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卖钢材的、搞招聘的、做母婴的……一大波“独角兽”上市融资来了!

  每经记者 王星平    每经编辑 魏文艺 王嘉琦    

  错过阿里巴巴,但不能再错过“独角兽”。

  今年4月,港交所出台了上市新规——4月30日,未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权的创新产业公司,以及已在海外上市的创新产业企业可申请上市。

▲图片来源:港交所官网▲图片来源:港交所官网

  随后,小米、美团点评、斗鱼、腾讯音乐、映客、猎聘、创梦天地、同程艺龙、找钢网等一批明星公司申请IPO,港股市场似乎迎来了一场资本盛宴。

  6月28日晚间,母婴社区平台宝宝树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距离宣布获得阿里巴巴投资还不到一个月,宝宝树就将上市提上了日程。它到底在急什么?

  连续两年超9亿元亏损

  6月28日晚间,宝宝树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据招股书显示:

  宝宝树第一大股东为创始人王怀南家族,持股26.09%;

  第二大股东为复星,持股24.84%;

  第三大股东为好未来教育集团,持股10.18%;

  而不久前与宝宝树达成战略合作的阿里巴巴占股9.9%。

  从成立至今11年的时间,宝宝树已经成长为母婴零售领域的头部玩家。从母婴社区、互联网工具演化至电商平台,再到目前中国最大的母婴类社区平台,这11年来,宝宝树的定位一直都在转变。今年6月,宝宝树接连宣布与阿里巴巴、在线少儿英语教育品牌VIPKID达成战略合作,估值约140亿元。

  尽管定位一直在变,但营收来源变化不大。招股书显示,宝宝树在过去三年主要的变现手段分为两部分:

  其一是数据驱动的广告模式。2015至2017年间,宝宝树的广告收入分别为1.673亿元、2.679亿元、3.72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9.2%;

  其二是电商业务。2015至2017年间,宝宝树的电商收入分别为3270万元、2.402亿元、3.32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18.9%。

  此外,宝宝树表示,自2016年起,平台提供由签约专家编写的健康话题优质内容,两年间分别获得了170万元、2470万元的内容收入,知识付费也将成为集团未来的收入来源。

  然而,宝宝树连续两年超9亿元的亏损引人注目。

  招股书显示,宝宝树2015年至2017年营收分别为2亿元、5.09亿元、7.29亿元;三年的毛利率分别为54.6%、53.1%、63.2%;2015年至2017年度分别亏损2.86亿元、9.34亿元、9.11亿元。2015年经调整年内亏损1.72亿元,2016年盈利0.44亿元,2017年盈利1.38亿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与宝宝树上市前发行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有关。在香港上市的IFRS准则下,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被视为公司的“金融负债”。

  在会计计量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求,将普通股价值与转换价之间的差额计为亏损,这也是很多公司账面出现由可转换优先股造成巨额亏损的原因。小米、美团点评也有类似问题。

  中环资产董事总经理杨延德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有些企业的部分亏损是会计方面的损失,所以看企业最重要的还是需要看营运数据,例如收入增减、用户增长数、用户活跃度等等。”

  “独角兽”们在焦虑什么?

  早在去年,就有外媒报道称,宝宝树在复星集团的支持下,计划于2018年上半年IPO,筹资规模将达3亿美元。而当时王怀南对此消息的回应是宝宝树“继续努力,都是小事”。

  如今,传言成真,宝宝树已经选择站在上市的跑道上。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时上市是宝宝树寻求业务变现的一种稳定方式。

  今年4月30日起,港交所的上市新规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在港申请上市。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此时上市可谓享有天时地利。随后,“独角兽”们纷纷出动。6月初小米打完前阵后,美团点评、宝宝树等企业相继在港递交招股书。

  6月21日,同程艺龙赴港递交招股书,正式启动IPO计划。

  6月25日,美团点评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

  6月25日,手机直播平台映客通过上市聆听,6月27日正式在港开启路演,预计7月中旬在香港主板上市。

  6月26日晚,港交所披露了知名钢铁电商“找钢网”提交的招股书。

  据《证券时报》6月28日报道称,德勤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香港IPO数量达到全球首位,预计有101只新股,合计募资金额达503亿港元。

  《人民日报》(海外版)则分析称,这一切,皆源自港交所25年来最大变革。

  主观上说,港交所不同于国内其他两大证券交易所:上交所和深交所,后两者更侧重于服务国企融资和保护中小投资者,而港交所自身也是上市公司,有盈利需求,运作更为市场化。因此,它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大刀阔斧改革,保持自身活力。

  客观上说,目前互联网经济浪潮已经席卷全球,中国的经济结构也正在发生重大改变,以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兴经济开始崛起。这些公司有强烈的融资需求,但他们的股本、盈利、股权等条件在A股无法达到IPO要求,去美国上市又有法律、沟通、盈利等诸多难题。融资难,是他们的无奈呼声。

  而港交所看到了其中商机。在给内地企业带来利好的同时,港交所也给自己引来了活水。

  但是,港交所一夜之间变得如此“拥挤”,也反映出互联网“独角兽”们普遍的“焦虑”。

  中环资产董事总经理杨延德认为,大家都希望能在利好政策启动初期就能完成上市,以免之后发生意外情况。

  基岩资本副总裁杜坤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2017年,港股交易额只有美股全年交易额的十六分之一,只有A股的六分之一。港股的资金量相对小,就好比水池的空间容纳有限,上市“独角兽”越来越多的话,越到后面融到的资金就越有限。所以,赶在窗口期第一批上市的公司估值也会比后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