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祖国20年,对于不同背景的香港市民来说,生活有什么样的变化?对于土生土长的“老香港”,生活有什么细节的变化?对于前来香港寻找新机会的“新香港人”,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对于年青一代,怎样展望自己的未来?

  近日,本报记者来到香港,走进了几位香港市民的生活。

  街坊

  推荐价廉物美的国货给同事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特派香港记者肖欢欢、杨逸男

  位于尖沙咀区地铁佐敦站附近的裕华国货,1959年开业至今,已经发展成为拥有近20家分店的国货专营公司,在港岛、九龙、新界等地都有分店。从一间小百货发展到提供服装鞋品、工艺品、食品、家用电器、甚至医疗器材和现场刮痧等,它已经涵盖了香港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每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对它都不陌生。20年来,这家百货店也见证了回归后香港市民生活的变化。

  在人行道路上方的一块四四方方的招牌上,红色的“裕华国货”四个字十分醒目。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这家香港国货老字号的外围早早飘扬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但不论时代怎样变化,习惯购买国货的香港人,还是会找到这家总店,花上半天甚至更多时间,细细地浏览和品味。

  十多岁就跟着妈妈买国货

  记者去探访的当天,适逢这里六楼办了一个小型的油画展览。今年50多岁的赵婉仪女士家住港岛南区,当天特意过来买国货。“每过几个月,我就会过来看看,基本的生活需求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她肩上的购物袋,已经装上了两件自己心仪的衣服。“国产棉质的,质量很不错,摸着舒服。这个牌子我都用了十几年了,香港其他商店很少有卖。”早在20世纪70年代,十来岁时,她的母亲就会带她来买国货。

  服饰、皮鞋、被单、零食、干货,这些成了赵婉仪一直光顾这家国货店的首要选择。现在身为高级物理治疗师的她,也会经常来购买医疗器械和用具。款式多、价格不贵、质量又好的国货产品,她经常推荐给医院同事。

  在港岛生活了五十多年的赵婉仪,对好品质的国货一用就是许多年。去过北上广的赵婉仪,这些年明显感觉到裕华的品种越来越丰富了。这对于普通的香港民众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内地来的很多商品,价格都比香港本地的价格要便宜一半以上,香港的工薪阶层都特别喜欢过来买东西,一个月可以省下好几百港元。

  两个月前柜台开通微信支付

  随着“自由行”政策的不断完善,内地游客来香港购物更加通达了。裕华国货也越来越多进口一些国外商品,满足不同顾客的选择。另外,裕华为了方便内地游客,两个月前所有的柜台都开放了微信支付,就连一些外国人也都学会了微信支付。

  回忆起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印象,她也觉得就和平常的生活一样,一切如常,就顺顺利利过渡了。

  说起香港回归祖国后的变化,作为老香港人,她感触很深。她指着展览厅里不同油画描绘的场景告诉记者,“这里以前是中环的石板街”,“这种露天大排档过去还很多”……对承载着她生活的场景,她的话语多了起来;对香港飞速变化带来的现代化便捷生活,她也感到很欣慰。尤其是近年来特区政府大力发展交通事业,港岛到其他各区都更便利了。

  “以前从南岛来裕华买东西,要先坐船到尖沙咀码头,再坐巴士,要花费一个多小时。后来开通了海底隧道,也还是麻烦。一年前开通了港铁延伸到南岛,现在过来不用半个小时,很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