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故事之一
文/广州日报记者肖桂来、何家
图/广州日报记者苏俊杰
近日,连接番禺沙湾和南沙榄核两地的北斗渡口贴出一纸公告,称因“船舶老化”等原因近日停航整顿,复航日期未知。停航风波引发了广大市民对于乡镇渡口的关注。
广州水网密布,渡船曾一时兴旺。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末,广州拥有乡镇渡口255道,渡船640艘,每天客运量高达11万人次。从上世纪90年代开 始,随着城市道路桥梁的飞速铺延,乘船过江之人已是日渐稀少,乡镇渡口也日渐荒芜。曾经的乡镇渡口今安在?近日,本报记者连续多日,深入多个乡镇渡口,了 解它们的故事。
渡口之最
最繁忙的渡口
当数大学城周边
大学城与番禺新造镇、南村镇有三个渡口相连。分别是新造公路渡口(小谷围到新造)、南亭渡口(大学城南亭村到市头)、穗石渡口(大学城穗石到新造)。三大渡口客流量比较大,一天有2000-3000人。
最清闲的渡口:
番禺石楼镇清流渡口
番禺区石楼镇清流渡口位于清流村内,村民要到坐渡船到观龙岛上去从事耕作。观龙岛同属清流村,故清流渡口摆渡的主要本村村民,客流量也较为稀少。
走访:乡镇渡口日渐荒芜
西一渡口:乘坐渡船的都是老面孔
穿过一条窄巷,记者来到位于番禺区洛浦街南浦岛西北角的西一渡口,有些坑洼的水泥地面,铁桥漆色斑驳,水泥浮墩摇摇晃晃,左前方停靠着另一艘有些破旧的渡轮,栏杆处挂着一只橙红色的救生圈。
上午10时,伴着发动机的轰鸣声,一艘渡船蹒跚靠岸。船上走下来7名乘客,有人骑着电动车,也有人踩着自行车。负责卖票的郭阿姨告诉记者,她每天都要跟渡船来回二十次左右,“从早上五点到晚上八点,具体次数也没数过。”
廖先生骑着一辆自行车在渡口等船,他是做装修的,每天要到对岸去工作。从南浦岛西一村到海珠区石溪,如果采用陆路交通,要绕好大一个圈,廖先生告诉记 者:“坐渡船挺方便,大概需要等半个小时左右,不过只需要10分钟就可以到达对岸了,也不贵,浪大的时候会有点晃,不过总体还行。”
西一渡口是郭家承包的,他们一家就住在西一渡口的边上。年轻的郭小姐告诉记者,他们承包这个渡口已经有十年。问起这个渡口的年纪,郭小姐说不上来:“我 爷爷那一辈,西一渡口就有了,现在我爷爷都去世20年了。”郭小姐说曾经的渡口熙熙攘攘,90年代,每天的营业额都可以达到1000多元,可以说那是渡口 的黄金年代。
而如今,乘坐渡船的人大不如前,郭小姐说:“现在有了地铁,公交也多了起来。附近还修了几座桥,选择渡船的人真的少了很多。”每天乘坐渡轮的几乎都是同样的一拨人,“天天见面,都是那些人,生面孔几乎没有,也没有什么旅客。”
大兴渡口:从乡村到城市仅需三分钟
大兴渡口是番禺最热闹的渡口之一,行程从大石大兴村到南浦桔树,只需3分钟就可以到达目的地。但是如果通过陆路前往南浦和大石,则需要经过洛溪所在的沙滘岛,走南浦大桥和大石大桥,会耗费数十分钟。
正值中午,一群小学生叽叽喳喳地在岸边等候渡轮,毛同学告诉记者,他们是附近学校的学生,要去对岸的学校进行体育比赛,“渡船人挺多,有时还需要排队。”毛同学说。
“这里很热闹的,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要排好长的队,特别是早上,很多对岸的人来这里市场买菜。我们这边也有人去对岸工作的,所以坐船的人比较多。”在渡口一旁开店的陈女士说。
中午时分,记者看到乘坐渡轮来往的人也有十几二十个左右。因为人流较多,也带旺了陈女士的烧烤档,“我们是做烧烤的,一开档把炉子摆出来就可以了。不过 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那么多人,因为附近准备要建桥,到时候可能就没那么多人选择渡轮了吧。”记者看到,距渡口几百米外的江面上,一座大桥已见雏形,桥墩安 静地站在江中。
大兴渡口的岸边是本地村民 的楼房,曾经以打鱼为生的当地人如今都已经上岸,有的开起了大排档和烧烤铺。岸边依旧停靠的小渔船依稀可以让人们追忆起往日的时光。南浦那边是规划整齐的 新型楼盘,有海龙湾、碧桂园等。这个曾经的小渔村和现代化大都市之间的距离,乘坐渡轮只要短短的三分钟。
