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汽车|财经|鲜城|旅游|城市|美食|快投诉|网站地图|手机版
惠州

新浪广东>惠州>正文

大亚湾渔家婚嫁习俗:吃高楼对渔歌 拜大王爷赏花

2016年08月04日 14:46 南方都市报  评论(人参与
“好命人”接新娘 ,一 人 拿 雨伞,另一人拿着米筛,上面放着香草、芒草等。“好命人”接新娘 ,一 人 拿 雨伞,另一人拿着米筛,上面放着香草、芒草等。
苏马喜在做“好命人”扒龙船迎亲。苏马喜在做“好命人”扒龙船迎亲。

  风俗考之渔家婚嫁

  南方都市报(作者:蒋奇政/田飞)在惠州大亚湾东升岛周围,200多年前从潮州潮阳南下的渔民后代们,现在仍传承着特有的渔家婚嫁习俗:订婚日,需吃高楼;岛内岛外迎娶,得拜大王爷,还要对渔歌。

  大亚湾渔家婚嫁习俗主要分布于惠州市大亚湾地区的沿海渔民聚居村落,包括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澳头街道办东升村、前进村、金门塘村和霞涌街道办霞新村。

  “薰风丽日泛微波,碧水载舟舟载歌。狮舞旌旗千度觅,凤翔浩瀚百年合。迎亲健力妇划桨,出嫁新娘羞媚娥。舫舸华灯巧戏月,鸳鸯归卧醉涛阁。”上述诗句,是对渔家婚嫁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渔家“浮家泛宅”传统生活的延续。

  大亚湾渔家婚嫁过程中男子剪发、赏花等环节,带有明显的“临娶始冠”的仪式特征,是中国古代冠礼在岭南地区独特的变型与延续。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大亚湾地区渔民传统上“浮家泛宅”的生活方式已经改变,生活条件也逐步改善,随之而来的则是依托于水上生活的婚嫁习俗的变迁,陆上客家等族群的婚姻习俗逐渐融合到渔家婚嫁当中,传统的水上婚嫁习俗也有所淡化。

  大亚湾渔家婚嫁习俗已经先后于2013年和2015年被列入区级和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大亚湾霞涌霞新村民苏马喜说,部分80后、90后已经不再接受传统渔家婚嫁习俗了,觉得形式太过繁琐。

  惠州音乐学院学者林碧炼认为,渔家婚嫁习俗,已经成为当地文化活化石“渔歌”最重要传承场景,但现在大亚湾渔民婚嫁时,新娘的“哭嫁”环节往往因为新娘不会唱渔歌而省略。在世代相传中,婚嫁仪式中的渔歌对渔民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订婚日,吃高楼

  酒席中女方桌上,有近百样茶饼、点心、陈皮、糖、水果等,堆起来一层层的,俗称高楼

  苏马喜告别渔民生涯35年了,大女儿已36岁。

  57岁的她一直居住在出生地霞涌街道霞新村,这个典型渔村里,外地渔民已经远超本地渔民,本村人继续坚持打鱼的已十分少见。

  出海渔民少见,但渔家婚嫁中,吃高楼这种习俗属于保留的项目。

  苏马喜的儿子苏利强在2005年9月成婚,结婚前约一个月,十名亲戚一起去找了一名先生定下结婚日子。“找十个人寓意十足齐眉,在摆订婚酒席的前十几天会通知亲戚们来参加,不请外人。宴席上,将婚期正式告知双方。”

  那场订婚酒席摆四桌,订婚当天早上,自家一家喝点鸡粥、吃点炒饭炒米,中午吃渔家汤圆和炒米,正餐是下午3时开始的晚宴。“渔民订婚、结婚都是下午3时摆酒的,因为渔民一般在3时吃午饭,然后出海。”

