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伟祺艺术玻璃有限公司承办的“镶嵌中国——马赛克艺术邀请展·北京”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这是展览继2017年10月在广州美术学院展出后,全国巡展的收官展。展览展出了98位艺术家的111幅(组)镶嵌作品,涵盖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展示出各种镶嵌工艺在艺术创作中丰富的可能性。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在开幕式上提到,“镶嵌中国”与众多的艺术展览有所不同,展览一路走来不断地充实着新的作品,不断地回顾整个镶嵌艺术发展的历程,囊括中外镶嵌历史发展的渊源和中外镶嵌艺术的精品,可以说尽精微、致广大。他指出,在今天中国美术创作这样一个大繁荣的状态下,镶嵌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可以通过这次展览得到充分的展示。本次展览的镶嵌艺术作品在创造性的语言转换方面作出了不俗的成绩,其次在创新性发展方面也有所突破。镶嵌艺术、镶嵌中国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作品的视觉感受,还会提供很多启示,未来的中国艺术发展的路途将会非常宽广。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谈道,“镶嵌中国——马赛克艺术邀请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这是中国壁画艺术一次新的丰收,也是镶嵌艺术成果在新时代的一次盛大展示。本次展览展示了各种镶嵌工艺在艺术创作中丰富的可能性,期待通过展览还原马赛克在历史上最原本的艺术面貌,提升中国镶嵌艺术的水平,推进马赛克镶嵌在中国当代壁画创作中的应用,进而辐射到城市公共艺术和相生的公共环境。
传统的现代化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中国文化的重要课题。马赛克工艺和镶嵌工艺的传统再生,需要结合中国当代的艺术创造和工艺革新。在王颖生的努力下,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一方面推动壁画创作,一方面与企业合作开展工艺攻关,在镶嵌的材料和技法上都更多结合作品的风格语言,使之不仅体现原作的神采,还凸显了镶嵌工艺的精美,而艺术家在材料媒介转换的过程中参与把握,更使得一大批马赛克艺术作品展现出惊艳效果。喻比当代中国全面发展的蓬勃生机,寄望当代公共艺术绽放时代的光采,“镶嵌中国”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是中国公共艺术在庚子秋天的丰收景象。
徐里表示,近年来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一方面对中国壁画深厚的历史资源进行梳理与挖掘,把握壁画艺术发展的脉络;另一方面,发挥自身的学术优势,大力推进当代壁画艺术创作水平的提升,展示壁画创作不可取代的艺术价值,探索壁画创作前进的方向。他指出,作为国内镶嵌艺术的首次全面展现,“镶嵌中国”具有开拓性意义,展览自广州首展以来已经分别在武汉、合肥、徐州、南京、上海举办了六站,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与业界评价,对推进马赛克镶嵌在中国城市壁画创作中的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此次展览来到中央美术学院,在展览结构和展品质量上都有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必将让这次展览圆满收官。
李伟达在致辞中期待与各高校和艺术家深入联动,把中西马赛克镶嵌的传统艺术进行与时俱进的实践和革新,走向更广阔的公共空间,进一步打开公众对镶嵌形态传统的认知,提高中国马赛克艺术的文化自信。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里,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常委、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和江苏美术出版社社长陈敏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江苏美术出版社向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郗海飞,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张烨赠书。
在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中国壁画》丛书和《华严寺、善化寺、灵岩寺 三寺壁画再造》书籍捐赠仪式。
马赛克作为西方的传统艺术样式在两河流域、古希腊古罗马至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也是跨越欧亚大陆、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镶嵌历史传统。本次展览把中西两种马赛克镶嵌融合起来,表现出大胆的工艺技术革新,通过不同风格面貌的艺术作品来体现创新的态势。
王颖生教授在采访中提到:“本次展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在整个展览的筹备过程中,我们力求使作品不仅仅停留在复制与媒介转换的层面,更希望将马赛克这种有着悠久传统的艺术形式纳入到中国当代美术的框架中。尊重材料的审美特征,同时充分发挥艺术家的个性和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材料,用材料去思考,对材料的深层美感不断地进行挖掘,这无疑也会成为拓展与丰富壁画创作语言的一种新思路。镶嵌中国的收官展还特邀了部分镶嵌藏品参加展览,让更多的人感受镶嵌的延伸和生活方式的关系,进一步印证了镶嵌从远古走来并融入当代生活,是活化的艺术,是充满生机的艺术。”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