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舞龙队在黄埔古村内穿街过巷,村民共贺北帝诞。信息时报记者 梁钜聪 摄昨日上午,舞龙队在黄埔古村内穿街过巷,村民共贺北帝诞。信息时报记者 梁钜聪 摄

  信息时报讯(记者 崔小远)北帝庙内,双龙戏珠吉祥到,炮竹连连喜气来。昨日上午9点半,海珠区黄埔古村“三月三”北帝诞民俗盛会热闹开锣。成年男子玉虚宫内上匾、粤剧私伙局美石冯公祠全天亮嗓开唱、飘色“长龙”祠堂街热闹巡游、筵开600围台吃“阿公饭”……北帝诞当天,一幕幕民俗大戏轮番上演 。

  特色上匾仪式祈村福

  在多项民俗活动中,最具古村民俗特色的还属北帝庙成年男子的“上匾”仪式。

  据介绍,又名玉虚宫的黄埔古村北帝庙始建于宋代年间,至今已有700余年。每逢北帝诞期间,村内40岁以上的男子便会在此举行“逢十出一上匾”朝拜仪式。

  昨日上午10时许,记者在“上匾”仪式现场看到,古村冯氏20余名已过不惑之年且年龄尾数逢1的男子,把各自的名字按照“耄耋”、“八秩”、“古稀”、“耳顺”、“知命”等年龄顺序,刻在同一块朱匾上,众人与朱匾拍完族人“全家福”后,再将朱匾高挂在北帝庙内。为陪91岁的父亲“上匾”,59岁的华侨冯国坚特意从新加坡赶回。

  村里的长者告诉记者,选择在北帝诞当日挂匾,寓意与北帝公“同生日”福寿绵延,另外它也象征着一种责任,“四十不惑,41岁上匾就象征着成年的男子要担负起家庭、家族、社会责任”。

  6000多人齐吃阿公饭

  “仲未来?”“坐阵间,等等啦!”午间一阵零星雨过后,铺着麻石的祠堂街古道两旁挤满了村人和游客。不久,一支集合了西游记、八仙过海、包公等古典文化元素,200多人组成的飘色巡游队伍浩浩荡荡从黄埔古村牌坊行来,非常吸睛。

  与飘色同样吸睛的还有黄埔古村的“阿公饭”。据悉,昨日村内大大小小的宗祠内,共有约6000余名冯、梁、胡、罗等姓氏的村民和宗亲兄弟齐吃“阿公饭”,共庆北帝诞。在红宴台上,记者看到,依据古村风俗,寓意“如鱼得水”和“发财就手”的鱼和猪手是“阿公饭”的主菜。

  对于古村当天的一系列的民俗活动,来此处体验、游览的广州美术学院城市学院黄老师师生一行人直呼过瘾。结合古村北帝诞,指导学生完成美丽乡村毕业设计的黄老师说,黄埔古村保留了全套的古老民俗,对活化岭南广府文化、做好传统文化传承非常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