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黄宙辉 张璐瑶
图/羊城派记者 邓勃 汤铭明
中山大学建食堂挖出古墓,这一消息在6日刷爆朋友圈,登上微博热搜。
现场一共发掘出多少古墓?是哪个年代的?出土了哪些文物?保存情况如何?有无留下文字记载?今天一大早,记者来到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东区食堂项目考古发掘现场,采访该项目考古现场负责人,揭开古墓谜团。
![](http://n.sinaimg.cn/gd/crawl/116/w550h366/20190107/Z15F-hrfcctn5457256.jpg)
![勘探发现13座古墓:](http://n.sinaimg.cn/gd/crawl/59/w550h309/20190107/WvtM-hrfcctn5457341.jpg)
勘探发现13座古墓:
东汉墓1座、明墓2座、清墓10座
来到中大南校园春晖园附近,记者看到,现场拟建东区食堂项目地块已经围蔽,项目介绍显示,这一地块本拟新建学生食堂1栋,分为地上5层(部分4层),最大建筑高度23.85米,占地面积7507平方米。
在这个地块上,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勘探确定的发掘面积为14平方米。
![](http://n.sinaimg.cn/gd/crawl/116/w550h366/20190107/-B3q-hrfcctn5457427.jpg)
![](http://n.sinaimg.cn/gd/crawl/59/w550h309/20190107/j8Yw-hrfcctn5457520.jpg)
该项目考古现场负责人宋中雷告诉记者,按照相关规定,工程开工建设之前都必须开展考古工作。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8年7月17日就前往该地块进行调查。
“当时现场都是前期留下的建筑基础、硬化面、草坪,垫土非常深,没办法开展考古工作。”宋中雷说,“中山大学配合做了前期的清障,才能保证我们后期考古工作的开展。”
考古勘探工作从2018年11月30日开始,至2018年12月24日结束,持续近一个月。
考古人员在该地块用地范围内发现13处墓葬、1口水井,其中东汉墓葬1座,明代墓葬2座,清代墓葬10座,清代水井1口。
![](http://n.sinaimg.cn/gd/crawl/116/w550h366/20190107/ffb6-hrfcctn5457620.jpg)
经过综合评估,初步判断墓葬M1、M2、M3三座汉、明墓葬文物价值为B级(重要),保存状况为B级(保存一般),需要进行发掘,发掘面积14平方米。
目前进入第三个阶段:考古发掘。
东汉墓出土文物35件(套)
墓主人出自“小康”家庭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座东汉晚期墓葬中出土文物最为丰富。宋中雷告诉记者,现场总共发掘出37件(套)文物,其中东汉墓出土文物35件(套),清墓出土釉陶罐1个、墓志1块。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朱海仁介绍,东汉墓的墓室原来是很完整的,人都可以站立通行。现在它的上部已经被晚期、后代建设破坏了,只剩下一个墓底局部。
宋中雷告诉记者,M1号东汉墓出土的35件(套)文物中,有6件都是动物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