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汽车|财经|鲜城|旅游|城市|美食|快投诉|网站地图|手机版
惠州

新浪广东>惠州>正文

职教集团化发展 平台化办学惠州吃螃蟹

2016年10月30日 09:01 南方日报  评论(人参与
  贺婧宜 绘

  近日,刚从台湾技职院调研回来,惠州城市职业学院院长邓庆宁更加坚定了该校打造平台化办学、协同育人的发展思路。这在珠海、东莞等珠三角其他地方正加快布局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当下,显得独树一帜。

  事实上,早在2000年,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前身之一的惠州市商业学校还只是中职学校之时,时任校长邓庆宁就曾提出集团化办学的思路,成为全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从集团化到平台化,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办学发展策略究竟只是概念的更迭,还是背后有着更深的意味?

  ●南方日报记者 黄珊

  背景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渐成趋势

  梳理相关文章发现,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职业教育工作者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开始了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2000年后,职业教育集团发展具有一定的规模。江苏、上海、河南、海南、天津等省市实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既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效果,又在理论创新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已成为地方加快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做大做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各地政府应因势利导,把职业教育集团化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

  “当时民办高等教育异军突起,各个公办学校急速扩张,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如何在竞争中突围,寻找和开发新的市场空间,是大家都在思考的课题。”邓庆宁说,带着自身求生存谋发展的压力,在职教集团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惠州市商业学校也开始积极探索集团化发展。

  当时,惠州市商业学校积极与县区农村中学结对子,把农村中学纳入其教育集团,逐渐形成“对接农村中学、对接县区职校、对接行业企业、对接乡村、对接国际职教”的“五环对接”模式,成为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试点之一。

  2011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邓庆宁作为全省中职学校先进单位的唯一代表在大会上发言,介绍了这一创新举措,该校也因此获得省政府颁发的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牌匾。

  路径

实现集团化发展的多种模式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中专学校承担培养基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责任。后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教育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中专学校因时而变,转制成为省属中职学校,呈现出行业办学的特点,重点招收初中毕业生,培养社会急需的既掌握基础理论又具备动手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据统计,“十一五”以来,广东省属中职学校共为我省经济社会输送了总数超过10万的技能型人才。

  2006年,广东省职教工作会议以来,不少省属中职学校在把握我省经济发展方向、社会人才需求的脉搏,发挥原有行业办学的专业优势,积极实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制度,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大赛。同时,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重视实训中心建设,强化校企合作。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许多省属中职学校通过设立分校区、联合办学等形式,实现“一校多区”的发展策略,突破用地瓶颈,获取发展空间,由此逐渐形成职教集团。如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拥有恩平分校、禅城校区等7个校区以及29个联合办学点。

  此外,还有新兴的、产业特色更为鲜明的集团化模式,东莞模式便是极好的例证。

  据南方日报报道,今年1月,东莞电子职业教育集团在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挂牌成立,集团目前共计囊括近110家单位。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起,该市先后产生5家职教集团,涵盖LED产业、汽车产业、电子产业等。

  有职教专家分析说,东莞的职业教育集团是以学校、行业内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为主体,依托东莞相关产业背景而产生的。这种模式的集团化将有效解决以往学校与企业单对单进行合作的一些弊端,以往单对单模式,需要学校花费时间与精力寻找企业资源,而企业则需要花费更大成本寻找包括教育资源在内的行业资源。

  与之相类似的职教集团也在中山、珠海等地兴起。

  “这源于区域产业的鲜明特点,产生了集聚效应,继而达到相当规模后,就产生了集群。建立在产业集群上的职教集团,能更好地促进产教融合,同时也能达到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产业的目标。”邓庆宁说。

  邓庆宁直言,如上两种职教集团化的模式分别具有行业和产业优势,而相比之下,2000年走在集团化路上的惠州市商业学校,是以学校为主体,根据学校多元化专业需求,主动邀请行业方、企业方和政府方参与到集团中来,没有太多的行业和产业优势,更多的是“摸着石头过河”。

  困境

如何激发企业的内生积极性?

