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了《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提出将海洋置于城市发展的战略位置,针对相关工作的落实推进,下达三项阶段性目标,从海洋经济、海洋生态及海洋文化等领域着手,力争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向海则兴,背海则衰,海洋经济已日渐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也成为我国各大滨海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热点、新趋向。2017年5月出炉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今年初的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提出,坚定不移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当前在编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也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确定为城市未来发展的四大战略定位之一。这一重大使命赋予深圳,既是对深圳打造中国海洋城市样板的信任和要求,也是新时期深圳海洋事业发展的目标。

  目前,深圳有1145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约260公里的海岸线,同时也是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口,2016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了2357万标箱。2016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1480亿元,约占GDP总量的8%,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000亿元。深圳重点培育的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邮轮游艇四大海洋未来产业快速发展,在海洋经济中的地位和贡献不断提升,2017年相关产业增加值达322亿元,同比增长26%。可以说,深圳在实现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上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

  梳理海洋城市崛起的关键要素,包括高度开放的货物贸易,创新机构的孵化,世界高端人才的吸引,流动畅顺的金融体系,潜力广大的创新环境,优渥的宜居环境等。而深圳不仅拥有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优势,丰富的海洋资源、高新技术密集的产业集群、极强的体制机制创新能力等软硬件,均是深圳打造世界级海洋中心城市的底气所在。

  但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也对海洋与城市、海洋与生活之间的深度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亟待深圳在这一领域进行更大胆的探索创新。海洋中心城市的规划,更应把城市看作一个有血有肉、流动而富有生命力的完整机体,综合考虑交通、环境、城市视野、人的行车感受和生态保护等因素,尤其强调与自然的共处。同时加快实施海岸带保护利用规划,逐步打破人为“城海隔离”,打造“城在海边、城海交融”的高品质滨海城市生活。

  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靠海而生,因海而兴,用不到40年的时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奇迹。当前,在相关政策精神的指引下,深圳加快向海洋发展,在推动海陆空间融合、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这一道路上,深圳将再度绽放独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