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河湾集团联合南方周末举行的“星河湾汶川梦想守护计划”上,李云迪作为梦想导师团团长,率领四名星河湾业主亲临汶川,讲述自己的追梦故事,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梦想课堂”。
在星河湾,汇聚了这样一群有才华、有能力又热心公益的业主。他们是行业的精英、坚守者、创变者、奋进者,他们用自己的精彩主张,影响和引领着社会。
他们是公益的助力者,无论是星河湾大会上的慈善拍卖,还是“梦想课堂”的启动,他们都踊跃报名,积极参与,承载着星河湾慈善的基因,在这个伟大时代演绎着精彩的公益故事。
| 一 |
“长大后想当画家”,可能是很多人小时候都会脱口而出的愿望,然而对梦想导师周作俊来说,也许就是天性。
周作俊出生在教育资源匮乏的年代,父母曾在山区支教。身为乡村小学校长的母亲同时兼任美术课老师,即使是在怀孕期间也未曾停歇,因此周作俊可谓在娘胎里就开始接触绘画的特殊熏陶。
如今,作为校长的周作俊,已培养超过千名学生考上八大美院,桃李满门。“教书育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在教育的过程中,我教给学生的是绘画的技艺和方法,而他们带给我的,是年轻人的奇思妙想和意想不到的灵感——这是一种相互的影响和熏陶。”
周作俊的诸多作品都与乡村、支教相关,其中最打动人心的一幅画名为《支教生活》。在周作俊看来,虽然这种作品画面看上去以灰色调为主,但却表达了一股隐忍坚韧的力量。
在梦想课堂上,周作俊向同学们展示了自己多年来的部分作品,尤其是自己钟爱的园林作品,并一一作了精彩的讲解。他避开了许多艰涩的术语,从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娓娓道来。“也许他们现在还听不懂,但是艺术重在潜移默化,熏陶非常重要,为他们讲解,也希望激发他们的兴趣。”
周作俊建议同学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花时间泡在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里,感受潜移默化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节课只是一个开头,我们还会持续努力。这次,我们首先把关怀与善意传递给汶川的孩子们,告诉他们即使是在逆境中,也要向光生长。”
| 二 |
“梦想治愈了一个自卑的少年。”另一位梦想导师吝凯跟汶川一小的同学们分享了他的童年故事。
六岁的时候,吝凯就有了自己最初的梦想——成为一名会画画的艺术家。八岁时,吝凯的第一张国画作品便获得国家级的奖项,从这个时候开始,吝凯的梦想就悄悄与现实联系上了,他开始了与美术结缘的人生。但是,在十几岁的时候,父母下岗了,吝凯变得有点自闭自卑。
困境中,吝凯开始接触正规的美术训练,并一直坚持了下来,这让他从当时的自卑和病态中挣脱出来,触摸到自己的天堂之门,得以一窥梦想的模样。
后来吝凯成长为一名设计师,并在妻子的扶持下走上创建中国文创新流派的道路。他以年轻人的新视角开启“文化创意”的道路,向大众输送正确的历史与文化。
来到汶川,十年前为地震捐款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十年之后,我们再来到星河湾捐助的这个小学里,为学校里的小朋友加油打气、共创梦想。经历过大地震幸存下来的孩子,不仅仅要有活下去的理由,更重要的是——梦想不会因为地震而远离。”吝凯说。
在梦想课堂上,吝凯跟同学们展示了趣味春联、猴子捞月、端午新说等文创作品,引来了同学们的连声惊叹。这些脑洞大开却又天马行空的“老东西”,在吝凯的创意之下变成“好东西”,也让孩子们跃跃欲试,激发了他们创作的雄心。
吝凯最后勉励同学们:“其实你的梦想是会长大的,千万不要在一开始就说你的梦想很小。”
| 三 |
拥有梦想很简单,可是拥有追逐梦想的力量却不易。对于诗人洛湃而言,真正坚持梦想的过程并不精彩,而是承受了千万次的失败。“我的成长历程中见过诸多灾难与不幸,这让我变得很现实。现实的人做事情会很有计划,所以我小时候所有的梦想都实现了。”
洛湃最初的梦想是成为诗人和发明家,但他的计划却是,先用功读书成为医生,然后再去完成小时候的梦想。他发现孩子们很喜欢听他讲医生的故事,而讲述自己的从医经历,能够教会孩子们完成梦想需要靠责任心。
洛湃给孩子们讲了一个自己印象颇深的故事:
那时洛湃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医生,夜里值班,来了一个昏迷、高烧、抽搐的得了脑炎的小朋友,情形危急。他很快开好了医嘱(下了命令),并交给护士去执行。但护士并没有直接去给小朋友打针,而是回来找到洛湃。护士说,医生,你这医嘱是不是开错了?洛湃反复检查发现没有错,便问护士:你怎么认为我错了?护士说,以前的医生并没有开过这些药。考虑到病人病情危急,他并没有给护士解释,他说:我是医生,我会对我开的药负责,你只管去执行,有事情我负责。
“后来病人抢救过来了。但如果病人抢救不过来呢?如果是我开错了药导致病人抢救不过来呢?作为医生,我是要负责任的。医生和护士都要读很多书,医生要读更多,因为医生要负更大的责任。”
洛湃对孩子们说:“要别人听你的话,你就得对人负责。反过来,别人对你负责了,你也要听话。”认识到责任感,对一个孩子很重要,对一个拥有梦想的孩子尤其如此。
“永远守护着自己的梦想,先读好书。现在读书越好,长大了选择的自由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