,朱继贤晚年迁寓于羊城诗书里。后代子孙,如朱子英等,也都建立屋场,以诗书教育传承家族文脉。

  专家访谈

  明理致用思想影响现代社会

  受访专家:蒋志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研究馆员)

  南方日报:朱次琦作为晚清广东的一代大儒,培养了许多著名弟子。如何看待朱次琦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中的影响?

  蒋志华:朱次琦存世资料不多,弟子们记录下他的言行,从不同方面继承了他的学问和思想。中国传统学问讲求辞章、考据和义理,即“才、学、识”,朱次琦算得上三者皆备。他天资卓绝,博闻强记,见识独到,曾被收入《清史稿·儒林传》。他注重名节,讲求修德致用,是有名的清官,曾被清国史馆收入《循吏传》。朱次琦出仕为循吏,退隐即良师,是那个时代为师、为官的典范。

  朱次琦生活在晚清,他对吏治败坏与时局动荡有敏锐的觉察,对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体制深感忧虑,他讲学观点往往针对时弊,颇有纠偏与救世的情结。他一直试图从孔子之学那里寻求出路,而临终自焚手稿,是否对这个出路有所怀疑,后人有不同猜测,时代和环境给他诸多局限。他融会贯通的视野、勇担道义的追求深深影响众弟子,最终将康有为等人托上新旧思潮交汇的风口浪尖。朱次琦堪称传统儒学最后一批智者之一,他为传统士人迈向近代化做了学风和品格等方面的铺垫。

  南方日报:朱次琦的道德学问与人格,对广府乃至整个岭南地区的文化精神有何影响?

  蒋志华:朱次琦崇尚名节,平易笃实,是各方公认的贤德之人。他一向行事低调,其声名远播。广东官府褒扬朱次琦“讲明正学,身体力行,比闾族党,薰德善良”,为士人楷模。而弟子们则推重老师学养深厚,贯穿古今,讲本末源流,无门户之见,是真正良师。

  朱次琦对广东文化的具体影响,个人以为主要有几点:一是乡村家族治理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他主持编纂的《南海九江朱氏家谱》,对岭南地区民间风尚有一定影响;二是视野开阔的学风,他注重兼容并蓄,融会古今,避免僵化狭隘,对广东教育界深具影响;三是对孔子之学的推崇,通过其弟子、再传弟子和私淑弟子们,对清末和民国以后孔学、国粹派、孔教等思潮有深远影响。

  朱次琦倡导并力行的孝悌和睦、读书明理、修德致用等理念,是一个人修身立命的恒常准则。朱次琦说过:“读书以明理,明理以处事,先以自治其身心,随而应天下国家之用。”20世纪60年代创办于香港的九江商会学校之校训“明理致用”即来自九江先生这句话。从中可以窥见朱次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朱氏名人

  【朱让】(1534-1604年)

  字次雅夔,南海九江人,明末抗清将领陈子壮的外祖父。明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初任福建南平知县,放粟捐俸赈灾,后调江西临川县,解除百姓航运苦役,自此江航漕渡,往来称便。后升南京户部主事,晋员外郎,出任四川夔州知府,朱让请求巡按推行新税制“一条鞭法”,夔州大治,授阶“中宪大夫”,受命入朝面帝,归途得病,于是告病归里,优游林下,修桥筑路,造福乡梓。今九江留有“良二千石”牌坊。

  【朱汝珍】(1870-1943年)

  字玉堂,号聘三,又号隘园,清远人,清末民初书法家。少年失怙,家境贫寒,但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曾以县试冠军入读清远县学,22岁时又凭优异成绩考入广雅书院,取列广州府闱第一。光绪三十年,成为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后赴日本攻读法律。参与创定《大清商律草案》《大清民法草案》及纂修《德宗景皇帝实录》等。1929年移居香港,创办隘园学院,曾任香港清远工商总会会长和香港孔教学院第二任院长。抗战爆发后积极组织抗日救亡募捐、宣传工作,长期投入家乡公益、文化事业建设。清远今有朱汝珍公园。

  【朱执信】(1885-1920年)

  原名大符,字执信,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生于广东番禺(现广州市越秀区豪贤街)。父启连是广州著名学者,精通琴律,人称“琴王”,曾任张之洞幕僚。朱执信1904年官费留学日本,结识孙中山、廖仲恺等革命党人,加入同盟会。先后担任过《民报》《建设》等刊物的编辑。回国后发动广州起义,武昌起义后发动民军促成广州光复,担任广东军政府总参议,组织北伐军。1913年后参加反袁斗争。1920年9月21日,在虎门被桂系军阀杀害。

  【朱杰勤】(1913-1990年)

  著名史学家。祖籍广东顺德。朱杰勤10岁时进入罗隰甫先生所办私塾接受传统教育。1933年考入中山大学文史研究所攻读研究生。1958年起调任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1981年,他创办暨南大学华侨研究所并任所长。朱杰勤教授一生笔耕不辍,治学勤谨,在华侨史方面主要著作有《东南亚华侨史》,并主编有“东南亚华侨史丛书”和“世界华侨史丛书”等。朱杰勤还曾担任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长、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理事长等职。

  策划:张东明 姚燕永

  执行:陈志 练学华 胡智勇

  统筹:李平科 李培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