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汽车|财经|鲜城|旅游|城市|美食|网站地图|手机版
珠海

新浪广东>珠海>本地资讯>正文

金湾投600多万保护非遗 成立了六个传承基地

2016年01月07日 07:47 南方都市报  评论(人参与

  南都讯 记者杨亮 在珠海金湾区“三灶民歌”、“三灶竹草编织技艺”晋升省级“非遗”之际,金湾区近日陆续成立了六个传承基地,旨在通过常态化的教育在学生和年轻人中间培养非遗传承人,应对流行文化的冲击。当地文体旅游局透露,当地为保护“非遗”,近年来已投入600多万元。

现有传承人多是老人

  广东省政府日前公布了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珠海共有四个非遗项目上榜,金湾区三灶镇就占了半壁江山,分别是“三灶民歌”和“三灶竹草编织技艺”。

  据三灶镇相关人士介绍,截至目前,该镇已拥有1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1项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进入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断壮大的非遗“家族”将为地方的文化知名度加分,但在流行文化的强势冲击下,深陷“传承难,后继乏人”困境泥潭的“非遗”究竟能否传承下来,也令外界感到担忧。这也是我国非遗项目普遍面临的困境。

  南都记者随机询问了5位金湾居民,每一个受访者能够熟练地背出五六个一线歌星的名字,却无法回答“当地有哪些非遗项目?”的问题。

  由于年轻人被流行文化吸引,不少已传承数百年的“非遗”项目日渐式微,有些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年龄普遍偏大,后继乏人,有年轻人甚至认为这已经是老一辈的东西。

  金湾文体旅游局相关人士表示,如今三灶镇懂得编织工艺的人都在55岁以上,能编织出繁复精美纹理的不到30人。为了传承“三灶民歌”,金湾此前曾专门举行此类歌唱比赛,希望激发人们学习本地民歌的热情,但参赛者都是老人,年轻人几乎都不会唱。这与一些流行歌手大赛海选中,动辄千人万人排队报名的景象形成鲜明反差。

  为了保护“三灶民歌”,当地2012年曾历时两年,走遍每一个村落,搜集到300多首民歌,发现现存的歌手中,年龄最小已经是67岁,年龄最大的已经是90岁。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各地是普遍现象。

 传统民俗自身尝试变革

  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口味,金湾区一些传统民俗尝试不断变革。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700多年的“三灶鹤舞”过去一直保持“传男不传女”的习俗。传承人陈福炎说,原来,人们都认为女人跳鹤舞会带来霉运,不要说跳舞了,哪怕碰到鹤舞道具都会被村民视为不吉利。

  但2012年,后继无人的窘况迫使“三灶鹤舞”不得不打破“传男不传女”的陋俗,首度招收女传人。如今鹤舞表演队约20人中,女性占了六七成,已经超过男性成为了主力。有鹤舞队员说,现在男性大多忙于挣钱,工作和生活压力比较大,不大愿意抽时间练习传承鹤舞,反倒是女性更有热情。“三灶编织”也在酝酿变革。

金湾投600多万保护

  近日,金湾区文化体育旅游局也在三灶中心小学、金海岸中学、金湾区第一小学、金海岸海华小学、三灶镇海澄小学、金湾区金茶花巧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设了6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金湾区文化体育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每年将安排经费,用于非遗传承基地运作,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将主要教授、宣传、传承三灶鹤舞、三灶编织、三灶民歌和定家湾茶果等非遗项目,培养年轻的传承人。

  据统计,近几年金湾各级已投入600多万元,用于传承和保护非遗。

  而为了从流行文化的阵地上吸引更多年轻人,金湾还尝试用微电影、多媒体教材等手段来进行宣传,制作了微电影《即将消逝的声音》、《鹤无双》等,甚至仿效流行舞蹈的教学方式,将过去手把手教的《三灶鹤舞》编成多媒体教材,刻录成D V D光盘。

  在培育年轻传承人的同时,金湾区还在尝试不断拓展“非遗家族”的成员。当地文体旅游部门透露,今年将增加挖掘非物质文化项目,包括三灶龙舟比赛、醒狮等,进一步申报区级、市级非遗项目,当地还准备挖掘一个童玩,包括以前当地小孩玩的下棋、跳圈的游戏等。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