  与省中职学校集团化模式和东莞模式一“出生”就风华正茂所不同,惠州市商业学校所探索的集团化路径,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它更多的要倚靠自身,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没有可参考的样本,没有丰富的资源,邓庆宁铆着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亲自带队去下乡,与县区的农村中学结对子,把农村中学纳入其教育集团,很快,加盟学校从两所发展到100多所,生源有了足够的保障。在构建教育集团方面,邓庆宁带队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按照设想,此时的惠州市商业学校职教集团虽非实体性集团化企业,但实则是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组织的教育团体。

  然而实际的状况是,学校方极其热衷于与企业间达成合作,而企业方并不愿意明确责任来为学校提供学生实习机会,校企合作一度出现学校方“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况。

  邓庆宁分析说,企业内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一方面在于校企合作的根基是学校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平衡,而该平衡点还未找准,双方在责任和压力方面没有实现共同化;另一方面,中国企业没有办职业教育的基因,不像欧洲企业和产业皆由工业革命催生而成,之后随着对产业工人需求的扩大,产生了由企业方主导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也就是说在欧洲职业教育脱胎于企业。邓庆宁说:“德国职教的‘双元制’便是这样演化而来的,我们不能照搬照抄,还是得自己找路。”

  2011年,惠州市委、市政府将邓庆宁所在的惠州商业学校和惠州外贸学校、惠州旅游学校三所市直公办中专学校整合,组建了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由他出任校长、党委书记。2014年,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邓庆宁团队具体承担创建任务的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成立,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与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实行中高职一体化办学。

  从中职到高职,并非简单的专业复制和移植,邓庆宁也在思索着集团化发展的路径何去何从。

 探索

构建校企双方都有投入的平台

  根据2016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惠州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2.1%。东风本田汽车一体化项目(一期)、比亚迪锂电池项目建成投产,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列入省重点支持对象。今年,惠州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与关键零部件产业,加快推进博罗、大亚湾汽车产业园和惠东京兰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建设,推动比亚迪、德赛、华阳、亿纬锂能等汽车重点项目扩大产能。“十三五”的目标为:在做强做优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两大支柱产业的同时,推动汽车与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种种信息,让邓庆宁敏锐地捕捉到了学校发展的机遇。学院开始主动适应惠州电子产业升级和发展汽车产业等需要,推动专业建设转型,将若干个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课程基础相似的专业,优化组合成为专业集群。邓庆宁介绍,该学院正在努力打造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科专业群、以“互联网 ”为核心的商科专业群、以民生福祉为核心的公共服务专业群,并与广东工业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新西兰商学院等国内外高校共同创建技术研发平台和创新创业基地。

  “建立专业集群是为了更好地与产业对应,更好地承接地方产业,也便于将产业资源整合至平台。”邓庆宁介绍,经过总结该校以往职教集团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校领导团队认为职教发展路径的形态要变革。他们提出了平台化建设的意愿,即将政府、企业、学校、研发机构以及用户等各相关方的资源和责任,以实实在在的平台的形式连接起来,这种平台可以是各方都有投入的实训实验室或基地,也可以是研发项目。

  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将是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如果平台运营不力,将会给企业和学校带来损失,因此,学校也肩负压力,需要向企业稳定且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而企业由于有所投入,因此也有压力,基于此,企业会和学校紧密联合,共同持续推动平台良性运营,实现校企稳定、持续性长效合作。

  ■声音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优生:

校企合作要以成果为导向

  要办好职业教育,首先要了解清楚国家对加强职业教育政策方针提法转变的深刻内涵,然后相对应地作出符合政策和自身发展的办学方针。但是在应对新的形势下,不管政策如何改变,职业院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得放在培养学生成材上。

  学校不管何时仍然要以教学为主,要在校园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术氛围,要注重建立新的师生关系,让师生更好地融入在一起。此外,校企合作要以成果为导向,学校和企业融合要做好,除了“人财物”必须融合外,“产学研”也要合为一体。

  惠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桂勤:

依据行业需求

科学设置专业群

  职业教育院校要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掌握其对创新人才和人才的需求,这是办职业院校首要的前提。

  各个院校都有方方面面的专业,大家应发挥各自的优势,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科学地设置专业群。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共同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能力水平。同时,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中要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的运用。

  惠州市成功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常静:

成立职教集团

实现资源共享

  中国一直被称为制造业大国,而非创造业大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还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中,人才最关键。

  职业核心能力是成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是当前世界发达国家、地区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当今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知识周期缩短,技术更新加快,职业岗位变动增加,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来自于企业的要求,人才质量的检验来自于企业的评价。作为职业学校,只有强化“双核”(专业核心技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才能适应企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

  建议学校、企业、政府、行业合作成立惠州市职教集团,真正做到共建平台、资源共享。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