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民可通过多渠道获取科技信息,比如,观众可在广东科学中心的展厅内零距离触摸“恐龙”与“恐龙”互动。

  去年人均科普经费已超12元,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5年增长约113%

  在今年的广州市“两会”,广州市财政局向市人大提交了《广州市2016年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草案》,该预算草案显示,今年市财政将拨款3340万元给市科创委,作为科普与软科学研究专项资金。此外,市财政还将拨1200万元给市科协,作为科普经费专项资金。这两笔钱加起来有多少呢?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308.05万人,据此计算,市级人均科普专项经费为3.47元。

  科普内容多达450个细项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广州市财政划拨给市科创委的科普与软科学研究专项资金,总金额为334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广州市科技创新发展制高点战略研究,为市委、市政府相关政策出台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争取每年有5项以上重点课题,能直接为广州科技创新发展决策服务。此外,通过完善科普设施、认定一批科普基地,支持创作具有启迪和教育意义的科普作品,提高市民科学文化水平,营造大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培育科普与软科学研究人才。该专项资金分了185个细目,内容丰富,从天文地理到抗震减灾,从艺术文学到健康养生,以及产业体系研究和科普基地开放、公众号网站运营等,不一而足。

  而另一笔总金额为1200万元的科普经费,则是由市财政划拨给市科协。这笔钱分为265个细目,其主要用途是在2016年完成20个特色科普示范社区和20个特色科普示范村建设、3个科普示范镇建设;通过系列科普宣传活动、科普一日游(自由行)、千师万苗工程、新闻传媒等进行科普宣传,受众总人数超过300万人。

  广州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广州市现有常住人口1308.05万人。据此计算,这两项共4540万元的专项经费分摊到每位市民的头上,就是3.47元。

  全市科普经费5年增11倍

  广州市财政局提交给市人大的相关预算草案中,并未将全市科普经费单列出来。新快报记者从广州市科协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2015年全市人均科普经费已经超过12元。而这一数字在5年前仅为1元。

  科普经费增大投入,带来的是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广州市科协日前公布的广州市2015年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表明,2015年广州市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了11.7%,高于2015年广东省公民科学素质水平(6.91%),比2010年广州市的5.5%提高了约113%,达到了发达国家世纪之交的水平。不过,仍然落后于上海、北京和天津,这3个城市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分别为18.71%、17.56%和12%。

  民间科普力量有待提高

  科普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看懂一本空调说明书,用好一个遥控器,甚至是玩转一部手机,都需要市民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现在朋友圈里经常发出来的一些养生健康知识,其实并不全面,有的还是错误的,如果具备一定的科普知识,就会具备判断力,不会被这些信息牵着鼻子走了。”广州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冯元如是说。

  除了官方力量,民间科普也是一支重要队伍,但后者的发展仍有诸多问题未解决。以广东省科普作家协会为例,该协会成立已近20年,主要活跃者是中老年人,对时下新兴的科技热词触觉并不灵敏,也难以跟上互联网的步伐。“政府可以通过政策、资金等措施,适当为民间科普团队注入新鲜血液。”资深科普作家陈超民说,有些政府科普项目,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民间科普协会承接,这样对政府、民间团体和市民而言都是好事。

  ■数据看科普

  一成广州人“懂科学” “城里人”比例是“农村人”两倍

  2015年9月至12月,中国科普研究所按全国统一口径组织开展了广州市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广州市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了11.7%。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此次抽样调查提示了一些有趣的数据。

  ●城乡差别

  具备科学素质的“城里人”比例达12.8%

  城镇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了12.8%,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6.3%。

  ●年龄因素

  成年人年龄越大 “懂科学”比例越低

  18岁至39岁年龄段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6.3%,40岁至54岁年龄段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6.9%,55岁至69岁年龄段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4.2%。

  ●性别差异

  具备科学素质的广州人中男性比女性多

  广州市男性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了14.3%,女性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了9.0%。

  ●学习渠道

  老广获取科技信息一靠看电视二靠上网

  电视是广州市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有86.0%的主城区公民、86.4%的近郊区公民、87.8%的远郊区公民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

  互联网已成为广州市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主城区、近郊区及远郊区公民利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分别达到了63.0%、65.8%和57.2%,超过了报纸(主城区58.4%;近郊区51.4%;远郊区55.0%),位居广州市公民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渠道的第二位。

  ●科普内容

  健康养生内容最受欢迎 气候环境其次

  广州市公民对科普内容的感兴趣程度总体较高,对健康与养生(主城区83.9%;近郊区77.5%;远郊区83.3%)、气候与环境(主城区80.2%;近郊区75.7%;远郊区81.3%)、应急与避险(主城区79.1%;近郊区73.3%;远郊区75.8%)的兴趣度较高。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罗琼 ■本版摄影:新快报记者 陈昆仑