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记者 何小敏 通讯员 穗规资宣)城市越来越热,人类如何应对?随着全球变暖的灾害效应加剧,城市降温正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新理念、新议题。今年2月,广州被世界银行选定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项目”的首个试点城市。

  9月21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召开通气会,通报有关情况。据了解,广州将继续开展以“酷城”[ Cool City,指环境舒适、气温清爽的城市]为主题的系列宣传和公众参与活动。同时,推进永庆坊二期等三个示范项目实施,力争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贡献“广州智慧”。

  [现状]

  全球变暖引发极端天气

  近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过去五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2020年成为史上最炎热一年的可能性高达74.67%。全球变暖的影响,远不止于增大对制冷需求那么简单,更会加剧狂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洪潮泛滥,户外生产活动受阻,疫病增加和公共健康支出剧增等连锁反应。

  进入21世纪20年代,全球城市必须在可持续绿色发展之路上重装上阵,为减少“地球发烧”给人类带来的烦恼无助而不懈努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经过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的理念演变,已迭代至3.0时代,即可持续降温城市。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体规划处处长廖绮晶介绍,所谓城市降温,是指通过自然调节或人工干预减少城市建成环境内热量吸收、排放和积蓄,达到降低城市环境温度控制和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气温舒适度和宜居性的活动。

  据介绍,目前,新加坡、巴黎等先锋城市正在开展可持续城市降温的相关研究与行动。新加坡正在推动“冷却新加坡”项目,探索城市降温的新策略,减缓城市热岛效应(UHI),提升室外热舒适性(OTC)。巴黎正在推进城市绿洲计划,使用遮阳设施、绿化、渗透性表面和反射性铺装等措施将校园转化为城市绿洲,并在课外时间向公众开放,作为社区的纳凉避暑场所,该计划预计在2040年全面完成对800余个校园的改造。

  [为何选广州]

  廖绮晶说,广州是可持续城市降温的极佳样本。广州地处亚热带,气候相对炎热,气候舒适性与许多国际先进城市相比略有先天不足。自1990年代初至今,年平均气温热岛强度(城市中心地区与郊区的平均温差)持续上升,城市降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愈加突出。

  同时,广州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人居环境建设等可持续发展方面表现优异,具备开展城市降温工作的良好基础。

  1 森林覆盖率保持在42.3%

  在生态空间保护方面,广州有效地将现状市域国土空间开发强度控制在24%以内,森林覆盖率保持在42.3%,保护维育了大量生态空间。

  在近年开展的《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中,进一步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统筹生态、农业和城镇空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2 引风入城缓解热岛效应

  随着市区高楼大厦增加了地表粗糙度、恶化了城市通风状况,2000年以来,广州各地区的平均风速呈减小趋势。为加快城市近地表空气流动、防止大气污染物集聚、维护公共健康,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促进城市降温,广州在《广州市国土空间规划(2018-2035年)》中构建市域6条主通风廊道网络系统。

  6条主通风廊道包括南部依托水系引入海风的三条夏季南风主风廊(洪奇沥水道-珠江西航道风廊、蕉门水道-南沙港快速-珠江前后航道风廊、狮子洋-帽峰山风廊),东部地区依托山脉走向的夏季东南风主风廊(新塘-九龙大道-珠三角环线高速风廊、流溪河风廊),以及依托北部流溪河水域和山脉的冬季北风、东北风主风廊(流溪河风廊、正果-钟落潭-白坭河风廊)。通风廊道地区严格保护水系、绿地等开敞空间,严格管控新建、扩建涉及大气污染物、有毒有害气体排放的项目落地。

  广州还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2019年全市新竣工民用建筑项目中绿色建筑比例达到70%以上。此外,广府传统建筑的气候适应智慧在现代城市空间中也得到了传承。

  广州市通风廊道规划图

  3 还绿于民修复生态

  在人居环境建设和生态修复方面,广州成功实施多个相关项目。如积极推进白云山“还绿于民”,对白云山、麓湖、越秀山及周边地区通过拆除违建及环境整治进行生态修复,完成复绿面积10.76万平方米,新增和改造绿化面积17万平方米。建成开放全长6.2公里的可赏可游可玩的“云道”,新建或改造游览步道18.5公里,建成白云山周边缓跑径2.6公里,实现10公里绿色路径的全线贯通。“云道”试验段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市民可以从传统城市中心的纪念堂、越秀公园步行畅达“绿肺”白云山。

  广州还积极推进海珠湿地“品质提升”。湿地周边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比广州全市平均水平低20%左右;湿地周边平均气温降低0.5-1℃。

  云道实景图

  [目标]

  增强城市韧性,提升城市气温舒适度

  城市降温项目能给城市和市民带来什么?市规划协会副会长黄鼎曦说,这是一个宏观的综合的解决方案,很难从气温下降层面提一个具体量化的指标。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该项目将增强城市的韧性,城市的应对能力。“就是说可能虽然气温还是高上去了,但是我们城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在人的健康方面,还是可以从容的去应对,甚至是发展的更好。”

  廖绮晶表示,气温只是其中一方面,还包括体感温度等。试点工作有利于优化城市微气候、提高城市气温舒适度,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与城市治理能力,有利于广州建设“美丽宜居花城”、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据了解,广州预计于2021年完成试点工作报告,通过世界银行平台向全球发布,力争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贡献“广州智慧”。

  [广州在行动]

  开展广州“酷城行动”

  廖绮晶介绍,广州正按照“展示广州范、实现国际化、体现专业化、确保广泛性、提升附加值”的原则,与世界银行共同紧密推进试点工作。

  将继续开展广州“酷城行动”,进行风廊划定、生态低碳城区、海绵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等城市规划实践,推进改善城市下垫面与表面热性能、应用节能措施等技术研究与应用实践,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真正综合、系统的解决方案。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开展广泛的公众参与,听取公众意见,征集社会优秀做法,凝聚全社会力量。

  将打造一个“凉快”的永庆坊

  广州还将推进三个示范项目实施。在永庆坊二期开展旧城更新提升示范项目,针对街区与建筑尺度,在旧城高密度地区传承和创新岭南建筑降温降湿技术,并为市场开发型项目可行性进行示范。

  在中新知识城开展绿色生态低碳新区建设示范项目,针对城市组团尺度,探索中高强度开发新区规划设计中的城市降温策略和措施,以及从规划到建设的可持续降温管理路径。

  在海珠湿地开展绿色基础设施降温效益评估示范,针对城市和片区尺度,进行城市降温、固碳、健康、游憩、生物多样性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定量评估和效益核算,为绿色基础设施规划设计与品质提升提供支撑。在实施示范项目的基础上,开发与应用具备“走出去”实力的广州品牌气候友好型技术。

  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晓晖介绍,永庆坊是典型的老城高密度社区,在该改造项目中,对能提高整个地区通风效应的个别建筑进行拆除。在具体改造形式上,采用了岭南传统建筑的通风、隔热、遮阳的一些措施。结合世行专家提出的意见,在屋顶采取反射性涂料方式,降低整个地区热辐射的积蓄。

  李晓晖说,铺装方面也会做一些反射性涂料的尝试。也希望采取海绵城市的一些方式,结合铺装、立体绿化做一些实验。通过综合性设计,实现降温效应。据介绍,目前正在对该改造项目温度进行同步监测。希望通过试点项目,总结一些好的方式方法,在全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