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汽车|财经|鲜城|旅游|城市|美食|网站地图|手机版
中山

新浪广东>中山>城事>正文

用互联网+保护中山历史建筑 将其纳入网格化管理

2016年01月21日 10:17 南方都市报  评论(人参与

  提案名:《关于在中山建设国际历史文化名城中做好历史建筑保护的建议》

  提案人:

  市政协委员 胡文坚

  市政协委员胡文坚在调研中发现,截至2015年5月,中山市共有历史建筑512处。根据历史建筑评级,A级228处,B级284处,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火炬区、南朗镇、南区。其中火炬区104处,多以碉楼形式存在;南朗镇102处,多为传统的民居风格;城区多为民国风格的骑楼。值得注意的是,中山市的碉楼数量仅次于开平,大部分镇区都有,仅火炬区就有73处。

  胡文坚认为,中山作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对孙中山故居的保护工作最好,而对其它历史建筑保护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登记轻保护,保护工作缺乏全市统筹。另外政府保护部门级别低,中山市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管理中心只是市城乡规划局下属的一个事业单位,法定编制人员仅4名,胡文坚说,这个单位不但级别低,而且人员太少,根本无法做好全市的历史建筑日常维护和修缮工作。镇区、村居缺乏专项保护经费也是一个现实问题,这导致不少历史建筑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任凭风吹雨淋。

  对此,胡文坚建议,运用互联网+历史建筑的形式,由市政府牵头制作大数据,建立历史建筑电子地图,将全市的历史建筑纳入网格化管理,由各村居网格员负责日常巡查。成立中山市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小组,由副市长以上级别的领导担任组长。制定中山市首部《中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将全市所有的历史建筑全部纳入法定保护范围。

  另外,胡文坚指出,应该鼓励民间资本和个人参与历史建筑的保护,允许民间资本和个人将历史建筑开发成具有中山本土文化特色的私营博物馆、图书馆、武术馆、舞龙舞狮馆、粤剧馆、诗词馆和私营旅馆、私营餐厅,使历史建筑得到活化、重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