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鹏、王名润
百米壁画长廊,浓缩顺德风情。想“一站式”感受独特的顺德人文风情?这100米壁画长廊将满足你的愿望!顺德百米壁画长廊昨日在龙江天湖森林公园揭幕。
该壁画由24幅图画组成,是目前顺德最长的壁画,荟萃了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景点古迹。记者梳理发现,除了通过壁画长廊、涂鸦墙等形式描绘顺德外,有村居还涌现了手绘地图等文创产品,把顺德“装进”口袋,让“一站式”体验地道顺德文化的梦想“瞬间”成真。
百米壁画“活化”公园围墙
走进龙江天湖森林公园,蓝天、白云、绿树相映成趣,阳光调皮地在树梢上落下斑驳的树影。再往前走约50米,抬头向右望去,目之所及,曲折蜿蜒的《龙江如此多娇》百米壁画长廊映入眼帘。龙舟竞渡、龙江煎堆、七层文塔、甘竹滩洪潮发电站等具有龙江特色的民俗文化和标志性建筑,浓缩为眼前24幅栩栩如生的画作,令人眼前一亮。谁能想到,这一壁画长廊原是公园里的一堵围墙。
其中一幅以甘竹滩洪潮发电站为主体的画作,勾起了不少老顺德人的回忆。西江水滚滚向前,横跨南北的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坐落其间,曾同时发挥发电和防洪两大功能。据了解,始建于1971年的甘竹滩洪潮发电站,最高峰时有上万名党员、群众参与建设。作为百米壁画长廊的主创画家之一,龙江镇书画协会会长张锐强回忆道:“当时我在读中学,积极响应了发电站的建设。发电站是顺德人当年为治水患‘攻坚克难、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象征。”
如今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已“功成身退”、不再发电,成为顺德第12个党员教育基地。
百人接力成就佳作
百米壁画长廊的创作从今年3月底开始,至5月10日才基本完成。张锐强说,书画协会的6名成员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入龙江23个村居,挑选了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和建筑融入画作,为壁画的制作积累了大量素材。“我们用钢笔速写了大量的写生草稿,并决定采取传统国画的风格,在这个100多米的墙面上,描绘出龙江村居的最美风情画。”
然而,创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墙上作画与在宣纸上作画,完全是两码事。”谈及创作的不易,张锐强仍记忆犹新,“由于墙体是垂直的,画画时颜料会‘流眼泪’,顺着墙体流下来。”为了让壁画呈现最佳效果,主创人员常常顶着烈日作画。记者留意到,6位主创人员的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都是土生土长的顺德人。
“累并快乐着!”龙江书画协会秘书长梅顺挺笑着说。最让他感动的是,每逢周末,很多家长带着小朋友到公园散步。“不少小朋友主动参与进来,很多小树都是他们原创的!”他回忆道,“虽然底稿是我们6个人画的,但在一个多月的创作过程中,却有超过100人加入其中,其乐融融。”
将美丽村居“装在口袋里”
把顺德画在墙上,把美好留在心间。记者梳理发现,除了龙江的百米壁画长廊,顺德还有云里大街特色文化街涂鸦墙、桃村古建文化手绘地图等文化创意形式,让顺德各镇街、村落、建筑等“动起来”“亮起来”,让“一站式”体验地道顺德文化的梦想“瞬间”成真。
位于大良清晖园附近的东苑小区,从5月开始旧墙换新颜,你可以在小区里观赏到青年墙绘、马赛克拼贴、涂鸦、青年摄影、电影放映等多种艺术创作,感受青年艺术融入大街小巷的惊喜。
在容桂上佳市幼儿园旁,一堵“云里大街特色文化街涂鸦墙”色彩鲜明亮丽。据了解,这堵涂鸦墙全长约85米,高1.6米,绘就了云里大街的美好未来。在不久的将来,涂鸦墙上的愿景将有望成为现实。据悉,今年容桂将启动特色文化街项目,包括云里大街在内的街巷将被改造提升。
由顺德区一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制作的“桃村古建文化手绘地图”,以“寻找古迹+倾听历史+排版修整=手绘桃村地图”的方式,活化了美丽村居,让桃村“装在口袋里”。土生土长的桃村人阿健说:“桃村伴随着我长大,承载着我的美好记忆,希望通过手绘的形式,让更多人走进顺德、走进桃村,留住最初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