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香港真的不会有第二个马云马化腾吗?粤港澳大湾区机遇在哪

  澎湃新闻记者 洪燕华

  “为什么香港年轻人没有创建一个像阿里巴巴、像腾讯这样的公司?香港也不太可能诞生第二个马云、马化腾?”

  6月23日,距离香港回归21周年纪念日还有一周,香港,大雨。

  新深圳人王俊离开家中还在发烧的儿子,匆匆来到位于香港湾仔的跑马地,参加在这里举行的一场关系香港未来的大讨论,他说他很少参加需要穿西装的社会活动,今天特意来了,“因为梁主席这样的大佬都来了。”

  这一天,太平山脚下的香港赛马会跑马地马场聚集了很多人,香港前特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梁振英来了,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前主席刘明康来了,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也来了,当然还包括王俊这样的青年创业者,他们此行目的只有一个——寻找香港新机遇。

  这一天,距离跑马地不到5公里的四季酒店,一个抓住时代机遇的公司即将创造新的财富神话,小米创始人雷军举行小米全球发售股份的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于7月9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交易。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出现在小米全球发售会所在的香港四季酒店,引来外界猜测声一片。

  香港,一块机遇此起彼伏的土地,又潜伏着一个新的更大的机遇,位于湾仔的香港赛马会跑马场,一块蓝色的户外招贴画指出香港的下一个方向——粤港澳大湾区。

  这场由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主办的“2018亚布力青年论坛第四届创新年会”焦点议题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新机遇,选择香港回归21周年的前一个周末,200多位不同领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嘉宾汇集于此,一边反思,为什么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诞生在中国内地,而非资本市场更成熟的香港?一边探讨,如何增进粤港澳青年合作创新创业,让这块土地的年轻人可以书写自己的创富故事。

  显然,粤港澳大湾区,是香港青年的下一站。

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和香港,山水相连   东方IC图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和香港,山水相连   东方IC图

  [一]

  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在哪?

  “我孩子看病一定到香港,为什么不能在深圳看病呢?就是不行。”

  “我要融钱一定在香港,为什么不能在深圳做一些好的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就是不行。”

  “我要谈和科技服务合作相关的东西,就是在深圳,我从来没有在香港跟一个生物技术企业聊得很开心过。”

  和很多深圳人一样,王俊也是典型的“两栖人”,深圳、香港两栖,他直言他的这种两栖生活其实“蛮分裂”的。

碳云智能创始人王俊(左)和论坛主持人互动碳云智能创始人王俊(左)和论坛主持人互动

  王俊10年前来到深圳,2015年创办“碳云智能”,致力于利用互联网、生命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引擎进行数字化生命健康的管理。笑言参加当天的亚布力青年论坛是因为“梁主席这样的大佬都来了”的他,一个月前接待了另一位大佬——德国总理默克尔,5月25日,默克尔访华期间特意飞到深圳登门拜访王俊和他的生命健康独角兽“碳云智能”,也引发全世界对于中国新兴生物科技业的关注。

  “我香港来得很多,没事到这儿吃个饭,会个朋友。”王俊说,这是一个全世界最有意思的地方,这么近,一个小时来回,说起来就是一个城市,不是两个城市,但就这么小一个地方,整个科技的发展、金融的发展、教育、医疗、两边的社会体系都不一样,在这个体系里我挺分裂的。”

  “深圳跟香港未来一定会融合,两种不一样的元素在完全统一的土壤里,如果迸发出一个火花,我相信会是非常非常振奋人心的东西。”

  王俊期待的这种“融合”正在到来。

  “香港和内地的合作现在有了一个新的而有远大战略意义的平台,这就是粤港澳大湾区。”香港前特首梁振英在亚布力青年论坛致辞时表示,“国家发改委、广东省和港澳两个特区政府正在做基础期对政府的规划工作。”

香港前特首梁振英香港前特首梁振英

  粤港澳大湾区是怎样一个概念?