新造渡口:以前是艇仔 现在渡轮可以载汽车
与西一渡口、大兴渡口设施陈旧不同,新造渡口的渡轮与码头设施都很现代化。“这个码头姓‘公’,不像其他渡口是村里承包出去的。”有市民表示。记者了解到,新造渡口属于公路渡口,由番禺区地方公路管理总站新造渡口所管理。
记者注意到,渡口两岸有不少小卖部,在这里记者遇见了准备前往对岸大学城工作的一位清洁工,她告诉记者自己每天都会来回新造渡口,由于是本地村民,她来 回是免费的,“去对面一趟大概10分钟左右,早上六点就过去了,中午11时左右回来,下午2时再过去,晚上6时左右收工。”她称自己本来是大学城小谷围的 村民,但拆迁之后住到了对岸,现在在大学城做保洁工作。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也发现了不少这样的村民。
这时,口岸处一阵骚动,渡船来了。闸门打开,船上的自行车、摩托车、行人纷纷下船。随后,等候多时的行人和机动车陆续登船,一上一下,很是热闹。上完人之后,渡口的闸门再次关闭。渡船驶离渡口,岸边又恢复了平静。
变迁:曾是主要出行方式 如今被桥梁取代
乡镇渡口因村民出行需求自发形成,许多村民要到对岸去种地、做工、上学,有群众需求,就有了渡口。数据显示,1988年,广州地区255个乡镇横水渡口拥有各种渡船合计640艘,每天客运量高达11万人次。
以番禺为例,1995年《番禺县志》的记载,上世纪80年代末,仅在番禺就有渡口152道,渡船370艘。与广州中心城区交界的大石洛溪,与顺德交界的 钟村、沙湾、榄核以及珠江出海口的石楼、东涌等,渡口渡船尤其众多,是当地群众出行交通的主要交通设施。这其中,有7个渡口日均客流量超过1000人次, 洛溪渡口、南浦渡口、北斗渡口等三个大渡口超过3000人次。
广州番禺海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2007年时,番禺还保留33.5道渡口,如今这个数字仅仅是13道。“一方面,由于区划调整,一部分渡口划入了南沙区。另一方面,随着路桥建设的完善,渡口失去了以前的功能。”该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说,以番禺为例,近几年停掉的渡口也不少。比如,去年停掉的沙公堡渡口,连接南沙东涌与番禺石楼。前两年通了大桥以后,溜港水道4个渡口就停航 了,现在就剩下2道了。半停状态的也有,比如说沙鹭到鱼珠的渡口和黄埔古港的渡口,也是周末才开。出行的人少了,渡口就停了。以前渡口是主要出行方式,现 在有了桥,大家就不用了。
发展:“水巴”促观光旅游 老渡口焕发新容
与这些地处偏远区域的渡口不同,中心城区的不少渡口都变身水巴。目前,广州已有26个渡口加入运营水巴的行列,航线已开拓到14条。这其中,老广州人熟 悉的天字码头、鱼珠码头、中大码头等传统渡口都位列其中。由鱼珠码头和长洲码头联接的“长洲-鱼珠”航线,延经黄埔军校等旅游景点,2014年的日均客流 量达到1.3万人次,成为广州水巴客流最大、最稳定的黄金航线。
除传统渡口之外,新设立的广州塔码头和海心沙码头等极具观光功能的新渡口,也满足了市民游览珠江,欣赏十里花街十里灯的观光期待。按照《广州市水上巴士 发展规划》,到2020年,水巴航线将增加到21条,覆盖范围将拓展至番禺、大学城等区域。观光游览的“新价值”,让一部分古老渡口在现代城市中重新焕发 往日的光辉。
焦点:新造公路渡口行人票低至0.5元
广州乡镇渡口票价贵不贵?番禺海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乡镇渡口票价没有统一规定,都是根据市场状况自行定价。
西一渡口每人每次坐船收费1.5元,带自行车和电动车的则要另计,费用1.5~2.5元不等。大兴渡轮承包给他人经营的,属于半义渡运营,本村居民陈女士告诉记者,他们乘坐大兴渡轮是不收费的,其他人的票价是1.5元。
与乡镇渡口相比,新造公路渡口的票价更便宜,每艘渡轮可承载6-8辆汽车,而且价格也非常实惠,摩托车一次2元,自行车、行人皆为0.5元。
责任编辑: GD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