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三院医护人员与小福合影。广医三院医护人员与小福合影。
护士护工亲自送小福回家护士护工亲自送小福回家

  这几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诊科的护士、护工们上班后仍然习惯性地往护士台对面看,却只有空床一张。如果是在之前,“住在”这里的偏瘫女孩小福(化名)会对着大家笑。

  从ICU到急诊,从植物人到康复出院,被爱人遗弃的19岁单亲妈妈小福在医院的急诊室“住了”一年。近日,医院终于帮她找到了她的老家,并护送她与孩子回到云南老家。

  但是,小福回到老家是否就能过上正常的生活?广医三院医护人员们如今还在继续为了小福奔波。

  产科重症送医后,她成了植物人

  回忆起这一年小福所经历的,广医三院急诊科护士长郭柳珍仍然唏嘘不已。

  2015年11月3日,年仅19岁的重症孕产妇小福因突然抽搐被工友送往附近医院,并实施了紧急剖宫产。但在术后,小福仍抽搐不止,血压极高,甚至出现呼吸衰竭,初步诊断为子痫(一种严重威胁到母婴生命的产科危急重症),被迅速转入广医三院重症监护室。

  抢救了三天,小福终于神志转清。由于病情反复,小福一直在重症监护室接受观察,整整143天后,病情才趋于稳定,转入急诊。到鬼门关走了一遭的她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却因脑部损伤成了植物人,无法说话,最多只能发出“咿、啊”的单音词,智力更是停留在三四岁儿童的水平。

  “刚恢复意识那会,我们给她喂东西吃,她要么不吃,要么吃了以后自己催吐,吐得到处都是,”副护士长曾丽平回想说,“她意识到自己手脚动不了了,就想绝食轻生。”在医护人员的开导下,小福才打消了寻死的念头。

  小福在急诊室“安了家”

  更令人头疼的是,小福是一位“无来源、无能力、无义务”的“三无”患者,住院期间,小福的家人始终没有出现。然而医院没有放弃她。自此,“无根的孩子”小福就在医院住了下来,成为急诊科特殊的“家人”,她的孩子则暂时由福利院抚养。

  曾丽平说,小福在急诊的“家”是一张位于急诊留观输液室的病床,就在护士台的对面。这样,无论哪个护士值班,都可以照顾小福。

  其 实照顾心智只有三四岁小孩水平的小福很不容易,护士朱慧娴说,每隔两个小时就要给她翻身拍背。在急诊科护士、护工的精心细致照料下,压疮、足下垂、坠积性 肺炎……这些植物人常见的并发症都没“找上门”。为了让小福的四肢功能尽量恢复一些,急诊科还请来康复科的医生专门指导小福进行功能锻炼。

  在小福的康复过程中,护工阿姨罗务香功不可没,她就像照顾自己的女儿那样,每天到医院先看看小福,过年过节也陪着她。她说,“她还很年轻,实在是心疼。”小福也会亲昵把罗务香唤作“妈妈”。

  小福在医院住了一年。

  近一年后,植物人小福已经逐渐恢复健康,虽仍然偏瘫,但已经可以坐起,甚至拿起勺子吃饭。她不可能一辈子都躺在这张小小的病床上,医院开始着手为小福“寻亲”。

  经多方打听、求证,医院医务科和保卫科才得知,小福原本是云南哈尼族人,因为和一个年长许多的男人恋爱,家人百般阻挠,小福负气离家出走,但直到自己出事、女儿出生,那个男人都没有出现过。

  今年9月,广州救助站联系上了云南的救助站,几番沟通后,终于联系上小福的家人,并由云南救助站提供救助。得知小福的未来有了着落,急诊科70余名医护人员心头的石头才算落下。

  10月17日,是小福回家的日子。这天下午,几名护士、护工小心翼翼地将小福从病床上扶起、穿好衣服、套好鞋子、坐上轮椅……护士朱慧娴和护工罗务香代表医院送小福回家,罗务香担心她衣服不够,还把自己女儿的衣服拿过来了。

  小福回家后的生活依然令人担忧

  踏入小福的家,已经是第三天下午了。小福的父亲已经过世,而母亲已经改嫁去了远方,老家只有小福的爷爷和婶婶在,两人看到花季少女变成了如今的模样,都红了眼眶。

  而朱慧娴和罗务香则慌了心,她们没想到小福的居住环境那么差。房子就是用泥土堆建的,下面养家畜,上面住人,屋内环境更糟糕,买日用品都要到车程1个小时的乡里去买。

  朱慧娴教了小福的婶婶学习日常护理方法,但在这样的环境下,小福能够保持现状就是最理想的了,孩子的成长就更令人担忧。想到这里,罗务香就忍不住流泪。

  记者从广医三院了解到,医院减免了小福这一年来治疗的巨额费用。回到广州的朱慧娴和罗务香,又开始四处联系相关部门,看如何能帮助到小福和她的女儿。

责任编辑: GD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