  广东省9个城市加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560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6800万,3万多家国家级高新科技产业,16家世界500强企业,GDP是1.4万亿美元。“这个数字是很庞大的,在世界排名来说是13位,跟韩国差不多。”论坛一开场,香港发展贸易局主席、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就讲了这个议题,“5年之内粤港澳大湾区的产值会超越旧金山大湾区、纽约大湾区、东京湾大湾区这三个大湾区,依照目前这个增长率我们产值会有2.1万亿美元,比东京湾、纽约都要大。”

粤港澳大湾区 制图来源 世邦魏理仕粤港澳大湾区 制图来源 世邦魏理仕

  罗康瑞介绍说,“我们大湾区条件很强,香港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科技在深圳非常发达,知识产权香港保护非常好,智能制造业在珠三角非常发达,创意与设计在深圳和香港都很强,珠三角和香港贸易、物流做得很好,专业服务方面香港做得很好,澳门、珠海旅游休闲很突出,这些都是充满机会,上升的空间非常非常大。”

  “粤港澳大湾区融入世界几个湾区的特别,纽约湾区的金融在香港体现出来,日本湾区的制造在深圳和东莞也体现出来,硅谷的创新能力将来也可以在深圳体现出来。”香港菁英会主席庄家彬说,“所以我觉得这对香港年轻人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政策,香港人走出去求职就业的机会更多了。

  正如罗康瑞所言——现在全世界看起来是乱糟糟的,但是充满机会。

  [二]

  大湾区可以改变香港什么?

  一个“一国两制”,三个不同的关税区,这是粤港澳大湾区相比纽约、东京和旧金山大湾区最大的不同。“一国两制”可能是大湾区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也可能是一个最明显的优势。

  怡和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怡和(中国)有限公司主席许立庆说,“中央还没有公布这个计划,从3月到5月到7月,现在可能是下半年,为什么拖这么久?因为中央认为这个很重要,这个里面,大湾区跟‘一国两制’本身就是创新,如果能弄好,是一个全世界的创新。”

尚乘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蔡志坚尚乘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蔡志坚

  尚乘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蔡志坚表示,大湾区确实给到企业家或一些年轻创业者无限的可能,“因为我们的场景已经不是香港一个地方,是整个湾区、整个中国,你这么发展事业,也会走到更远的地方。”

  现年40岁的蔡志坚带领尚乘集团在外资、中资机构竞争激烈的香港金融市场里脱颖而出,成长为亚洲领先的全功能证券服务平台和跨境投资银行,而他本人更在2017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全球青年领袖”。对于香港市场,蔡志坚很有发言权,“差异化才能让整个湾区同步发展,举个例子,在中国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其实拿第三产业来说,粤港澳大湾区相比于其他湾区占比比较小,如果你只看香港,香港服务业领先,相比起来,现在深圳在科研、技术方面走得很前,互相之间是有学习、共同发展成长的空间的。”

  蔡志坚强调道,作为国家最国际化的城市,香港一直担任“超级联系人”的角色,要把内地和香港市场联系起来,把内地的企业与国际投资者企业连接起来。“我有几点比较关注,第一点有没有一个沟通机制、平台的打通,第二有没有一个空间大家联手做点事,所谓抱团取暖,第三是人才。”

  “粤港澳大湾区其实就是一个融合和互补。”和王俊一样,广东长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启强也是内地、香港“两栖”,他说,“我有时间特别愿意来香港居住,因为香港总给我一种很平和、很舒适的感觉,香港的法治环境,人性化的配套,这点内地要向香港学习。”

  大湾区之于香港,更大的利好是,可以让香港这潭水流动起来。

  “香港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很低,你看内地财富排行榜,三五年一变,三年前、五年前、十年前,排行榜上完全是不同的人,你再看香港财富排行榜,过去二十年就这些人,同样一批人上上下下。”怡和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怡和(中国)有限公司主席许立庆说,“香港现在碰到一个最大的问题,如果我不是做金融的,我不是做专业服务的,那我干吗呢?这是香港最深层的矛盾,我不想做金融,或者我不够资格做怎么办?这个就卡住了。”

  “初步尽可能让生产要素能快速流动,这个马上可以把生产力提高,可以马上把人均所得提高。”许立庆强调说,“如果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的话,为什么融资我只能在香港融,不能在深圳融,如果体制打通都可以融,如果你想看病可以在深圳看,也可以在香港看,这样一下子香港年轻人出路就广了,我出来不想做金融,又买不起房,我出来干吗呢?”

  所以,大湾区可以给香港年轻人一个很好的出路。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

  [三] 

  香港年轻人为什么这些年走慢了?

