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2020年“去!设计社区节”展览于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正式开幕。立足蛇口的社区节已成功举办三届,秉承“与社会共设计”的理念,从日常出发激发公众创造力,加强社区中人与人的联结纽带,让设计与蛇口互联。

  2020年,社区节延续“设区营造”主题,以设计为连接,邀请企业、机构、社区组织、中小学、高校、老年大学以及青年艺术设计团体,混合搭配“企业/机构+公众群体+艺术/设计团队”组合,混编后的小组以社区为主题、以设计为方法,通过渔民旅行社(蛇口海岸线导览)+社区俱乐部(公共艺术品制作)+邻里议事厅(分享对谈)+沿海观察社(展览)四个单元,希望通过多方参与,挖掘蛇口在地历史与文化、探讨社区语境中的设计营造可能,扩展参与群体和社会维度。

  城市汇聚着千万个四面八方而来的个体,二次方的设区营造,思考人与社区间新的能量转换。11月开始,各单元活动陆续展开,经过参与者的系列导览讲解、走访调研、共同创作后,一众作品也于开幕当天进行展出,展期将持续至2021年2月。

  深耕蛇口社区 挖掘在地文化

  从1979年蛇口海湾吹响改革的号角,到1980年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的创办吸引了大批外来资本和人才引入。改革开放为蛇口打下了兼具多元化与国际化的社区基础,丰富了社区文化及社群人口组成。现蛇口片区由招商街道、蛇口街道下辖的二十三个社区组成,辖区总人口超十六万人(2010年)。

  设计互联扎根蛇口社区,本次社区节以三个历史地标(左炮门、价值工厂、明华轮)与三个文化地标(蛇口渔港、渔二村、蛇口市场)为基准。这些地标不仅在历史人文方面对蛇口的影响意义深远,同时由地标延展而成的社区覆盖不同群体的居民,形成独特的空间经验。此外,围绕这些地标,社区节定制了反映海岸线的变迁与记录渔家文化发展史的沿海导览路线,鼓励参与者了解蛇口文化的同时积极挖掘路线亮点,为社区提供多种解读。

  四大单元联动 激发“设区营造”

  设计互联鼓励社区居民持续以集体的行动来面对社区的设计议题,本届社区节设置四大单元,以社区俱乐部(公共艺术品制作)+渔民旅行社(蛇口海岸线导览)+邻里议事厅(对谈)+沿海观察社(展览)形式组合,旨在以蛇口的文化与历史地标为调研基地,了解社区问题,通过工作坊与居民进行作品共创。

  “社区俱乐部”关注不同群体的创造力,强调跨界联动,互相激发。其中,“AI!社区智造局” 借助工作坊与科技、建筑、艺术、公益等跨领域的机构与参与者们一起,沉淀更多交叉学科知识。六个小组经过为期三周“智造”,利用AI实现两件互动艺术装置——“蛇口咩都同雷讲”和“2020.11.27”;“邻居对话:在蛇口”旨在探索个体与城市的关系,在公共创作中思考如何通过当代艺术进行社区连接;“废旧座椅重生计划”将焦点放在社区中的日常之物,鼓励“小设计师”们动手解决社区座椅的问题;“人生发言人”活动围绕“经典与传承”展开,邀请长者们自述难忘的人生佚事,这些分享由艺术家Tiffany Pattinson创作形成《似锦》装置,通过艺术打破不同群体间的沟通;“游走蛇口”由法国艺术家Thibault Juvenielle带领多位BEEPLUS社区的青创青年,通过影像记录发现蛇口形象及其身份的变化。

  “渔民旅行社”打破传统导览形式,号召在地蛇口人作为向导,重构海岸线的历史记忆。通过工作坊的形式让参与者制作自己视角下的‘蛇口定制’导览册。“邻里议事厅”的出现鼓励不同行业、身份的公众汇聚一堂,讨论如何以艺术作为工具,进行社区聚合/社区设计的尝试。“沿海观察社”作为社区节聚焦呈现的部分,不仅展示以上工作坊所完成的作品,同时从社区观点出发,进行广泛的公众征集。

  打破交流壁垒 组建混搭组合

  作为一座移民城市,“本地人”与“外地人”的讨论在深圳不绝于耳。本届社区节号召“蛇二代”与租住者共同“议事”,打破交流壁垒,重塑新的邻里关系。同时,设计互联携手华为云、中国建筑学会学生分会、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蛇口社区基金会,在社区艺术与建筑营造实践上开辟创新合作。在社区节邀请的参与者中,既有来自南山区荟同学校的8-17岁的跨年龄段学生,也有扎根于BEEPLUS新型办公社区的青创青年们,有活跃于青芒果社区的桑巴鼓团阿姨们和深圳大学艺术学部的大一新生,还有就读于四海情老年大学英文班的老人们——组建出“跨年龄”、“跨职业”、“跨社区”的混搭组合。握手302、踏实玩乐、Tiffany Pattinson、Thibault Juvenielle、再版社、小山社RISO工作室、好日文化等创意机构或个人为社区节提供丰富多元的营造视角,迸发多元创新力。这是一个以每个“你”为中心的社区嘉年华。

  设计需要聆听与分享,社区营造则在乎每一个人的身体力行。无论是身处蛇口的体验者,还是远道而来的参与者,社区节邀请各位聚集于此,共同开启城市社区的新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