  苏马喜说,3时人最多,酒席一般吃到4时就结束,酒席上女方设有两桌,桌上有近百样茶饼、点心、陈皮、糖、水果等,堆起来一层层的,俗称“高楼”。

  苏马喜说,青年男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不管是自己有意中人,还是经人牵线介绍,都要请媒婆在男女两家之间游说,达成联姻。

  相比霞新村的订婚形式,海岛东升渔村显然有不一样的地方。65岁的渔家婚嫁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徐妹的儿子苏子金2012年结婚。徐妹说,如今虽然是自由恋爱,但托媒的习俗还是保留了下来。媒婆通常由女方指定,主要传递女方婚嫁的各项意愿及要求。

  四面环海的东升岛,全村约1000人,据考证是约200年前从广东潮州潮阳迁徙过来,已发展到第14代左右。

  订婚或婚嫁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仪式——— 扒龙船,“跟霞涌的不一样,霞涌的扒龙船是载歌载舞,拿着一根木楫在岸上划,东升岛以前没有房子,结婚必然用真船。”

  徐妹说,以前人们是划着船去迎亲,现在渔民都用上了现代化渔船,就把划桨动作演变成了舞蹈,也就是扒龙船的由来。

  徐妹的儿子苏子金订婚日,早上7时多,两条船从东升岛出发,他们扒了两条龙船到澳头街道的码头,在岸上餐馆吃完早餐后,中午则到酒店正式用餐。“儿子和媳妇都在船上”,订婚酒席上,吃高楼跟霞涌霞新村没有区别,但为显示对女方的尊重,女方家亲戚酒席的菜式,要比男方家的更好一些。

  赏花日,剪头发

  婚礼前一天为赏花日,而这一天准新郎要完成最重要的三件事,剪发、赏花、拜大王爷

  徐妹说,婚礼前一天为赏花日,而这一天准新郎要完成最重要的三件事,剪发、赏花、拜大王爷。

  徐妹说,准新郎在早上由亲朋好友几十人敲锣打鼓、放鞭炮、扒龙船送去澳头剪发。到了澳头后,先请大家一起吃早餐,再去剪发。此后回岛赏花及祭拜大王爷。

  即便是出去剪发,三艘被装饰的快艇也极显隆重。当日,艇上锣鼓声此起彼伏,十多位中年妇女统一身着蓝色上衣、黑色裤子分列艇的两侧,挥舞着手中的木棍,个个头梳发髻,插戴闪亮的头饰,做出整齐的划船动作,齐声叫号子、唱歌。准新郎则穿一身黑色西装,坐船尾。

  徐妹说,剪发要择吉时、吉位,动第一剪的时辰、方位等,均要先请择日先生择定。61岁的当地老人徐天送介绍,在结婚前一天剪发,是代代相传的规矩,主要是为了图吉利。

  霞涌霞新村结婚前一天也有剪发及赏花仪式,苏马喜回忆,准新郎在早上八九点的时候就要去剪发,路上会有两个男人陪着,一般是新郎的哥哥或叔叔,俗称“好命公”。当“好命公”的前提条件是第一胎生的是男孩,等剪完头发回来,家人要煮两个鸡蛋给准新郎吃,寓意好事成双。

  赏花的时间,苏马喜所在的霞新村一般都选择下午1时左右,东升岛的徐妹则介绍,在该村得根据此前择下的时辰。隆重的赏花对歌仪式也被认为是渔家婚俗的最精髓环节之一。

  徐妹介绍,赏花时候,穿西装的新郎端坐在自家正门前,新郎的兄弟手持一把长柄大黑伞,伞上系长红布,“好命人”边唱歌边给新郎递上香烟,点上,再递上扇子,然后帮忙戴上黑色毡帽、大红花。

