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社会教育宣传部主任黄琛向记者证实,对于微博上的声音,“馆里很重视”。“我们希望提升自身服务的手段和方法,让观众的参观体验过程更舒服。”

资料图:今年2月,国博春联展现场。钟欣 摄资料图:今年2月,国博春联展现场。钟欣 摄

  王春法日前公开表示,将建设智慧国家博物馆。这意味着国博接下来有的忙了。而在黄琛看来,眼下最受关注的就是对票务系统设备进行升级。

  事实上,如果从国博改扩建后对公众开放算起,这套设备已运行了七年。

  但当技术迭代让刷证入馆甚至刷脸入馆成为可能,七年前的技术、服务毫无疑问已不可沿袭。“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也感觉到技术和服务需要升级。”黄琛说。

  他透露,国博“希望在本年度内完成系统升级和设备改造。到时候可能会以全员预约、总量控制的方式,向公众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资料图:2011年3月1日,历时近4年改扩建后的国家博物馆新馆首个展览《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开始接待公众参观。中新社记者杜洋 摄  资料图:2011年3月1日,历时近4年改扩建后的国家博物馆新馆首个展览《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开始接待公众参观。中新社记者杜洋 摄

  记者获悉,国博还制定了一套系统改进服务的计划。比如,国博将采用全部电子化的入馆验证系统。

  黄琛这样向记者描绘未来参观者入馆的流程,“预约系统升级之后,我们还将对外公布限流人数,提倡大家预约参观。而且以后预约可能是按时段来算,比如半天或者两个小时之内。这样用精准技术做保障,对人群进行精准对接。我们希望今年能够实现”。

  他透露,目前国博在系统上设计的限流数是每天3万人,饱和人数每天2.6万人。

  虽然有故宫免票的经验在前,但对于国博来说这项工作仍有新的挑战。黄琛直言,“参观故宫需要购票进入,观众预约、付费购买门票,他遵守预约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但免费就有可能约了不来,挤占资源,所以难度其实不一样。”

  票务工作之外,国博也在推进其他方面工作。例如,国博会在今年适当的时候发布对整个博物馆行业的评估报告;还将在今年向公众“最大化地公布国博馆藏的140万件(套)文物信息”。

资料图:2011年国博新馆刚刚开馆时的纸质门票。中新社记者杜洋摄资料图:2011年国博新馆刚刚开馆时的纸质门票。中新社记者杜洋摄

  记者获悉,本月底国博还将召开全国博物馆馆长论坛。黄琛透露,目前已确认“有50余位馆长、部分高校博物馆专业顶级专家学者会参会”,“其中各馆几乎全是一把手来参会”。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黄琛多次提到“精准服务”。“越精准,大家的时间利用成本就越低了,抱怨也就少了。”

  “他是什么人、哪些服务是他所需要的,要研究这个。我们不能用自己的理解去提供服务。以前国博是精细服务,但是发现精细是细到专业里了。对观众来说过度了。所以从精细服务到精准服务,这就是国博下一步要改进的。”他说。

  记者 宋宇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