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之前,广州这个史上最贵停车费涨价方案出炉时,市物价部门和市交委表示,通过涨价可以缓解广州交通拥堵。甚至当涨价执行满月之后拥堵并未好转 时,两部门依然表示政策发挥效果需要时间。时至今日,涨价已经实施一年半,市交委公布的去年日均拥堵指数却比2014年上涨了39%,涨价没能治堵已经是 铁一般的事实。

  广州市民凭什么要为施政效果未达预期而买单?为了不白交学费,南都记者试图还原“涨价治堵”这个政策失效的原因。

  原因1:交通模型高估涨价效果

  2014年初,两套停车费涨价方案出炉后,广州市交委曾回应过这两套方案涨价幅度的制定依据———交通模型。

  当 时市交委给出的估算方法如下:2013年广州市统计咨询中心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天河、海珠、荔湾、越秀共四个行政区域的50个咪表路段私家车车主进行 调查,结果显示,在咪表停车费上涨60%的情况下,大概有60%-70%的私家车主会放弃私家车,改乘公共交通出行。

  但实际情况如何呢?在停车费涨价后的3个月,市停车场协会公布了他们对全市咪表使用情况的检测数据,咪表停车位使用率最多只下降了40%,大大低于交通模型估算值。

  而南都记者此后持续跟踪的实际情况显示,在不再使用咪表停车的40%车主里,有一部分车主只是停到其他地方去了,并没有减少开车出行。因涨价而放弃开车出行的车主肯定低于40%,更是远低于交通模型的估算值。

  此 外,市交委当时还表示,经过交通模拟软件的估算,两套涨价方案中,方案一(对应咪表每小时18块)路网拥堵指数分别较现状下降5.47%~7.47%%, 方案二(对应咪表每小时22块)下降6.27%~9.27%。虽然最终采取的涨价方案既不是方案一也不是方案二,而是新方案(对应咪表每小时16块),大 约对应路网拥堵指数下降幅度在5%-6%之间。

  但实际情况如何呢?据市交委2014年底(当时还没有专车,因此不能把治堵失效全部归因于专车)公布的交通拥堵指数显示,去年8月1日实施了停车费新方案之后,9月-12月的月平均拥堵指数比8月份还要高。

  从半年数据看,2014年下半年拥堵指数和没有涨价的2013年下半年拥堵指数相比,仅下降了0.74%,和预测值的5%- 6%的降幅相比相差太大。

  原因2:专车发展迅猛出乎预料

  专 车从出现到普及再到萎缩,是2015年广州交通领域的最大变量。据此前广东移动网络信令数据显示,广州最多的时候一共有12 .5万名专车司机,大致对应 有12 .5万辆专车。到了去年年底,市交委和市交警连续约谈六大专车公司之后,专车公司对外发布的数据已经清了大约10万辆。

  根 据市交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广州交通拥堵指数上升,是伴随着在广州行驶的外地车数量增加而上升的,两者在时间上具有同步性。而根据广州市交警的数据分 析,同样显示互联网“专车”及“本地化外地车”加剧了广州拥堵。目前“本地化运行”的外地车数量约35万辆,出行强度大。

  另外,随 着互联网专车的兴起,引起出行结构变化,公共交通向个体交通转变,进入第二季度后,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由4月份4.86亿次,降低了约4%。一方面互联网 专车的运行模式令大量“车等人”、“二次违停”及“龟速行驶”等行为集中出现,改变了路网的通行环境,导致全市路网的交通承载力大幅下降11.8%;另一 方面,广州2012年实施“限牌”政策以来已累计减少汽车增量超100万辆,但随着本地化外地车的持续增长,该实施效果已基本被抵消,也消耗了交通承载力 对应汽车保有量的剩余空间。

  10-11版

  统筹:南都记者 魏凯

  采写:南都记者 徐艳 魏凯 实习生 张进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