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焦虑、强迫……是矫情还是疾病?
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是天才、疯癫还是异类?
在他们的内心中,他们如何看待自己?
在他们眼角的余光里,他们怎样解读他人?
在他们的眼里,世界又展现出何种姿态?

  每年的5月25日是心理健康日,为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进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理解,今日下午,“色彩中的生命”——公众心理治疗宣传日之原生艺术画展于广州白云心理医院顺利举办,为广大患者家属、参观者带来了一场奇妙的心灵旅程。

  本次公益画展,画者均为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他们中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也有抑郁症、焦虑症患者,年龄从十几岁到80岁不等。他们零基础,没有经过任何艺术训练,但他们喜欢色彩,热爱画画,在随心涂鸦的原生艺术世界里,尽情享受欢乐的涂画时光,用简单的线条、绚丽的色彩讲述自己心中的故事。

  画展现场,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观赏。参展画作构图独特,用色大胆,既有抽象的色块堆积,也有细致的场景描绘,无论是从色彩,还是从线条、构图都让广大观展人感受到这些作品传递的独特“美学”——创作者的心灵张力,让人们对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她的世界里面,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外在的,一个是内在的,外在部分给人混沌、沉重的感觉,但内在非常干净、洁白。我们可以注意到画里面这个长发的女孩子是面带微笑的,在这样一个黑暗的世界,她却保留着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态度,这表明着她的内心还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心理治疗师张森站在一幅画前,进行细致地分析,这幅原生绘画作品名为《出淤泥而不染》,出自一位心境情感障碍患者之手。

  “艺术表达就像我们的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缓冲,当我们不能用言语表达情感和思想时,往往可以用图像来表达。艺术治疗作为临床的辅助手段,有助于交流问题,解决情绪冲突,获得洞见,形成新的认识,带来积极的改变、成长和疗愈,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患者对康复之路充满信心。这也是通过艺术创作进行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治疗方法。”心理治疗师侯佳洵介绍道。

  此次画展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展示,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它让我们重新审视了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心世界,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放下评判,让过往的俯视与忽视,变成平视和直视,精神疾病需要被更多的人了解、包容和接纳,在这片心灵的原始“净土”,重新链接患者、家属和社会大众,一同见证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