  “香港就像手扶电梯,现在走得越来越慢,越来越平。”在亚布力青年论坛上,翁以登对香港的现状做了一个生动比喻,“这个发展是不是可以利用大湾区,是可以的。”曾任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的翁以登,现任邵氏基金会特别顾问、亚洲理工学院准校长,一直关注教育,关注香港青年的未来。 

  如果将香港比作平缓的手扶电梯,那么深圳无疑是一部急速上升的升降电梯,论坛主持人于盈报出了一组数据——香港和深圳的经济实力和国内经济实力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开放之初,香港GDP占到内地GDP15%左右,去年已经下降到了2.6%,和深圳的GDP是持平,深圳还略微超出。

  显然,香港,尤其是香港的年轻人,需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机会,加速度。

  “香港市场本身就小,确实没什么创业的土壤,创业氛围和环境远不及内地,”从内地移居香港7年的朱小姐对此深有感触,“香港年轻人对失败的承受度也很低,对内地的环境不了解,所以也不敢走出去。”

  6月23日,尽管当天气温已到30度,香港街头的年轻人依然穿着得体的西装外套,他们手拎公文包行色匆匆,但路遇貌似内地人,他们会用普通话主动上前问“你去哪里”,并为对方指出最合理的路线。他们礼貌适度,绝不问对方来自哪里,就匆匆含笑离开。这可能是中西文化培育出的香港青年的标准形象,友善而克制,连嘴角微笑的弧度都模式化般刚刚好。

  “香港的年轻人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他们太安稳于现在。”香港菁英会主席庄家彬说,“他们应该把眼光放大,不要把自己的发展只看到在香港,应该看远一点,整个湾区,整个中国。”

  [四] 

  香港创客如何打开内地大市场

  “一个香港的普通年轻人,不是一个富二代,也没有很多社会关系,香港政府整天跟他讲大湾区有很好的机会,有很多机会可以掌握,他们该怎么做?”翁以登说,“我谈谈对普通年轻人的看法。 ”

  曾任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的翁以登,在内地和香港都有很多学生,他说他们的思维方法很不同,“香港的社会和内地的社会是很不同的,香港年轻人的成长,思维方法和内地年轻人也不同,历史也不同,香港150年的历史和内地近代150年的历史完全不同。所以,你叫一个香港年轻人融入进去,创建像阿里巴巴、像腾讯这样一个公司是不太可能的。”翁以登这么说。

  当然,香港不是没有成功打开内地市场的案例,比如顺丰,顺丰的创始人王卫是唯一挤进香港富豪版的新人,打破香港富豪榜最近十几年被地产商或传统制造业垄断的局面,也重新定义了中国物流业的江湖。

  2017年3月发布的《2017胡润全球富豪榜》上,王卫的排名就超越了李嘉诚,彼时46岁的王卫以186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位列大中华区第三,全球第25位;89岁的李嘉诚财富1750亿位列大中华区第四,全球第32位。

  翁以登也提到了这一点,“唯一我想到的,香港年轻人做成功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不是技术的创新,就是顺丰,顺丰是完全利用中国老百姓的习惯打进中国内地市场。当然,顺丰的王卫小时候是从上海来的,所以他可以算大半个香港人。”

  那么,香港年轻人创业如何精准切入内地大市场?

  翁以登给出两个建议,一是科技创新,二是找个内地的创业伙伴,“阿里巴巴的第二把手是谁?腾讯的第二把手是谁?都是从外面引进的。”

  “我的第一个建议,香港如果想要年轻人打进内地市场,科技创新是最好的方法。科技创新也不是为中国市场,现在全世界无人机80%都是大疆的市场,像以色列的创新公司都有科技的成分,如果有科技打进全世界都可以,包括中国内地。如果科技成分很低,只是想利用每个人消费、每个人都吃一个汉堡包、每个人都买一双袜子,就想进内地市场,我认为可能性不大。”

  如果不是念科技的,是不是就不能利用内地市场呢?不是。

  翁以登抛出第二个建议,“如果你在香港科技大学念书,旁边是内地来的学生为什么不一起合作,他对内地市场了解比你多,可是你在香港,香港社会整天说我们有自己的核心价值,我们的国际视野,我们的法制,这些都是非常重视的,所以你带来一个拍档也带来一些新的贡献。你看阿里巴巴的第二把手(蔡崇信)是外面来的;腾讯的第二把手(刘炽平)是香港来的,所以香港年轻人如果科技方面不那么有优势,如果想进入内地市场,建议找一个内地的伙伴。”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右)和学生汪滔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右)和学生汪滔