  徐妹说,“好命人”均为女性,是村中认可有福之人,即上有老人,下多子孙,老公健在,家庭和睦。

  为何递上香烟?霞新村的苏马喜解释,新郎手里拿着香烟抽烟,寓意不愁吃穿。

  坐在家正门口一把红色椅子上,苏子金的赏花更多是一种接受祝福的过程,他身披大红花及绸缎,“好命人”递给他一把扇子及金带毡帽,周围的祝福渔歌同时响起。

  除了开始时新郎的舅母、姑妈、姑姑外,其他亲戚好友均开始对歌,新郎左边三个唱完,右边三个又开始唱,而且还有舞蹈动作。苏马喜说,这个对歌类似刘三姐对歌,在所有的大亚湾渔村都存在。

  徐妹说,赏花通常会唱1-2小时,歌词是祝福儿孙生活幸福以及对新婚生活的期盼,类似头插银花身纷红,恭喜我孙娶新人,我孙今日好日子,一男一女好命人。“都是吉祥话,我专门在儿子结婚时,从惠东请了两名唱歌婆。”

  剪发、赏花的历史在当地已不可考,但这或许是“临娶始疍冠”习俗在沿海居民中的某种异化形式(郝玉麟《广东通志》“风俗”篇:冠礼,谓之上头,率临娶始冠)。

  在赏花完毕后,迎亲队要扒着龙船去大王爷庙祭拜大王爷,新郎依然嘴含香烟,双手扶扇,身后的兄弟高举盖着红布的黑伞,走在队伍最后面,在锣鼓声中和祭拜大王爷的贡品一起登上快艇,到了大王爷庙,由“好命人”等先摆供品(猪头、鸡、鱼、糖果、水果等),上香,拜大王爷,燃放鞭炮。

  徐妹说,新郎上香拜大王爷,主要是祈求婚姻幸福美满,和睦恩爱。“大王是渔民供奉的保护神。”

  拜大王爷后迎亲队和新郎扒龙船返回。回到家,先要“吊毯子”,即新郎的叔伯姑舅姨用百元大钞在饰有龙凤等图案的毯子上装饰出“喜”、“永结同心”、“百年好合”等字样,并将毯子悬挂于新郎家的墙上。

 结婚日,迎新娘

  等新娘跨好火盆进入房间后,“好命人”会端着汤圆,亲手喂两位新人吃,两人都要各吃两颗汤圆

  苏马喜说,赏花日第二天的凌晨就是迎新娘的时间,通常会在5时出发,新郎身穿西装,到了新娘那里下车,就开始扒龙船唱歌,等待良辰吉时一到,就娶新娘回家。“以前渔民结婚都是用船去接新娘,后来逐渐的大家觉得开车更方便。”

  而在东升渔村,由于四面环海,如果娶其他渔村的姑娘必须要用船,徐妹说,现在东升岛上的男生大部分都是找渔村姑娘,因为生活方式相同,在东升岛的婚嫁历史上,嫁出渔村的人不超过10个人。

  徐妹的儿子苏子金结婚的时候,也是凌晨去迎接新娘,在唱歌婆的歌声中,新娘身穿渔家传统服饰蓝衣黑裤,用红布遮脸走出娘家。两个“好命人”,一人拿雨伞,另一人拿着米筛,里面放上香草、芒草等,随着新娘到男方家。新娘跨过门口火盆时,绝不能踩到门槛。

  等新娘跨火盆进房后,“好命人”会端着汤圆,亲手喂两位新人各吃两颗。然后“好命人”手拿米筛,放在还盖着红布的新娘头上,握住新郎的手抓住一把筷子对着米筛一边摇晃,一边说早生贵子之类的祝福语。

  苏子金的父亲苏大龙说,在娶新娘当天的凌晨4时,他要去女方家和对方父亲握个手,打个招呼再回来,“意思是办个交代,还要在天亮后送新娘子回娘家俗称‘回门’,然后顺势接收女方嫁妆。”

  徐妹说,嫁妆主要是枕头、被子、包袱、箱子以及新娘用的日用品共20多件,“接一份嫁妆要唱一支歌。”午宴开始前,已经送回家的新娘开始换上婚纱,新郎则手捧玫瑰花迎接新娘回家,新娘用红色折扇遮面,然后姊妹在后面扶着婚纱。徐妹介绍,渔家嫁女,父母不送嫁,是姊妹送嫁。

