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汽车|财经|鲜城|旅游|城市|美食|快投诉|网站地图|手机版
中山

新浪广东>中山>正文

全面梳理广东年俗文化 打造粤式年俗品牌

2017年02月16日 17:27 南方日报  评论(人参与

  在广东过年的朋友,是否感受到今年春节广东年味特别浓郁?从春节前全省各地热热闹闹的迎春花市开始,整个春节期间,各地舞龙舞狮,以及梅州大埔县花萼楼祈福、肇庆德庆县龙母开金印、湛江吴川市各村年例大宴宾客等等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刮起了一股“在广东过大年”的风潮,令外地游客大开眼界。尤其是粤西地区的“年例”习俗,成为乡村里一浪接一浪的狂欢。来自广东省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春节假期7日全省共接待游客4826万人次,同比增加13.5%,旅游总收入366.4亿元,同比增长16.17%,出现了广东史上最火的黄金周。

  中国人有句老话,过完十五才算过完年。这句老话在广东得到了最好的传承,在全国各地纷纷结束春节假期开始上班时,广东的年俗还在延续,并在元宵节当天达到顶峰。广州的广府庙会开锣,人山人海,好戏连连。元宵节当晚,佛山“行通济”迎来了73万游客。吴川习俗正月十五“行花桥”,吸引了本地及周边数十万游客。而在全省各地尤其是乡村里,正月十五更为热闹,潮汕地区的“营老爷”、粤西地区的“游菩萨”等等,看似同出一脉却又各不相同,环环紧扣,依据传承百年的习俗为新的一年祈福。

  电视台采访了一位在广东过年的东北游客,其在体验了广东的年俗文化后,深感震撼,表示明年还要再来。如果说十年前广东的年俗文化活动还只是民间自发、自娱自乐的活动,那么近五年就是广东年俗旅游文化推广的觉醒。2016年底,广州市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广州过年活动,推出了“广州过年,花城看花”的广告语,形成了热门的讨论话题。而广东省旅游局在推广广东年俗旅游上,更是下了一番功夫,先于1月14日在肇庆举办了启动仪式,继而推出了“到广东过大年”品牌,并整合了春节系列主题活动近400项,为游客提供各种贴心游玩攻略。

  来自省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春节期间,百度搜索“到广东过大年”词条达28万条,相关节庆活动检索量达5200万人次。在广东年俗旅游已经具备了一定知名度的当前,如何打造粤式年俗品牌成了下一步的目标。纵观广东各地年俗活动,其最宝贵之处在于自发性、原生性,传承完整、参与度高。但是笔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仍然发现不少问题,简单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新生代年轻人对本地年俗文化的历史、意义了解不多,参与多是因为好玩,未能建立文化自信;二是部分年俗活动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涉及烟花爆竹、堆火;三是地方政府未能有效引导,未能有效处理年俗文化与封建迷信之间的关系,往往采用一刀切,导致年味越来越淡;四是虽然呈现出百花齐放之态,但缺乏“龙头”,还需要推出几项最本土、最传统、最具参与性的代表性年俗;五是虽然年俗活动众多,但是未能有效梳理、归类,还没有形成清晰的广东年俗旅游画像;六是我们关注的多是集体性质的年俗活动,对本土社会最小单元群体——家庭——关注仍然不够,但家庭是年俗文化的核心,不同地区的家庭在过年期间有一系列的习俗,非常具有仪式感,这也是广东年俗文化追本溯源的所在。

  多年以来,吃饺子、舞龙舞狮、逛庙会似乎是中国人过年的标配,但是“在广东过大年”给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中国、认识广东。保存完好、生生不息的广东年俗,在丰富中国春节内涵的同时,更成为了海外华人华侨想念祖国、外国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桥梁。广东年俗需要来一次全面大梳理、大挖掘,要让人们知道为何佛山人要“行通济”、粤西人要做“年例”。要让更多人了解,什么是“押舟”?什么是“营老爷”?如果说2017年是人们知道广东有丰富多彩年俗文化的一年,那么2018年,就要让人们了解这些年俗文化的内涵,亲自来到广东体验一遍。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