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甘韵仪
羊城晚报记者近日获得一份疑似内部通知《XX楼盘支援紧急召集》,要求某房地产网(下称F网)员工组织家人到场扮客。记者去楼盘试探,发现果真存在“做媒”现象。
从阳光家缘网站查询得知,该楼盘在去年8月开始预售,如今住宅去化率仅49.3%,怀疑代理商因去化压力大,而上演“好戏”。业内人士透露,如此做媒,已成为房产市场的潜规则。
“人气假象”的背后,是一群相对固定的、围绕房产中介的特定人群,他们遵循着怎样的规则?房子热卖的假象伤了谁的心?又该如何规范?
疑惑
确有其事还是空穴来风?
《××楼盘支援紧急召集》上所指楼盘,位于海珠区滨江路,目前该住宅预售价4万-5万元/平方米,一套大房售价过千万元。为了“支援”该楼盘打造人气,每 位F网同事需组织家人到场扮客,每位同事至少组织一台客户,要求2人一组。还规定了具体的流程:先自驾车到场,再到F网驻场处签到,参加沙盘及区位图讲 解,参观样板房,计价,走完楼盘销售为普通看房客做的整套程序。
至于结算方式,明确规定每台客户补贴150元,以现金的形式给到同事。
记者将此信息转发给房地产资深行内人,对方指出,类似这种做法叫“做媒”,业内一直存在这样的“潜规则”。前几年比较多,但近年来因楼市兴盛,已经有所减 少。另一位行内人指出,如今“做媒”还时有发生,一般而言,公司对员工的要求只会口头传达,大家意会即可,很少见到如此细致的明文规定。
暗访
驻点工作人员有点紧张
没有该房产网的同事搭线,难以打探是否真存在做媒现象。记者只好以找兼职、做假看房客、赚取劳务费为由,直接去该楼盘找F网驻点。一听记者是来扮演看房赚 劳务费的,驻点的工作人员Z显得有点紧张,打了一个“嘘”的手势,翘首张望销售中心的销售走远了没,问记者是否有对销售说了些什么,确定“安全”后,才问 记者名字。记者猜测销售中心对此未必知情。
Z随后打电话给公司领导问如何处理,这位领导对记者说,不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做兼职,随后又说,150元/人的价格是给内部员工的,具体还要看这位员工怎么跟记者结算。
真相
人气假象的好戏这样唱
对于记者找兼职不成反走了冤枉路,Z表示同情,开始与记者闲聊,道出“做媒内情”。
原来F网的这个“扮客活动”,从今年3月就已经开始,考虑到经费等问题,持续到5月25日。光5月21日当天,就已经有30名扮演者来上演好戏。F网每介绍一位市民来看房,开发商额外支付100元作为奖励,30位扮演者让F网当天额外获得3000元奖励。
他指出,做媒,被要求先通过网站内部员工,向网站驻场人员报名,再向开发商销售中心报备,审核通过后,再确定时间,扮客如约签到、看沙盘、听区位讲解等。趁Z走开的间隙,记者拍下一份《转介客户到场确认表》,表上显示,每位房客扮演者都需在此签到。
其实,像记者这种看起来比较年轻的女孩,原来是不符合扮客标准的。“必须要40岁以上才行。”当记者提出“以代替父亲来看房的名义”时,Z说也不行,必须让楼盘销售看到有中年人到场,才比较像。
为了让记者能赚到劳务费,Z还煞费心思地帮记者出谋划策:“你可以随便找个三四十岁的人,跟你一起过来看房,然后平分劳务费,每次带不同的中年人过来,就可以多赚几笔。”前提是,要先通过公司同事报名。
当记者问及,看高档楼盘,扮客是否要穿得正式、得体一点?Z说:“看房而已,穿着随便就行。”同时,无需出示和登记身份证,期间不签订合同,不做后续跟进,看完房即可。而报名给楼盘销售审核,也只是报名字预约时间而已,无需提供其他信息。
如此流程走下来,代理商轻松获益,房企或许受蒙骗,但确实也收到了“看房客络绎不绝”的效果,谁才是蒙骗的对象?有市民担心:“这样的行为不仅炒热当事楼盘,也会间接炒高二手楼的行情。”
行家点拨
购房者应有独立的判断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实际上,在2014年,以及2015年上半年,房企销售压力较大的时候,很多楼盘会采取此类“做媒”的方式。甚至 会通过类似深夜排队认筹等方式,来营造虚假的认购现象。当然,此类做法都是在打擦边球,很难通过正规的政策监管来进行。所以购房者自己应该有一个独立的判 断,购房与否和人气是否过旺等,不应该建立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