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记者 陈泽秀 发自广州
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继深圳宣布提前实施轻型汽车国VI排放标准之后,广州也随即跟上。
5月7日,广州市环保局公布了《关于轻型汽车执行第六阶段国家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通告(征求意见稿)》(下称《通告》),计划自2019年1月1日起,对新车和外地转入车辆实施国VI排放标准,这比国家要求的时间提前了四年多。
近年广州不断加大对空气污染治理的力度,2017年广州大气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35微克/立方米;但二氧化氮尚未达标,平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3.0%;臭氧也未达标,第90百分位浓度为16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5%。
“过去主要抓颗粒物,现在广州的颗粒物已经达标,下一步主要抓的是二氧化氮和臭氧。”中国清洁空气联盟会员、中山大学工学院副教授刘永红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广州大气污染中,二氧化氮和臭氧的问题比较突出和典型,而这两者又与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密切相关,提高车辆的排放标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
全球最严的排放标准之一
《通告》提出,轻型汽车国Ⅵ排放标准应符合VIb限值要求。按照原国家环保部2016年12月制定的计划,国VI标准设置了国VIa和国VIb两个排放限值方案,分别于2020年7月1日和2023年7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广州越过了国VIa,直接实行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
“整体上看,污染物的排放量,国VI车比国V车减少了将近一半。”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国VI排放标准被认为是全球控制汽车污染物排放最严格的标准之一。与国V相比,国VI在相关污染物的排放限值方面,严格了40%-50%,同时还加强了蒸发排放控制、增加排放质保期、提高低温试验等。
严格的排放标准,对车辆的排放控制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广州提前实施国VI标准的条件是否成熟?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环境气象研究所所长范绍佳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广州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以前国四、国五标准都是提前执行的。国VI标准要出台已说了几年,车企已有所准备,条件基本成熟。
此外,要顺利实施国VI标准,油品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去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及分工方案的通知》,提出比国家要求时间提前供应国 VI 车用汽、柴油。“需要尽快提供一个高品质的油,否则排放的效果会打折扣。”彭应登说道。
目前广州提前实施国VI排放标准的征求意见已经于5月17日截止,广州市环保局有关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征求意见后,还要报广州市人民政府审议,政策正式发布的时间尚未确定。
相比之下,深圳的步伐要稍微快一些。今年4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2018年“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的通知》显示,2018年7月1日起,在深圳注册、登记及转入的轻型柴油车,将执行国VI排放标准。2018年12月31日起,轻型汽油车也开始执行国VI标准。
广州复合型污染特征明显
“提早实施国VI,体现了广州市治理空气污染的决心。在不断满足广州市民购车提高生活水平前提下,有利于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有明显的环境效益。”范绍佳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根据公安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广州的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40万辆,比上一年增加了10万辆,全国排在第15位。这240万辆机动车中,绝大部分是轻型汽车,即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汽车,包括汽油车和柴油车两种。
刘永红表示,空气质量不仅跟机动车的数量有关,还跟车的使用强度、路网运行情况有关。“经济越发达的城市,汽车的使用强度越高。如果汽车走走停停,排放也会高。”此外,广州处于低纬度地区,常年温度较高,车辆的油气蒸发排放也相对较高。
一方面,由于机动车大部分时间行驶在人口密集区域,尾气中含有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的成分,威胁身体健康。另一方面,排放的大量尾气,还会产生臭氧污染和细微的二次颗粒物,造成二次污染。
在很多城市,都对重型柴油车进行限行,例如白天在一些划定的区域内,重型柴油车不能驶入,但在车流相对少的夜间则可以。
刘永红表示,对重型柴油车的管控,主要是针对碳氧化物。但广州空气污染的问题更复杂,臭氧等问题还跟碳氢化合物有关,而轻型汽车是主要排放源之一。
“现在机动车治理方面,已经走上了协同控制的道路,不是以单一污染物为导向的控制。重型柴油车要控制,轻型汽车也要。”
2017年12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16-2025年)的通知》。该文件认为,广州二氧化氮、PM 2.5、臭氧为主导的复合型污染特征明显。其中,秋冬季,二氧化氮、颗粒物的浓度较高;臭氧污染在温度较高的夏、秋二季常见。
上述文件称,广州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复合大气污染相对严重、二氧化氮达标压力大、臭氧短期内整治难度较大等。其中提及,广州“虽然从2012年7月起实施了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措施,但机动车保有量仍然较大,同时存在一定数量外地车本地化使用情况,加剧了交通拥堵,使机动车在氮氧化物污染中的占比逐年快速递增”。
此外,文件还称,2014年以来,臭氧已经超越PM2.5成为影响珠三角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多手段治理机动车污染
《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16-2025年)的通知》中写道:“以环境空气质量达标为核心,着力解决以二氧化氮和PM 2.5为重点、兼顾臭氧的大气污染问题。”
根据广州市制定的目标,在2020年底前,要实现空气质量6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全面达标。其中,二氧化氮和PM 2.5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臭氧污染得到初步控制并有效降低日均超标率。
在机动车污染治理方面,除了不断提高新车环保准入水平,近年来广州还积极淘汰黄标车(老旧车)共计21.6万辆,不断扩大黄标车限行区域,2017年7月起将黄标车限行区扩大至全市行政区范围,截至2017年底全市黄标车电子警察抓拍执法点增至190多个。
“在汽车保有量总量控制的基础上,一方面,逐渐淘汰老旧汽车或高排放车;另一方面,提高新增加车辆的门槛,加严排放限值,这样就可以逐步消减整体机动车的排放总量。”彭应登表示。
在油品的供应方面,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原主任汤大钢提出了更细致的建议。他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可以在气温低的时候,供应蒸气压高的汽油,气温高时,则反之。“如果能够随着环境温度,调整汽油的蒸气压。那么汽车在运行时,就不会排放更多的污染物。”
机动车污染治理并非易事。刘永红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过去治理的手段主要集中在末端,即车辆已经产生,在使用环节进行控制。“当然这种方式现在也有,不过提高车辆的排放标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
刘永红认为,接下来,广州应该建立绿色的交通系统,实现车辆的清洁化。其次,通过智能交通的建设,改善城市的拥堵,让路网运行的效率更好,从而达到减少排放的效果。此外,还要引导公众提升绿色出行的意识。
事实上,大部分建议正在稳步落实当中。今年4月10日,广州首批462辆纯电动公交车上线运营,根据计划,到2019年底,广州将全面实现公交纯电动化。为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今年4月,广州市公安局提出,拟对外地车辆按照“开四停四”的原则进行管理,即非广州市籍中小客车驶入广州市中心区连续行驶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天,再次驶入须间隔4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