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智能箱入驻小区,市民凭卡或扫码就能分类投放垃圾,试点区域的生活垃圾逐步实现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从粗放式的填埋转变为无害化处理……近年来,汕头市积极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心城区开展“十个一”行动铺开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加快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建设,基本形成了“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努力答好绿色发展这道必答题。
扫码分类投放引领新时尚
在金平区同益街道红亭社区红亭花园,一个现代化的生活垃圾分类“智能投放亭”引人注目,亭内摆放一台绿色的智能可回收箱,箱子分为纸张、金属、塑料、玻璃四个投放口,中间配有智能设备,同时亭内还摆放有红色的有毒垃圾箱、取袋柜、积分换购柜等设备。据运营方广东联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居民只要用智能垃圾分类卡感应或手机下载APP扫描二维码,按下垃圾所属类别的按钮,投放口就会自动打开然后进行分类投放,设备会自动关门、称重,居民可按不同垃圾的重量得积分换购商品。
阶段来,同益街道、红亭社区和运营方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引导,投入硬件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运营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将红亭花园1至15栋共600多户划为先行区域,配套四分类、二分类智能箱,设置工作驿站为居民释疑解惑,并开辟垃圾分类视频播放栏、投放指引栏,上楼入户宣传指导垃圾分类,试点2个多月来,居民群众垃圾分类知晓率达九成多,参与率达三成多。
城乡垃圾分类逐步铺开
早在2017年,金平区在龙眼园南区、龙眼小学、海滨大厦、百合社区、金墩园等五个区域和单位完成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建设。2018年,又在嘉泰雅园住宅小区配置一套智能垃圾分类管理系统作为垃圾分类试点,结合经济激励手段,有效地引导居民群众和学生分类投放垃圾。今年9月,东方街道的龙眼园(南区、北区)社区和凤园社区作为金平区垃圾分类社区的先行点,在社区内全面推广垃圾分类工作。
潮阳区也在农村地区积极探索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2017年将9个村居作为垃圾分类示范村,并给予每个村20至30万元的资金补助。通过分发小册子和海报,播放宣传片,让垃圾分类知识宣传进村、进户、进学校。今年8月,棉北街道在人流密集区设置配有“有害垃圾”“有机易腐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等4个垃圾桶的垃圾分类专亭,引导群众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该区还配备“可回收”、“不和回收”垃圾双色分类桶,购置垃圾分类收集车,由环卫工人按时上门分类收运,引导群众做好泥砂废土等惰性垃圾、餐厨垃圾、可回收垃圾的规范堆放,确保从源头上进行垃圾分类减量。
据了解,目前,汕头市已逐步铺开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中心城区有序推进“十个一”行动,同时,配套建设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临时垃圾分拣中心,对垃圾实现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可回收物进行二次分拣和打包存放。南澳县则以创建“南澳海岛”垃圾分类资源化模式为目标,将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定时定点分类回收、落实奖惩机制。
日处理生活垃圾逾6000吨
一场“潮阳无垃圾”大会战在全区拉开,并逐渐常态化,各家各户的垃圾日产日清,各村居收集的垃圾经镇转运后,送上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近日,记者走近练江潮阳段发现,以前经常有垃圾“光顾”的河溪、村居出现喜人的变化,江河减负后变得水清岸绿,群众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今年4月,潮阳区加大投入,每年将拨付约5600万元用于保洁员的工资经费。
目前,汕头市已基本建成“村收集、镇转运、区(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今年,市、区两级财政增拨3.32亿元,专项用于农村环卫保洁支出。全市90%以上的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硬件设施建设是解决垃圾出路的关键。近年来,汕头市多措并举,加快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建设。以“一县一场”“一镇一站”和“一村一点”为架构,全市累计建成各类垃圾转运站170座,其中压缩转运站92座。先后建成中心城区雷打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含扩建)、雷打石环保电厂,澄海洁源垃圾发电厂(一、二期)、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潮阳区棉北十二斗垃圾填埋场一期和南澳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全部投入运营;潮南区生活垃圾压缩转运项目、潮阳区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收运项目、潮阳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等,今年底也有望建成投入使用。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已达到6375吨/天。
垃圾分类的推行重在全程分类,即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今年1月,我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运营服务项目的中标单位为联合体,浙江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为牵头单位,负责分类投放、收集、运输部分,成员单位广州安芮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餐厨垃圾终端处理。目前,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和临时垃圾分拣中心已先后建成投入使用,试点区域的生活垃圾实现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特别是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并引进了生物转化技术高效处理餐厨垃圾,这也是我市餐厨垃圾分类首次进入终端处理环节。同时,针对废床、废沙发、废桌椅等大件生活垃圾处理难题,潮阳区在全市率先引进大件生活垃圾粉碎机,日处理大件生活垃圾40吨,使这些“大家伙”终于有了“归宿”。
手记丨答好绿色发展必答题
垃圾分类作为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提升人居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面对这道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必答题,汕头市迎难而上,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敢于尝试,铺开了一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试验路”。可喜的是,在政府主导下,随着宣传引导的深入开展,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垃圾分类试点开局良好,收运一体化基本形成,垃圾处理迈向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新征程。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必须久久为功,积极应对新问题新挑战,让人民群众在共治共建中共享垃圾分类的成果。
来源:汕头日报 刘文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