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婷(左二)、陈一乐(左三)都是由花都区业余体校与奥体青少年俱乐部联合培养并输送到国家体操女队。
上周六,中国国家体操女队从印尼雅加达凯旋,本届亚运会中女队一举拿下3个个人项目和团体金牌。在五名队员中,由广州花都区输送的就有两人——18岁的刘婷婷和16岁的陈一乐,两人合计夺得平衡木单项、高低杠单项、个人全能以及女子团体4项冠军5块金牌,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两人也将成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国家队主力。
“体操已经成为花都体育的一张名片。”花都区业余体育学校体操项目教练任升平十分自豪,这两名队员都是由他选拔进学校。除了这两人之外,早在2008年奥运会上夺下女子体操团体金牌的杨伊琳也是出自该校。花都业余体校怎么这么牛?莫非是训练有“秘笈”?带着一系列问题,新快报记者走进了该校。
■记者李应华 通讯员花宣姚日文
陈一乐
2008年奥运体操冠军出来以后家长慕名而来
“我就是从网上找到他们的联系方式,带着女儿一起过来‘拜师’的。”陈一乐的父亲陈启明告诉记者,一乐2002年生在江西赣州,从小喜欢跳舞和表演,接触了体操以后就爱上了这项运动,“女儿2008年在电视里看到女团夺冠,跟我说姐姐跳得太漂亮了,一定要让我带她去学体操。”陈启明回忆,当时女儿已经被当地的体校选拔上了,不过为了给女儿一个更好的平台,陈启明看到新闻提到杨伊琳的母校就是花都业余体校,就通过网络联系上了教练任升平。
一乐的入选并没有如理想般顺利,经过一段时间对一乐体态、体质的考察,教练建议她先留在花都奥体俱乐部训练。陈启明实现对女儿的承诺,放弃了在江西的工作,一家搬到花都来。经过一年在奥体俱乐部和体校之间的同步交叉训练,一乐的表现和发展趋势终于打动了教练,为她下一步“直升机”一样的选拔揭开了帷幕。2009年任升平向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操队推荐一乐,一乐成功进入市队,然后完成了省队、国家队的层层选拔。
刘婷婷
花都坚持体校与俱乐部联合培养模式出来的结晶
与从外地慕名而来的陈一乐不同,2000年出生的花都本地女孩刘婷婷是花都体校与俱乐部联合培养输送人才的成功探索,她3岁从幼儿园被选入奥体青少年体育俱乐部,5岁入选花都区体校,7岁被广州市体操专项部选中进入市体操队,10岁入选省队,12岁进入国家队。任升平回忆,体校最早从2003年底开始到奥体俱乐部挑选体操苗子,从那时起就探索与俱乐部建立联合培养输送的合作模式,刘婷婷正是第一批“被挖到的金子”。
当时,在全国各级体校对这种大胆创新的模式还没有太多的成功先例。“那个时候大家的观念都还很保守,觉得这种模式很难行得通,毕竟俱乐部是培养兴趣为主的,里边的小孩怎么样,大家都没底。”任升平告诉记者,不过由于得到区体育局与体校的支持,这个模式还是坚持了下来。
任升平介绍,现在发现这种模式极大地发挥出俱乐部的功能——俱乐部运作灵活,往往俱乐部的教练员比区体校的教练员充足,俱乐部的训练模式新颖,更能激发小孩的兴趣。目前在全国各地这种联合培养输送人才模式越来越得到普及,国家体育总局也在大力推动社会办俱乐部的发展新模式,在政策、资源、赛事、培训等方面都全方位向俱乐部开放。
花都秘笈
“另类”训练+群众基础
在刘婷婷和陈一乐成功的背后,与当初经常组织婷婷和一乐这群小孩子走出去参加各类表演活动是分不开的。据任升平介绍,在抓好日常训练之余,他很注重一种训练方式——只要一有机会,他会带着他体操队的小朋友参加区内的表演活动。“这样的做法可能与其他很多地方的教练训练的方式不太一样,其实稳定的心理素质影响运动员发挥的关键因素。”任升平解释,“经常带她们出去参加表演,就是要让她们在台上更好地表现和展示自己,克服胆怯,积累经验。”
基层体校除了给小花们打基础,在她们进入市队、省队乃至国家队以后,还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任升平举了一个例子,2016年,本来已经入选当时奥运代表队的刘婷婷在出发前几天受伤,最终无缘比赛。在紧要关头出现如此意外,对她可以说是非常大的打击。到了2017年,养好伤的刘婷婷终于再次迎来为国出征的机会,体操世界杯第一站在墨尔本进行,由于当时她未满18岁,当地入境部门要求家人提供关系证明以及委托函,文件需要中英文翻译并公证。由于准备时间仓促,当时国家队只给了她的家人一天时间,任升平带着刘婷婷的父母向上级部门求助,最终在花都区的大力支持下,公证处加急的情况下用一天时间完成了本来要三四天才可以办好的手续。最终刘婷婷不负众望,在墨尔本站拿下两枚金牌,“我也是运动员出身,知道这种时候是恢复信心的重要节点,所以一定要帮她一把。”任升平告诉记者。
此外,体操作为群众性体育活动在花都的广泛基础也为体校选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两位花都小花最初接触体操就是经过俱乐部的快乐体操班,所谓快乐体操就是“入门版”,强调表演性,对专业技巧要求较低,但是教练员可以考察孩子的天赋、表演能力、身体条件等。花都区目前每年举办两次幼儿基本体操和快乐体操500多人次的教师培训班和2000多人次参加区级体操比赛,极大地提升花都幼儿教师对体操项目的教学能力和体操普及、发展创造了一个优秀的教学、比赛的展示平台。目前,体操项目在区内40多所幼儿园中得到广泛开展,有着数量极大的群众基础。
威水史
体操已成花都体育闪亮名片
事实上,花都区的体操项目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基础。创始人古均华于1971年率先在花山镇东湖小学成立体操班至今,已走过了四十四年的发展历程。1989年,花都区业余体校正式开设体操项目。经过几代体操人不懈努力,如今体操已发展成为传统优势项目和培养体操奥运冠军的摇篮,也是全广州市乃至整个广东省的重点品牌项目之一,向上级输送了大批优秀体育苗子和后备人才,并涌现出包括杨伊琳(国家队)、骆佩茹(国家队)、黄艳菲(国家队)、刘婷婷(国家队)、陈一乐(国家队)、任升平(八一队)、邓伟伟(八一队)等在内的一批优秀的运动员。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花都籍运动员杨伊琳摘得首枚奥运会女子团体金牌后,花都区体操项目在人才培养输送工作一直衔接较好。目前,现役国家体操队的刘婷婷和陈一乐作为中国女子体操队双核心主力成员正在积极准备冲击2020年日本东京奥运会。
数说
花都群众体育工作成绩单
目前,全区6个镇(街)建成了全民健身广场;100%的居委和行政村建有健身路径、篮球场或健身苑,100%镇街建有全民健身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和国民体质监测站。建有健身路径427条、篮球场938片、3人制篮球场32片、室内羽毛球球场149片、5人制小型足球场6片、7人制小型足球场21片、11人制足球场14片以及梯面约31公里健身步道1条;扶持美丽乡村幸福社区(村)建设2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