  回到新郎家,新娘、新郎给所有亲戚长辈(新郎的父母、叔伯、姑舅姨等)、敬茶、端水洗脸、亲戚则给利是,徐妹给儿媳妇戴上金手镯,“好命人”在旁唱祝福歌。

  一些亲戚都会在新郎家门口和迎亲队一起唱起渔家民歌和一些山歌,徐妹说,渔家婚礼至少要三天,“多的要5天时间,吃饭的时候、消夜的时间都是在对歌。”

  在苏子金的结婚视频中,歌声无处不在。在厨房做菜,唱歌!在新娘家门口,唱歌!在船上,唱歌!大王爷庙门前,唱歌!一些渔民还戴上面具,载歌载舞。唱歌,这是渔民们对传统文化的缅怀,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链接

渔家婚嫁风俗

[说媒]

  青年男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不管是自己有意中人,还是经人牵线、介绍,都要请媒婆在男女两家之间游说,达成联姻。

  [吃高楼]

  宴请二三十位亲朋好友吃近百样茶饼、点心、水果,定下结婚日。

 [赏花夜]

  在婚礼的前一天晚上,准新郎的亲戚都会来到新郎家吃汤圆,寓意为可以圆满成婚,圆满幸福。

[吊毯子]

  准新郎的叔伯姑舅姨用百元钞票在毯子上装饰出“囍”字、龙凤、蟠桃等图案,及“永结同心”、“百年好合”等字样,并将毯子悬挂于墙上,意寓新人的日子红红火火、甜甜蜜蜜。

[戴伞花]

  新郎手拿扇子,头戴黑色礼帽,传统的新郎装是黑缎唐装,是晚清年间的新郎打扮,现在大都换穿了西装。新郎坐在自家大门前的椅子上,“好命人”站在他旁边撑着伞(伞花),寓意新郎的身份很高。

 [拜神]

  “拜神”是在新娘家中的供桌前进行的祭祀仪式。“拜神”过程中要向祖先和神灵依次“敬茶”、“敬酒”。新郎亲戚朋友送上摆设的牲品、酒果、糕点等,新娘一方一边将其摆放在桌上,一边吟唱《给行呱》。“拜神”后,新娘众亲戚围坐一堂吃大汤圆,让人感觉到“拜神”更像是为新娘辞别而举行的一个小型聚会。

  《给行呱》译为《敬神歌》,歌词大意是:男方送酒和糕点给女方敬神,敬完神女方出门。女方“拜神”结束后,新娘在伴娘的陪同下裏着红头巾出来,此时男方歌手开始吟唱《三胶回盟》。译为《三朝回门》,歌词大意是:叫新娘妈妈别难过,别不习惯,新娘三天就回门,一个月就可以在家过夜。

 [入门]

  “拜神”仪式结束后,新娘头裏红巾出门,随“船队”接回新郎家。船队回程巡游时间往往较短,一般从近路回。当回到新郎家时,又停下举行“入门”仪式。仪式中新郎家请来的主持陪同新郎出到门口,主持和歌手一起用渔家曲调来吟唱新婚贺词《提-盎丁奥提-盎财》。这对渔歌是新郎把新娘接回来后唱的,《提-盎丁奥提-盎财》译为《添丁后添财》,歌词大意是:我这个子孙今日很英俊,今天登科日,先来添丁再添财。

  [端水洗脸]

  “入门”仪式后,新娘要端盆洗脸水给男方亲戚(新郎的父母、叔伯、姑舅姨等)分别洗脸,有表示已成为家中成员,及不舍客人离开,挽留客人的意义。

 [婚庆宴席]

  新人着西式礼服,坐花船前往酒店举办现代婚宴。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