  内地和香港,两种基因融合一起,确实会起某种化学反应,比如全球无人机“霸主”大疆,虽然成长在深圳,但确是香港科技大学孵化而出,算得上是内地和香港共同培养出的模范生。

  “2011年,汪滔带着他的无人机项目参加香港科技大学百万奖金创业大赛,发展至今,大疆的估值已达150亿美元。”现如今,港科大校园里,关于大疆创始人、当年那位执着的少年的发家故事一直在流传。

  有的人不在江湖,江湖却一直有他的传说。这句话换在科技界套用在汪滔身上再合适不过了,这位全球无人机领袖级企业的创始人甚少参加社会活动,甚少接受媒体采访,几乎绝缘于公众视线,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此次论坛拟定的嘉宾名单有他,却没有出席的原因。

  但这并不妨碍他的故事在江湖上飘啊飘。

  [五]

  下一个风口在哪?

  大时代的香港需要更多王卫、汪滔式创富故事,可是属于年轻人的机会在哪?

  “最近20年香港人喜欢赚快钱,但这也给年轻人埋下新的机会。”香港菁英会主席庄家彬强调说。

  庄家彬举例,“我最近去台湾参观一些企业,以前香港跟台湾同是亚洲四小龙,曾经香港在制造业、在科研方面在亚洲算是比较好的,但现在跟其他国家以及地区比,已经比较在后面了。我觉得这可能是香港人用广东话叫赚快钱,因为香港这20年在股票市场、地产上面,利润太好了,所以很多传统的制造业或者是工业家,都变相去做投资,或者说做地产商,这个是很可惜的。当然这也给我们这代人一个基础,地产等投资方面的利润让香港很多家族企业已经有他们的资源,他们也不能现在再把这些钱投进创新科技产业,整个细分市场现在不一样了。”

  香港社会在改变,被地产商垄断20年的富豪榜挤进了新人,企业家们聚在一起再谈圈地就OUT了。

  “以前每个企业家也是讲我去哪里圈地,去哪里投资什么地产项目、住宅项目。”庄家彬说,“但现在大家都是讲有什么创投公司,哪里生物科技比较好,哪里的云数据比较好,所以现在整个香港,尤其是这一帮跟我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都是往这方面去走。”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正如庄家彬所说的“在往这方面走”,当天论坛来了一批青年创业菁英,移动支付及消费大数据公司“钱方·好近”QFPay创始人兼CEO李英豪就是香港青年北上创业的典型。

“钱方·好近”QFPay创始人李英豪“钱方·好近”QFPay创始人李英豪

  李英豪是香港人,2009年去北京创业,2011年创立钱方,经过7年时间,从3名员工开始,到如今接近300人的团队,帮助全国百万线下商户电商化,进入“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和以AI大数据为核心的新零售时代。

  如果你去香港,发现越来越多的场合可以用微信、支付宝支付了,你可能需要感谢这个年轻人。

  “我们经历了整个移动支付从0到1的发展,我们跟微信、支付宝合作,成了他们全国首批的线下合作伙伴。”李英豪说,“我们优先把移动支付技术带到香港,在推出早期,头6个月交易金额加起来100万港币,这是什么概念?这是北京一个小时或一个小区的交易额。但在2017年1月,这个金额在香港突破了一个月1000万港币,现在最新的数字是在香港一个月将近10亿港币,移动支付增长得非常快。”

  “中国科技之所以发展这么快,原因是一开始架构在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基础上。”林彦君是当天出席论坛的唯一女性青年创业者代表,她去年1月在香港创立金融科技公司FinEX Asia,“阿里为什么会有支付宝?因为当一个新生态的服务需要提供的时候,有一个东西要克服。在美国有很完善的支付,也有很完善的物流,在中国没有,它需要使用它服务的人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去付款,这是必须要花心思去建立的,支付宝是在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基础上建立的,在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市场当中,它的个体就可以很大。”

FinEX Asia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林彦君FinEX Asia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林彦君

  留着齐耳短发的林彦君,瘦小而文弱,说话声音也是细细柔柔,很难看出她在金融产品交易及投资顾问行业征战了十多年,她说,“亚洲这个地方资金是非常非常多的,亚洲坐拥巨大的未开发的金融商机,中国、日本、澳洲、中国台湾、印度大概就占据了全亚洲这么大的投资量,这些资金都追求一个有效率的投资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FinEX Asia可以成长的原因。”

