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廖木兴

  相关报告显示,黄埔区和天河区在多个指标上的得分远超其余各区

  2019年底,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和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发布《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展示了2018年度广州市级以及区级创新指数的情况。

  测算结果显示,2018年度广州各区的整体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创新指数综合排名前六位的分别是黄埔区、天河区、海珠区、南沙区、番禺区和越秀区。从单个指标的得分来看,黄埔区和天河区延续历年突出表现,两区在多个指标上的得分远超其余各区。其中,黄埔区“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从事R&D 研究人员数”“劳动生产率”得分为满分;天河区“全社会R&D 经费支出”“每万名从业人员高新技术企业数”指数满分。此外,海珠区在“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指数满分,较其他各区有明显优势。

  ■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创新人力: 黄埔指标得分及人数均居首位

  区级创新指数指标体系由10项核心指标构成,涵盖了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创新环境4个方面,对广州市11个区科技创新水平进行评价。

  “R&D经费(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反映了区一级的创新资金投入情况。2018年广州各区全社会R&D经费支出综合指标平均得分相较2017年有进步,为77.95分,其中得分最高的是天河区,为100分。

  从全社会R&D经费占GDP的比重指标值来看,天河区最高,达到3.60%;其次是南沙区,为3.46%;黄埔区名列第三,为3.43%。从全社会R&D 经费支出总量来看,天河区最高,为166.09 亿元;黄埔区紧跟其后,为118.96 亿元。从全社会R&D 经费支出增速来看,增速最快的是天河区,为38.10%;其次是南沙区,增速达到18.51%。

  “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员数量”是区域从事研发活动人员数量与区域从业人员的比值,反映区域创新人力资源密度。创新人力资源密度越高,区域创新潜力越大。无论从指标得分(100分)看,还是从人数(380.89人年/万人)看,黄埔区均稳坐首位;其次是天河区,为87.44 分、261.26 人年/万人;第三名是南沙区,为82.56 分、为214.81 人年/万人。

  创新企业:

  四区高新企业之和占全市七成

  “企业R&D经费支出”反映企业创新投入强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收入比重”则说明了企业将所挣钱里的多少用于创新投入。

  2018 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 经费支出占主营收入比重为1.22%。除海珠区(0.61%)和越秀区(0.29%)以外的9个区均超过广州平均水平,且这9 个区之间差别不大,占比均保持在1%至2%之间。不过,2018年企业R&D经费支出得分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总额占主营收入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同比增速两个指标复合而成。因此,虽然越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 经费支出总额占主营收入比重较低,但其同比增速很快,企业R&D 经费支出综合得分仍位居首位。

  “每万名从业人员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即当年度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与全区从业人员的比值,反映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态势。广州各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差距较大。从企业绝对数目来看,2018 年统计有效期内广州高新技术企业有11688家,其中天河、黄埔、番禺、白云分别有3381 家、1992 家、1806家、1136 家,4个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数之和(8315 家)占广州高新技术企业数的七成以上。

  创新绩效:

  黄埔天河越秀排名全市前三名

  “劳动生产率”即为从业人员人均GDP,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新活动对区级劳动生产率、经济产出的作用。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增加产品产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或者改善运营管理机制,合理分配人员,提高行政办公效率,从而间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GDP的增加。2018年广州各区劳动生产率得分最高的是黄埔区(100分),其次是天河区,为94.97 分;第三名是越秀区,为93.83 分。

  “专利产出”是全社会创新的直接体现。该指标主要考查创新发展成效,具有战略性意义。这项指标考虑了多重因素,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有效量等。从分布情况来看,除了黄埔区和天河区得分在80 分以上、荔湾区得分低于60 分外,其余各区得分均接近70分或处于70分至80分之间。

  创新环境: 国家级孵化器面积 黄埔区最大

  “创新平台建设”反映区域在促进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的力度与成效。广州各区的创新平台建设情况差异较大。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天河、越秀、海珠、白云、番禺、黄埔6区;拥有国家级工程中心的有天河、黄埔、白云、海珠和番禺5个区。比起2017 年,各区国家级创新平台的种类基本相同;从数量来看,天河、黄埔、番禺、南沙、白云分别增加了5 家、3 家、3 家、1家、1家,其余各区国家级创新平台的数量则保持不变。

  《报告》提出,广州各区的国家、省级孵化器面积分布不均,个别区持有面积极大,少数区持有面积为零。广州11个区中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区仅6 个,分别是黄埔区、天河区、白云区、海珠区、番禺区和荔湾区。黄埔区拥有国家级孵化器面积最大,为79.14 万平方米,约占广州国家级孵化器总面积的70%。

  接下来如何发展? 各区均可“看菜下饭”

  针对各区的指标排名,《报告》对每个区的发展提出了详细建议,比如黄埔区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推动产学研结合,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变,推动经济园区向研发园区转变;天河区应重点发展平台型创新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优做强;海珠区应加大企业R&D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发展新经济;南沙区应加大创新投入,优化孵化育成体系建设,积极投入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国际创新创业基地;番禺区应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依托大学城科教优势,打造国际科教合作示范基地,提升综合创新能力。

  此外,越秀区、花都区应注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荔湾区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大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投入力度。增城区、白云区、从化区应着重优化提升“双创”环境,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