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官方详细解读

  金羊网讯 记者赵燕华、通讯员穗规资宣报道:6月17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人就正在公示的《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进行了详细解读并透露了具体内容,干货满满。该负责人透露,该规划共提出三纵两横的5条城市高速轨道,设计速度在160公里/小时以上,此为全国在建地铁的最高设计速度,一倍于比普通地铁的速度。此外,广州未来将设11个高铁站,实现高铁的多点布局、多向到发,方便市民就近乘车。而“广深第二高铁”进东站、珠中澳高铁直通市中心也都有了规划。

  高铁进城:西岸新增珠中澳高铁直通市中心

  该负责人介绍,在打造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下,广州将沿珠江两岸推进高铁进城:东岸现有的广深港高铁由南站延伸到广州站,还将增加“广深第二高铁”进入东站;西岸新增广中珠澳高铁,珠海、澳门等城市亦可进市中心。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在已有广深港高铁的基础上,延伸广深港高铁至广州站,规划新增广深第二高铁进入广州东站,强化对珠江东岸轴带的支撑;在西岸规划新增广中珠澳高铁,主线经东站至珠海横琴,支线延伸至知识城,设联络线与琶洲衔接,可使西岸的珠海、澳门、中山等城市直接接入广州东站、广州站和琶洲站,促进西岸与东岸均衡发展。这几条高铁建成后,可实现广州中心城区与香港、澳门、深圳城市中心区1小时轨道直达。

  二是规划广州北站至广州站联络线,将北向的京广高铁引入中心城区;提升三眼桥至广州站通行能力,将西向的广湛高铁、南广高铁、贵广高铁引入中心城区;规划强化新塘至广州东站、广州东站至广州站之间的联系,将东向的广河、广汕高铁引入中心城区。这几条高铁建成后可实现广州中心城区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有高铁通达的局面。

  三是加快推进南沙铁路枢纽建设,规划引入广中珠澳高铁、赣深(京九)高铁南沙支线等轨道线路,增加广深港高铁经停庆盛站班次,实现南沙30分钟直达广州、香港、澳门、深圳中心城区。

  高铁枢纽布局:未来南沙30分钟直达广深港澳

  在本次总规中,南沙被赋予“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定位,交通方面也要“提速”。将加快推进南沙铁路枢纽建设,规划引入广中珠澳高铁、赣深(京九)高铁南沙支线等轨道线路,增加广深港高铁经停庆盛站班次,实现南沙30分钟直达广州、香港、澳门、深圳中心城区。

  高铁枢纽布局方面,将广州铁路枢纽布局从现状的“五主三辅”优化为“五主四辅两预留”,这也就意味着,广州未来会有11个高铁站。

  其中,五主为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白云站和佛山西站,四辅为广州北站、南沙站、新塘站和黄埔站,两预留为白云机场T3站和增城站,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新增知识城、从化等客站。这些站点建成后,将实现高铁的多点布局、多向到发,方便市民就近乘车。

  “三纵两横”:新增城市高速轨道网

  除了湾区城市互联互通,广州还要发展与周边地市的融合,培育现代化大都市圈。这就需要建设更紧密的城际直连轨道、更高效的市域轨道快线和更高覆盖的城市轨道普线。轨道交通方面,根据广州地铁公布的数据,去年年底已形成了近500公里的线网格局。而本次总规提出,至2035年将建成2000公里左右的轨道网络”,相比之下增加了3倍。

粤港澳大湾区航空航运铁路图粤港澳大湾区航空航运铁路图

  为推进广州与周边城市深度融合,培育现代化都市圈,本次规划提出新增城市高速轨道层级的轨道。城市高速轨道设计速度在160公里/小时以上,与既有规划的城际铁路协同,可实现广州与邻近城市中心及重要组团间的高速直达。

  目前规划共提出三纵两横的5条城市高速轨道,其中18号线和22号线已在建设当中。

  三纵:分别为18号线(从南沙经天河至花都,并向中山、清远延伸)、22号线(从南沙经广州南站至白云机场,并向东莞延伸)和17号线(从科学城经番禺往顺德方向)。

  两横:为28号线(从黄埔至白鹅潭,并向佛山中心区延伸)和37号线(从知识城至广州东站)。

  17日,就市民关心的问题,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体规划处相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等有何不同?

  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未来,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规划都将被融合成一个规划,即国土空间规划。

  与去年公示的城市总体规划2035相比,本次总规在内容上深度融合了城总规、土总规以及各专项规划,形成了全市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此外,这份规划也更强调“底线”,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为基础,设定土地资源消耗上限,将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严格控制在市域面积的30%以内,并确定了“严控总量、盘活存量、精准调控、提质增效”的用地策略,体现了向存量发展的模式转变。

  ●问:本次国土空间规划提出,广州市2035年的常住人口在2000万人左右,并将按照2500万左右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而广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约为1490万人,换言之,从2018年至2035年将增加常住人口约510万,平均每年30万。但市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近三年广州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增加54.24万人、45.49万人和40.6万人,均远远超过了30万,是否与规划人口规模相矛盾?

  答:人口是规划中非常核心的内容,也是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数据。因此,在人口测算的时候会考虑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容量等多因素。考虑到总规的时间跨度较长,近年人口增长趋势只是其中一个参考因素。根据预测,广州并不会一直保持现有的人口增长情况。

  广州常驻人口规模大,流动人口多且结构多元。去年在广州生活居住实际管理服务人口约2210万。经过多方面的综合论证,2000万左右常住人口、2500万左右管理人口是一个比较宜居的状态,且保留了弹性。将通过“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问:未来17年广州增加200万套城镇住宅,能否满足需求?

  答: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和保障体系为重点,建立健全多主体供应、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近五年(2014-2018年),广州市年均人口增量约为45万人,新增城镇住房套数约为10-15万套,住房整体供求情况较为均衡。规划根据2035年2000万常住人口总量要求,结合90%的城镇化率预测,以实现住房供应总量平衡为目标,预计需增加200万套城镇住宅以满足新增人口的住房需求。

  ●问:总规接下来还将经过哪些流程?预计何时能批下来?

  答:按照流程,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市政府编制,同级人大审议,之后由市政府报省政府,省政府再报国务院审批。由国务院部委办提出意见,再进行修改。目前,总规已经报人大审议,预计明年可以完成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