  AI、云数据、区块链、生物技术……当天青年创业者代表的画风,让有着“中国创投教父”之称的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开玩笑说,你们这些年轻人说的,我基本没听懂。

  阎焱早年在软银亚洲期间曾参与阿里巴巴的投资,“那时的阿里是一个很小的公司,发不起工资,但马云在做演讲的时候慷慨激昂。马云就是这样,他是真的相信自己在做伟大的事情,相信自己能够改变人类。”

  现如今“老干部”阎焱穿梭各地,投资过盛大网络投资过阿里巴巴的他,需要用常人没有的观察力在资本市场找到第二个、第三个……“能够改变人类未来”的马云、马化腾抑或其他。所以6月23日,他也来到香港,来到此次亚布力论坛现场,为青年创业者指点下一个风口可能的方向。

  [六]

  谁来创造下一个造富神话?

  “生物科技领域的公司将来在香港会有巨大的突破。”

  6月23日的亚布力青年论坛上,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又为创业青年打了一针兴奋剂。

  “这不是青年论坛吗,怎么你们还是穿西装打领带?”李小加是当天论坛唯一身穿POLO衫上台的嘉宾。他的出现带来了一阵阵掌声和笑声,也带来了一大筐干货。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

  为什么看好生物科技?李小加的这句话是有根据的,今年4月的港交所改革改了三件事:第一是同股不同权;第二,允许生物科技公司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上市;第三是已经在英美上市的大中华,可来香港作第二上市。

  生物科技公司没收入凭什么可以上市?

  “今天由于天时、地利、人和,我们迎来了生物科技的革命,大量的新药、生物药开始涌现,同时中国即将迎来老龄化社会,中产阶层崛起,人们都能付得起较高质量的健康服务。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改革实际上就是给这个行业雪中送炭。”

  论坛现场,李小加第一次解密港交所大变革。他解释说,生物科技在产品获批之前不可能卖一分钱,但需要大量的钱做前期临床试验及一系列研发认定,因此我们在这个时候要给它钱,雪中送炭。但投资者风险非常大,怎么办?我们最后设定了一个已经通过第一期临床试验、即将进入第二期临床实验的门槛,市值要达到15亿,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上市。

  2018年的上半年,生物科技独角兽企业“碳云智能”创始人王俊心情应该都不错,4月,港交所改革,为生物科技公司铺就上市绿色通道,5月,他创立不到三年的企业引起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注意并特意前往企业所在的深圳登门造访,6月的这天,港交所掌门人李小加佐证了他的创业理念——“未来最大的商业机会,或者叫创新的机会,一定是人本身,我们的健康、我们的生命本身。”

  因为惦记着家中反复发烧不止的儿子,王俊在发言后开着他的深港两地牌照车,匆匆离开,但他留下一句振奋香港的话——因为香港的新规,不仅是我个人投资的,还是我自己创办的企业,还是我朋友的企业,我们都要到香港来上市。我相信,未来10年,20年,这里是一个全世界最热的地方。

  如李小加所言,香港是一个小身体顶着个大帽子,把中国大量缺钱的公司带到香港。“今天,香港上市公司整体市值有30多万亿港币,但香港GDP只有2万多亿,这个数字很重要,一般国家或地区的GDP与它的资本市场总市值比例为1:1,而香港是1:12至1:14。”

  “港交所为什么要改革,阿里巴巴去美国上市了,我们再不改,小米也要去美国了。”李小加说出这句话的当天,6月23日,同样在香港,小米创始人雷军宣布7月9日将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交易,小米也因此将是第一家在香港新政下“同股不同权”上市的公司;紧接着,6月25日早上,另一家互联网新秀——美团创始人王兴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和招股书。

  “改革以后,香港开始迎来资本市场发展的新的春天。”李小加说,“我相信在暑假之前会有一个小高潮。”

  6月23日傍晚,香港雨止,不远处的太平山顶,风吹云散。香江潮涌,蛰伏着下一波高潮。

  大时代之下,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所以,谁来创造下一个造富神话?香港真的不会有第二个马云、马化腾吗?还是把答案留给未来吧。

6月23日晚,从太平山顶俯瞰香港 亚布力青年论坛 供图6月23日晚,从太平山顶俯瞰香港 亚布力青年论坛 供图

  (本文论坛现场图片均由亚布力青年论坛提供,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