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达海军 通讯员/陈文庆)“回家了,终于回到这个魂萦梦牵的地方了!”3月14日,在揭阳市榕城区西马街道新风社区一所狭窄的老屋里,年已八旬的魏淑娟深情地轻抚着土墙和门板,止不住地泪眼模糊。这一天,她盼了整整74年。幼时,因为战乱和饥荒,魏淑娟被家里人卖到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没想到从此以后就与故乡隔断,失去了亲人们的所有讯息。好在一群热心的志愿者为她奔走寻访,让魏淑娟终于圆了牵肠挂肚的归乡心愿。

  思乡:信息零碎难寻故土

  魏淑娟老人的成长之路颇为坎坷。

  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日寇入侵潮汕地区,当地又发生洪旱灾害,在天灾人祸的夹击下,粤东地区出现了大饥荒,迫于生存,许多潮汕人只能卖儿鬻女往江西和福建迁徙讨生活。在1943年,爷爷奶奶听说江西有饭吃,咬牙把魏淑娟卖给人贩子,她历经一个月的时间才到了龙南。那时的魏淑娟还不到7岁。

  长大后的魏淑娟在龙南嫁人生子、落地生根,惨淡的逃荒往事也渐渐从生活中淡去了。然而午夜梦回,魏淑娟眼前总是依稀浮现屋门口的小河还有隔壁的老祠堂。

  少小离家,乡音已忘,如今,除了“吃饭”“爸爸”“妈妈”几个简单的词汇之外,魏淑娟已经不会说也听不懂潮汕话了。但是不知怎么回事,那几句潮汕歌谣总是不经意地就溜到嘴边:“月娘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音堂……”“细鹅咬大鹅,阿弟有亩阿兄无……”

  家里人知道,魏淑娟一直在思念着故乡,然而家人只知道她是从潮汕这边逃荒过去的,对于其余的信息却一无所知。

  寻亲:两地志愿者帮她找到老家

  在江西龙南,惠来籍的郑纪岳是当地一名热心的退休干部,多年来他不辞辛苦,频繁往返于潮汕和龙南,为上个世纪40年代逃难至龙南的潮汕籍老人寻亲,已帮助十多个家庭圆了团聚梦。

  在揭阳市,同样有这样一群名为“梦归潮汕寻亲团”热心人士,他们也在为流落在外的潮汕儿女寻根。面对魏淑娟的求助,两地的热心志愿者迅速行动,并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网络渠道发布魏淑娟的寻亲信息,邀请网友提供线索。

  通过仔细辨听魏淑娟关于故乡记忆的录音,志愿者们找出了三个关键点:火烧地、郭厝围、父亲小名叫“阿鸡”。“梦归潮汕”寻亲团中不乏对潮汕地里、历史熟悉的志愿者,他们来到榕城区西马街道一处俗称“火烧地”的地方附近,并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与魏淑娟记忆吻合的地方。

  在榕城区西马街道新风社区,志愿者们遇到了魏淑娟的堂嫂林美娥。很快,林美娥就带着志愿者来到魏淑娟一家的旧居:新风社区郭厝围1号。

  回家:终于再次见到故乡亲人

  14日,魏淑娟在郑纪岳和儿女们的陪同下,一早就从江西龙南出发,驱车往榕城老家认亲。从龙南到榕城只800里的路程,魏淑娟却走了74年!

  走在阔别了74年的巷道里,魏淑娟感慨故乡变化太大,她都认不出来了。在大家的搀扶下,来到小溪边一所“四点金”的庭院门前时,魏淑娟的眼前顿时亮起来了:对了,这就是她小时后最常来的老祠堂,常有阿姨在里边绣花。在庭院里,两位白发苍苍的堂嫂和一群晚辈端来“甜丸蛋”,庆祝亲人团圆。大家挨着魏淑娟坐下,告诉她以前的旧宅都还在。魏淑娟一听,马上拉着亲人们去看看。

  “这条小溪还和以前一样,这里曾经有一面照壁,这里以前有一爿小铺……”魏淑娟一面走一面说,很快就来到以前一家人住过的老屋了。这间不足30平米的小屋子,多少次在梦里出现?魏淑娟已经数不清了。然而,当她离乡多年后终于再次回家时,这里已人去屋空……魏淑娟沉默地抚摸着屋里的一砖一石,望着墙壁上干枯的苔痕,久久不舍得出来。

  志愿者告诉魏淑娟,她的弟弟魏来祥随父母逃难香港,后来还曾经回过这里,他们正在发动香港那边的人脉资源全力寻找。老人家一听,双眼闪烁出了光彩。

责任编辑: GD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